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某有一计
作者:省墨   进击的大明铁骑最新章节     
    听到林小旗的话,沈诚原本端坐在椅子上,却再也坐不下去。
    他的屁股从椅子上弹了起来,颤声道:“杨老太爷莫非是嘉靖年间,弹劾奸臣严嵩父子的杨继盛公?”
    杨延宜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家祖。”
    沈诚和王修长身而起,一个长揖到底,朗声说道:“世宗嘉靖皇帝曾言,杨公铁肩担道义!杨公以刚躯为笔、化傲骨作墨,以死谏奸相严嵩父子!为国捐躯,仍不堕其志!实乃天下人之楷模!”
    见到两人一改倨傲之色,杨延宜将两人扶了起来,沉声道:“杨某见贼情势大,开原糜烂至此,故斗胆上奏,自请为开原监军,以图收拢乱军、安抚百姓,辅佐马总兵死守开原,效家祖以死报国之义!“
    两个读书人齐齐点头,连声和道:”杨将军高义!某虽读圣贤书,却也粗通弓马。愿以此残躯,为将军马前卒!“
    杨延宜将两人摁坐在椅子上,沉声说道:”不敢相瞒,杨某虽为天子亲军,但一剿为祸开原的周氏兵痞,二抚百姓,实已犯下逾制、擅杀两项大罪。若日后开原得保、建奴伏诛。朝廷怪罪下来,杨某何惜此身!”
    他微微一顿,又说道:”可现在建奴于辽阳虎视眈眈,视我开原、沈阳百姓如囊中物!杨某实不忍见之!“
    两个读书人对望一眼,沉声道:“杨将军所言甚是,贼情似火,杨将军体恤朝廷、爱惜百姓,原当如此!“
    杨延宜沉声说道:”可就怕朝廷不知道开原实情,若降罪下来,杨某一死不足惜!可我开原百姓又该如何?所以,杨某想请两位帮忙上书,将开原实情告知朝廷。“
    沈诚沉思片刻,说道:”实不相瞒,杨将军公审那日,某见贼寇得诛,百姓与士卒一片鱼水之情,已有所感,已做得文章并交予教谕,由其上奏朝廷。”
    杨延宜闻言大喜,说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如此朝廷能得闻实情,杨某在此谢过。“
    沈诚朝天一拱手,说道:”当不得杨将军谢,沈某决议现在就动身,前往京城。沈某老师乃是当朝御史,沈某此去,当禀明老师,为杨将军直言!“
    王修见状,也站起身来,说道:”王某不才,也颇有些同年故交在京城,王某亦当为呼应!“
    两人对视一眼,皆哈哈大笑起来。
    杨延宜给他俩斟满了茶,开口说道:”两位高义!杨某以茶代酒,在此谢过了!”
    四人齐举杯痛饮,仿佛杯中不是清茶,而是美酒一般,也自有一番豪情在其中。
    沈城将茶一饮而尽,一个长揖到地,朗声道:”时不我待,沈某这就起身前往京城,王公子可愿与沈某同行否?“
    王修将茶杯放在桌上,朗声笑道:”固所愿而,不敢请也!“
    说完,两个读书人向着两人告别后,施施然去了。
    林小旗说道:”大人,卑职是否即刻动身,前往京城?“
    杨延宜点了点头,说道:”军情势大,现已探明情况,当速速报报告朝廷。你拿我锦衣卫勘合。八百里加急,换马不换人,送往京城!“
    林小旗接过他的令牌,站起身来便要走。
    杨延宜扶着他的肩膀,凑到他耳边,低声的交代了起来。
    说了片刻之后,林小旗瞪大了双眼,失声道:”大人,这样会不会弄巧成拙了?“
    杨延宜摇了摇头,说道:”你此去京城,杨某的命就交代到你手里了。朝廷必会召你问话,有些事打死了都不能说,你可明白?“
    林小旗神色一动,问道:”大人可说的是周氏通奴和战马投毒两件事?“
    杨延宜点了点头,说道:”周氏已经伏诛,再提此案,已于事无补。开原马总兵若有失,我独木难支,开原必不得保。”
    林小旗又说道:“我等前往开原,原本就是负责稽查开原周氏通奴一案的,若上峰问起来,是要代为遮掩吗?”
