第215章 曹震分析吕奉先
作者:羞刀   我横扫异族时,三国诸侯还在摸鱼最新章节     
    张杨在吕布挑选战马时,便早已有了目标,因此在挑选战马时,毫不犹豫地牵过一匹灰色皮毛上、遍布白花的战马,也不去降伏,强拉硬拽着、来到了赵云与吕布的比试场地。
    作为武人,像赵云与吕布此等顶级战将比斗,自然是不能错过的,通过观看此等比斗,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提升机会,二人对招式的掌控、技巧的运用,都会使得旁观者受益匪浅!
    此时的赵云与吕布已经战斗了百余回合,但依旧是胜负未分。虽然吕布没有向外人透露过师承,但其师傅有极大可能是、人称戟神的并州李彦。
    之所以如此推断,是因为吕布的父亲吕良以及祖父吕浩,皆不善于用戟,而其祖父吕浩与李彦、乃是同一时期的并州边将。
    虽然二人一个在九原一个在雁门,中间还隔着个云中郡,但是当时的边郡军队,是时常被调动去协同、配合作战的,在此等情况下,吕浩与李彦定然是极为相熟的。
    因此,吕浩生前推荐自己孙儿、去好友李彦处学习戟法,也就说得过去了。可能是李彦出于某种原因,不让吕布对他人说起、二人的师徒关系,故此,吕布便遵从师命,从不提及自己的师承!
    若是如此算来,吕布与赵云的关系,就跟曹震与太史慈的关系差不多,也算是同门师兄弟。因为人称戟神的并州李彦与人称枪神的蓬莱童渊,乃是同门师兄弟,二人皆是师从兵家隐士玉真子。
    且吕布与赵云的武艺,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比如:二人都是剑术高手,赵云更是枪剑双绝。再比如:二人皆有一手堪称神射的箭术。这两点也能作为其师承渊源的一些佐证。
    此时场中二人枪来戟往,越打越兴奋。没有对手之人,在被人崇拜仰望的同时,自己也要忍受孤独与无趣。赵云还好些,曹震麾下的诸多高手,皆能与其打得有来有回,此时正处于巅峰时期的黄忠,更是丝毫不亚于此时的赵云。
    可吕布就不一样了,在整个并州能,与吕布战上数十回合的,可以说凤毛麟角,如今碰上赵云这种旗鼓相当的对手,自然要战个酣畅淋漓。
    很快,两百合便过去了,卢植见二人已经是放开了手脚,完全像是在生死搏杀,唯恐稍有一个不慎便会伤到哪一个,于是没有再任由二人比斗了下去,出声喝止了比试:
    “子龙、奉先吾儿,快快停手!”
    赵云与吕布闻言,不甘心地又猛拼了几记,见依旧奈何不得对方,这才依言停下了比试,吕布有些气喘地哈哈笑道:
    “痛快!当真是痛快,许久未曾如今日一般,畅快淋漓地大战一场了!平东将军之枪法出神入化,让吕布深感钦佩!”
    赵云也是战到了额头见汗,对吕布笑道:
    “奉先兄的戟法亦是神妙无双,更是有着一身神力,某亦是钦佩不已!”
    随即二人相视大笑起来,大有惺惺相惜之感。笑罢二人催马来到了卢植面前。卢植也是很高兴,今日他算是见识到了二人的厉害之处,尤其是,其中一人还是他卢植的义子,使得卢植顿有老怀大慰之感,于是,哈哈大笑道:
    “哈哈哈哈……好!当真是精彩绝伦的一场比斗,不过汝二人的比斗,却是早已过了两百合,正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怕是不战上个数百回合、难分高下,此次比试,就算作平手吧!”
    吕布与赵云也是很满意卢植的评判,到了他们这个级别,若不真正的生死搏杀,是很难分出胜负的。只有在生死搏杀时,看到底谁先出错,而不是谁技高一筹!
    卢植见二人没有异议,便大笑道:
    “哈哈哈……好!今日可谓是喜事连连啊!这一喜是老夫麾下增添两员大将;二喜是老夫又得一佳儿;这三喜、四喜乃是我儿奉先与稚叔不但齐齐升为校尉,还得了难得的好马!
