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在长安盘下来的酒店住了两天,给束掌柜交待了些事。
其中包括酒楼的名称要换一下,毕竟酒楼此后定位与之前完全不同,主要特色便是炒菜以及售卖高度酒。
嗯,酒楼就叫逍遥楼好了,高度酒也叫逍遥大曲好了,有个叫法就好。
让护卫回去通知府里钱管家,派几个厨子过来,教导逍遥酒楼厨子的炒菜技艺。
两日后,让程处默等人找人装修酒楼,李泰自己回到渭南,正如李二所说的,现在钢铁、水泥、曲辕犁等的生产都要全力以赴,不容懈怠。
今年是贞观元年,在清晰目标指引下,大唐上下的官员们都迸发出了惊人的热情。
长安至洛阳的商道由工部尚书阎立德亲自挂帅指挥,征调民夫数万人,以二十里为一段,分成约四十个路段,顶着风雪施工。
而泾阳的水泥也源源不断地沿着陆路送至各个施工地点。
此次施工,有了钢铁和水泥这等修路利器,工部把原来的商道由原来的四米拓宽成十米,以后将成为长安至洛阳的通衢大道。
不要小看此时官员的操守,这时的官员们皆抱着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观念,只要任务明确,钱粮给足,都会竭尽全力地完成。
官员贪污什么的情况很少发生,倒是此时记账用的是单式记账法,实收实付制,不甚科学,账目不明、审查不清的情况时有发生。
李泰回渭南后,越王府内已清理的干干净净,钱管家见到李泰便是有些羞赧,自己是管家啊,结果管的府里让主人没法住了。
李泰只是摆摆手,他知道此事不怪钱管家,换了其他人来,也会发生如此状况,只是嘱咐他要把曲辕犁的销售工作做好,务必保证各地百姓春耕。
回来后王府后,便是给学堂们上课,已经开学半个月了,只是李泰前段时间去考察书院校址,拉下了一些课,此时在努力地把功课给孩子们给补上。
每隔数日,便会去书院施工现场监督。
慎独的规划图纸已经出来了,书院整体工程分为四期,首期书院可以容纳约一千名师生,包括教学、教研、宿舍、饭堂、浴室、操练场等一应俱全。
以墨门人员为主,又向李二借了二百名工匠,书院开始施工。
一条宽阔的水泥路面,从施工现场通往渭水河畔,源源不断的建筑材料便经由渭水和道路转运到施工现场。
此次施工,由于有了钢材、水泥,各类教学教学教研楼,普遍高达四五层,首期用地百余亩,其它李泰所说的各类文化展示区不计在内。
几台个巨大的翻车在沋河边滚动,把水源从河内提取到地面。
几个滑轮组成的重力塔吊装置,在搬运水泥、石块等重物。
看来墨家的人果然不简单,即便被打压千年,技术上还是遥遥领先。
四月伊始,长安城里,一份书院招生广告在各个城门、酒楼、茶楼等发放。
这是李泰用活字印刷术印刷出来的小广告,印刷了至少数万份,每日在长城里投放。
招生书院:渭南皇家书院
书院宗旨:(横渠四句,在此不在写了,以免被读者认为水字数)
书院理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学习范围:研究天下万物之理。
书院校训:笨蛋左走,蠢蛋右走
书院名誉院长:大唐皇帝陛下
书院山长:姚思廉
书院院判:越王李泰
…
招生名额:八百人。
招生范围:大唐户籍人氏。
学制:三年。
招生规则:
一,考试通过者,所有费用全免,包括学费、书费、住宿费及所有一应费用。
二,考试不通过者,择优录取,并须双倍缴纳所有费用(仅限名额一百人,从高往低录取。)
考试科目:儒学、算学、物理等
考试时间:七月一日。
考试地点:渭水书院(渭水与沋水相交之处约十里。)
…
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李二担任名誉院长,可见这座书院的规格会有多高。
招生名额只有八百名啊,这还不算长安,肯定还包括长安周边几个道的人,因为考试时间是七月,他们来得及到长安应试。
应试科目中儒学、算学大家都懂,只是物理是什么?
有没有懂行的说说。
过了几天,有一则小道消息流传了出来,物理是什么?
物理就是研究万物,什么种植养植、什么水中取冰,什么锻造钢铁等等都有。
这下明白了,这个好啊,这些都是发家致富的学问啊,大家族虽然都喜欢学儒学,但也不会拒绝发财的学问。
儒学只是立身之基,但钱财才是硬道理。
只是全大唐名额才八百人,这要拥有什么妖孽的才学才能考进去。
名誉院长李二,大家没敢打扰。
但山长是姚思廉啊,可以拜访一下,顿时潮水般的马车涌向永乐坊,都是要找姚思廉。
可怜姚思廉开始时还接待了两三家来访客人,直到老仆说,门前全是拜访的客人,把坊里的道路全堵上了,并且把各家拜帖递上。
姚思廉一看就不妙啊,这些来拜访他的都是什么人物?
名臣猛将、名耆宿老、世家主事,他是一个也得罪不起啊。
他也是个心思灵变的人物,要不也不可能历经三朝。
马上对老仆说道:“走,走后门,去渭南,去越王府,找李青雀算帐。”
此后,姚府门前换了一名老仆,对来访客人皆言,主人出外访友,归期未知。
李泰也是在发小广告几日后,看到姚思廉狼狈而来。
不由问道:“姚师,何事?致于如此?请告之,泰为你解决。”
姚思廉气得不打一处来,都是你小子惹的祸,才让老朽不得不离开长安。
李泰听了姚思廉的话后,也不由有些苦笑,这些情况也有些出乎他意料了。
不是说好的,考试啊,考试不成还有双倍出钱录取的机会。
哎,国人这个走关系、攀人情的风气原来是从大唐沿袭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