    杨延宜沉重的点了点头,如今人也杀了、家也抄了,也不存在遮掩一事了。
    “可开原周家几十口人命,加上亲兵一共近两百人,未经朝廷勾决,竟然尽数杀了,朝廷若问起来,又该如何作答呢?”
    杨延宜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建奴在外虎视眈眈,周氏在开原犯案却罄竹难书。杀了他们,民心方可用。民心可用,则军民一体,开原方得保。”
    林小旗听完,知道此去京城,朝廷将会再度吵翻天来。
    他深吸一口气,朗声说道:“大人高义,卑职已尽知。卑职粉身碎骨也要将大人心意禀明朝廷,请大人放心!”
    说完,庄重的施了个军礼,下楼去了。
    杨延宜见林小旗离开,知道自己能打的牌都打完了,能做的安排也都做了。
    现在最关键的是,就是要赶紧拉起一只能打的队伍,不然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他走下了茶楼,店家两口子已经在门口等候了,手里还提着一吊铜钱。
    看着店家将铜钱递了过来,杨延宜说道:“店家,叨扰你们那么久,那些就算小费吧?”
    “小费?那是什么?”
    老妇仍坚持把钱找给他,杨延宜马上要去坊市查看征兵情况,自然不适合再带着这许多铜钱,他神色一动,说道:“既然这样,劳烦店家帮我存着吧,下次杨某会再来光顾。“
    说完,对着两位老人微一拱手,便离开了茶楼。
    来到征兵现场后,发现 公告贴出去不到两个时辰,已经有近一千人报名。
    按照他给出的征兵条件,有着身高、年龄的要求。
    有一些因为年龄不符合的百姓,甚至在征兵现场嚎啕大哭起来,弄得那些亲兵不知如何是好。
    杨延宜走到一个汉子身边,那大汉蹲在地上,双手揪着自己的头发,一脸绝望的神色。
    经过询问后,杨延宜得知,他因为年纪超过了征兵的条件,因此被筛选了下来。
    那汉子已经四十多了,一身大补丁的粗布棉衣,手上满是老茧。
    杨延宜看了一会儿,这时周围被筛选下来的百姓也有近一百人。
    他走上前去,向着那大汉说道:”看你年纪也有四十多了,要知道我们征兵是要去跟建奴厮杀的,可不是开玩笑的!“
    那汉子抬起头,满脸都是绝望之色,说道:”小人也没办法啊!小人本是铁岭的匠户,铁岭陷落之前,小人带着老小逃了出来,家里老小都开不了锅了,现在当不了兵,他们可怎么生活呢?“
    杨延宜听闻,神色一动,问道:”你是匠户?你会做什么?“
    那汉子见到周围的士兵对这人十分恭敬,于是站起来答话道:”小人原本是铁匠,也会些木工活。我们一起的有皮匠、木工、裁缝等,都因为年纪过大,都被筛选下来了!“
    杨延宜手拍着那大汉的肩膀,对着负责登记造册的锦衣卫喊道:”另行造册,所有的匠人,咱们也全都要!饷银嘛,对比士兵减半!“
    那大汉神色一喜,现在杨延宜开出的征兵的条件是士兵每月一两银子的饷银,匠人如果减半,那也有五钱之多!虽然仍不是十分满意,但一家老小总算有了活路了不是!
    于是,那大汉招呼一声,那些蹲在一边的大多数都是匠人,都拥挤到征兵处去了。
    有不少逃难的百姓,从铁岭和辽阳逃了过来,其中有一些是匠户,更多的则是民户。
    那些民众失去了土地,开原又找不到活路,不知怎么办才好?
    看着那些闹哄哄的百姓,杨延宜皱起了眉头。看来,得找马总兵谈一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