    如此多的大喜之事,岂能无酒乎?也是汝等有口福,子义为老夫带来了,骠骑大将军珍藏的美酒!”
    “走!随老夫去饮酒,今日喝个痛快、不醉无归!明日奉先我儿再与稚叔、各凑齐一千精锐骑兵,去子义麾下合练!哈哈哈哈……”
    ……
    当曹震收到赵云的传书,得知吕布竟然拜了卢植为义父,顿时惊得瞪大了双眼,不由地想起后世的一个顺口溜: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方天画戟、专捅义父。
    想及此,曹震的眉头不禁皱作了一团。心中甚至怀疑,自己这个师叔是不是活拧巴了,自己明明让太史慈告诉了卢植,吕布虽勇,可其性格极其容易反复,毫无忠诚可言,乃是极度危险之人,可卢植还是置若罔闻,反而将吕布收作了义子。
    可随着他观看赵云传来的书信,其中有些赵云以及太史慈对吕布的看法,以及事后卢植对他们的解释,眉头慢慢舒展了开来。
    书信中,赵云与太史慈对吕布的感观居然还不错,二人皆觉得吕布很真实、很热血,也很坦诚,毫不掩饰自己对权力、钱财以及美色的渴望。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最大的缺点便是容易冲动。
    见到二人对吕布的评价,曹震不禁怀疑起后世之人对吕布的评价,毕竟赵云与太史慈二人、对自己无比的忠诚,肯定会中肯地去评价吕布,不会因为一些原因便去为吕布遮掩。
    世人对于贪恋权力、钱财、美色,皆是遮遮掩掩,吕布能够直接将自己的贪念说出来,并且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获得这一切,亦不失为一个坦坦荡荡的性情中人。
    吕布的那句:“以怨报德之事,某不屑于去做,以德报怨之事,某亦做不到!”曹震还是很认同的。连儒家至圣先师孔子都说:若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唯有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方是君子所为。
    后世之人对吕布的评价,主要根源就在于吕布杀丁原与董卓。
    先说这丁原,其出任并州刺史不到一年,便被何进招去了京师,充作了大将军何进对抗宦官的急先锋,因此,丁原与并州诸将不可能建立深厚的感情。
    非但如此,曹震认为丁原还与并州诸将,有着极深的矛盾。这点从吕布杀死丁原后,并州一系的武将,无一人站出来为丁原报仇,反而跟着吕布投降了董卓,便可以看出。
    究其原因便是,丁原在并州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是将并州一系的武将派了出去,然后再将吕布变成文官,其目的不言而喻,自然是为了快速掌控军队。
    比如,将上任刺史张懿所征辟的从事张杨、张辽二人,派往京师任职,如此之下,二人麾下的军队便尽归丁原所有。
    丁原之所以对吕布颇为亲待,怕是为了安抚住吕布而已,毕竟以吕布的勇武,在并州军中威望极高,若是吕布不要配合,丁原掌控并州军队的举措便很难实现!
    于是,丁原便将吕布变成文官,夺其兵权,让其远离军队,整日埋首于案牍之间,逐步削弱其在军队中的影响力。
    如此,丁原便快速地掌控了整个并州所有的军队。所以说,丁原对吕布颇为亲厚的说法,也是有待商榷的!就拿战马来说,并州乃是大汉重要的产马之地,即便再缺乏好马,也不至于一匹宝马也没有。
    作为并州将领中,无论统兵能力还是个人战力,皆是无人能比的吕布,且不说骑乘宝马,居然连一匹顶级良驹也没有。
    以吕布的庞大身躯,即便是骑乘着顶级良驹,也不能长久作战,更何况只是一匹普通战马。可见吕布心中是何等地憋闷!
    由此可见,丁原的亲厚,只是做了些表面文章,安抚住吕布而已!
