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报社员工
作者:咖喱海鲜鸡   一个农家子的逆袭之路最新章节     
    几天之后,倪老三团伙整合了洋山岛和嵊山岛两边的势力,手底下一时兵强马壮,有近三百人的规模,还有四五十条大小船只,已经成为附近海面上最大的一股势力。
    有这么一股势力镇着,周围的小股海盗哪里还敢打什么歪主意?海上的秩序很快又重新恢复了正常。
    倪老三果然没有食言,将滞留在洋山岛上的走私船只全部都放了回来,这一举动让各家参与走私的人们都松了一口气,看来这生意还能继续做下去。
    于是在观望了几天后,感觉已经风平浪静的人们又开始做起了走私买卖。
    王庆禄这次给倪老三通风报信,让他得以提前准备,打下了洋山岛,在倪老三看来功劳着实不小,于是俨然成了倪老三团伙的贵宾级人物,倪老三也开始跟王庆禄称兄道弟起来。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五月中旬,赵鸿义给苏清颜上了近一个月的课,基本上把小学阶段的知识点都教得差不多了。两人几乎每天都在一起,感情也越来越好。
    赵鸿义买下的两个纺织机房也在胡二壮夫妻和赵鸿礼的共同努力下整合完毕,走上正轨,现在每天能生产出近二十匹棉布。
    虽然棉布的行情依旧比较低迷,不过得益于王庆禄的走私渠道,这些生产出来的棉布基本上不愁卖。
    机房满产满销,机工的工钱也得到保障,作坊的发展势头十分良好,让胡二壮夫妻两个非常高兴,干劲十足。
    那个会制造纺织机的曹木匠也被胡二壮夫妻二人说动了,再加上每年八十两银子的高薪诱惑,又有赵鸿义这个举人招牌在,曹木匠便答应前来赵庄效力。
    赵鸿义十分高兴,下令在铁器作坊旁边给曹木匠新建一个木器作坊使用,并要求曹木匠带几个学徒。
    一开始曹木匠还不太愿意,担心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
    但是在赵鸿义承诺把他的工钱加到每年一百两,并且连曹木匠的两个小儿子也一块儿招进赵家作坊之后,曹木匠终于还是点头同意了带学徒的要求。
    不过赵鸿义又给曹木匠加了一个研究和改进纺织机器的任务。
    曹木匠本来就会制作这些机器,对于机器的原理和运行十分熟悉,让他研究改进也是顺理成章的。
    更何况赵鸿义又给他画了一张大饼,若是他能够改进机器并提高纺织效率,还有大笔的赏金等着他,这让曹木匠也干劲十足起来。
    两个月时间很快就所剩无几,眼看之前约定到南京碰头的时间也快到了,赵鸿义便决定与苏惟钧一起动身前往南京。
    五月二十日,船队出发离开上海。
    此次同行的有汪立诚汪秀才和几个在本地招募到的童生,他们是准备到报社里任职的。
    赵玉珠也跟随苏惟钧一起去南京,苏清颜却没有跟着一起去,而是老老实实在家等着预定在八月份的婚礼。
    苏惟钧还专门安排了两艘船用来运送一整套铜活字,加上随行的家人仆役,共有五艘船。
    这次去南京走的是运河路线,按预订计划,先到苏州与庄俊豪、杜锡哲两人汇合,然后一起前往南京。
    庄杜二人早已在苏州等候多时了,几人汇合之后,船队扩大到十艘船,浩浩荡荡往南京驶去。
    五月二十九日,船队抵达南京。
    严伯毅早已在报社旁边又租了一个院子,以便众人来到南京后可以直接入住,同时也方便开展报社的工作。
    于是众人便入住了这个两进的小院子,院子里顿时一片忙碌,弄了半天才安顿完毕。
    等几人安顿好之后,严伯毅又在附近一处酒楼安排了晚宴,给几人接风洗尘。
    几个人欣然前往,赵鸿义也带上了汪立诚一起赴宴,顺便向众人介绍了汪立诚,并表示有意让他担任报社总编。
    其他人自然不会驳了赵鸿义的面子,反正他们作为股东,不可能长期亲力亲为,总要有人具体负责报社的运营,汪立诚既然是赵鸿义推荐的人,想必应该是信得过的,于是便都同意了。
    宴席间,严伯毅介绍了这两个月来报社的筹备情况。
    得益于严伯毅这个南京土着的影响力,以及报社工作的特殊性,报社员工招聘进行得非常顺利。
    因为报社这份工作说到底就是与文字打交道的,至少也属于文化事业,对于读书人来说,算是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
    因此原定招聘的三十个名额很快就满了,却仍然有人不断到报社来应聘。
    严伯毅考虑到以后的发展需要,又择优招聘了十人,所以现在报社员工已经有四十人之多。
    这四十人几乎都是童生,其中有三个人拥有秀才功名,他们的文化水平在这个时代来说可以算是比较高的了。
    根据赵鸿义的招聘要求,这些人不但要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写文章,还需要拥有一定的数学功底,能够完成基本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是考虑到报社岗位的工作性质。
    如果是作为新闻采编人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是必须要保证的,如果他们不识数,那么新闻报道很有可能会失真。
    而若是作为广告部和发行部的工作人员,数学就更为重要了,因为他们有可能会与客户进行商务谈判。如果连账都算不清楚,怎么与客户商谈价格呢?所以数学也是他们的必备技能之一。
    除此之外,严伯毅还招募了二十名负责印刷的工匠以及五名账房工作人员。
    这样一来,整个报社的工作人员基本上就齐备了。
    听完严伯毅的介绍,几个人都对他的工作效率非常满意,赞不绝口,当即纷纷朝严伯毅敬酒。
    赵鸿义也觉得严伯毅的组织能力的确很不错,果然是当过地方官的人,应付这种小场面真是游刃有余。
    当晚众人尽兴而归。
    次日,赵鸿义便召集了报社所有员工开会,给他们普及了一番报纸的概念和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