    再者,丁原只做了不到一年并州刺史,董卓却是在张懿之前便在并州,从雁门的广武县令一直做到并州刺史,在并州刺史任上就是数年,基于这些原因,吕布杀死丁原,率众投入董卓麾下,诸将没有一人站出来反对,也就说得通了。
    再说董卓,那只能是说两个好色如命之徒、碰到了一起,各自还在疯狂地触碰、乃至打破对方的底线。王允先将貂蝉许给吕布,紧接着便请董卓前来,在明知董卓乃是色中饿鬼的前提下,还让貂蝉献舞,导致董卓当晚就带走了貂蝉、成就了好事。
    连环计施展之初,董卓不知内情还情有可原,可事后吕布去找董卓讨要貂蝉之时,董卓就应该明白了事情的缘由。可董卓不舍得啊,李儒去劝都没用,为了一个女子,自己顺着离间计演了下去。
    将一出他人的离间计,生生变成了夺妻之恨,他不死谁死,是个男人都受不了此事,更何况冲动易怒的吕布!
    如此想来,丁原董卓二人,皆有取死之道,吕布又是个冲动的性子,加之又有人不断煽风点火,一怒将二人杀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今吕布遇上了卢植这位谦谦君子,身边也都是正义之士,慢慢耳濡目染之下,或许不会让吕布走上岔路、也未可知。
    就如卢植事后对太史慈与赵云所言,看到如此良才,却因其可能会变坏、而不加引导,眼睁睁地看着其走上岔路,实在于心不忍。
    不如将其收下,对其多加管教引导,让其多多读书明智,以缓解其冲动的脾性,让其慢慢心怀忠义。若实在事不可为,再另行处置也是为时未晚,毕竟还有曹震在背后支撑着!
    曹震得知卢植所言之后,彻底放下心来!看来这个师叔是又起了惜才爱才之心,心中也是有了计较,以卢植那谦谦君子的性子,必然不会碰触到吕布的底线,或许能将吕布真地改造好!
    再者说,有一点卢植说得不错,有自己在,吕布还能反上天去。想及此,曹震便不再去考虑此事。
    此时的骠骑大将军府内,一众文武正在商讨接下来的计划,如今幽州得到了袁家与众世家的接济,可以不用担忧粮草问题。
    虽然在去年,幽州、平州总共多了百余万黄巾俘虏以及数十万乌桓俘虏,再加上青州的流民,总共增加了两百余万人口,可以说是人口暴涨。
    随之而来的便是粮食的消耗问题,好在前几年幽州储存了大量的粮食,那些奴隶也没必要消耗太多的粮草,因此,增加的这些人口,幽州还负担得起。
    再经过今年的屯田,二州在粮食上,定然能够快速达到自给自足,非但如此,还会有大量的盈余。
    毕竟,各族加起来有百余万的奴隶、在不停地劳作,即便仅能种植一季粮食,在拥有着大面积肥沃土地的平州,所能产出的粮食,也是个极为惊人的数字。
    既然温饱了,那便不能停下发展的脚步,军队暂时不用增加,若是在紧要关头,那数十万乌桓人随时可以抽调出数万大军,至于汉人,就没必要再去流血牺牲了。
    因为追随太史慈的那五千乌桓骑兵,他们的家人得到了很好的待遇,由闫柔出面说服他们,彻底舍弃了胡人的身份,如曾经的苏仆延部落一般,融入汉人百姓当中。
    原本同为奴隶的其余乌桓人,见这些人得到了如此好的待遇,顿时羡慕、嫉妒得发狂,可是名额只有五千人,也就只有五千个家庭才有如此好的待遇,他们也无可奈何。
    若是稍微表达一番不满,那后果可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将会面临着全族处死的刑罚。
    曹震随即颁布了法令,以后每隔一段时间,便会评估出对汉人做出贡献最大者,允许其家中一人从军,赦免其奴隶身份,允许其搬到汉人的区域去居住。
    顿时间,无论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无论是乌桓人、高句丽人还是扶余人,劳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就连不在赦免范围的鲜卑人,也在积极卖力地劳作,企图让汉人能够改变一些对待他们的政策!
    曹震当然不是想要全部赦免这些异族,只是赦免一小部分,给他们个盼头,让他们不至于看不到希望而暴动,引起祸端而已!
    最终大部分的异族,除了那些真心想着融入汉人当中的,其余将会慢慢被榨干最后一丝价值,然后在繁重的劳作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