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抵达宁远
作者:省墨   进击的大明铁骑最新章节     
    杨延宜并没有带走那五千京营士兵,一是在各地勤王之师到达京城前,他们是京畿唯一一支成建制的军队。
    二来,杨延宜也没有忘记那日在景山上受到的埋伏。
    马汗调查这件案子许久,却没有半点进展。
    就连京营士兵也都按照花名册一一点名超过三次,没有找到失踪人员。
    杨延宜也跟马汗讨论过这件案子,他们讨论许久之后,将注意力放在了一个人身上。
    那就是成国公朱纯臣。
    因为他当初去查抄朱常洵的家小时,带走了三千多京营士兵。
    而那些都发生在英国公重造花名册之前,也就是说,现在京营实际上有八千名士兵。
    而这三千人,他们的花名册是到达京城之后补录的。
    有鉴于此,杨延宜没有带上他们中的任何一人,但他并没有向外界透露他遇袭的消息,而是将此事按下不表。
    杨延宜对于后世历史上的成国公没有半点好感,因为当初就是这厮开的城门。
    但看问题却不能这么看,吴三桂和李自成现在还在他的阵营中呢!
    所以在成国公显露马脚之前,他不能有什么动作,更加没办法付诸行动。
    自从杨延宜走后,朱由校仿佛缺了什么似的,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致来。
    只有徐光启觐见的时候,他才有了几分笑模样。
    而徐光启在交付了遂发枪和纸包弹后,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杨延宜提到的那个蒸汽机上面。
    两君臣讨论得最多的,也是这个问题。
    杨延宜此次出征并没有再请饷,袁可立前往登莱,拿走了一百万两。督师辽西的孙承宗,也毫不客气的拿走了四百万两。
    前往苏、杨二地购买民间存粮,又花光了所剩不多的存银,国库再度变得空虚起来。
    李承晚两人也算是倒了血霉了,如果说孝端太皇太后的几个兄弟是伤筋动骨的话,这哥俩算是要倾家荡产了。
    自从杨延宜走后,方从哲也再没有过问内阁的事情,而是一头扎进了故纸堆,开始搞起了研究。
    他在军机处里,挑选了几个以前在户部内任职的师爷,又找了几十个年轻的翰林,开始研究起南、北两宋的税赋来。
    主要的方向,就是研究他们的商税,这将是送给日后得胜回朝的杨延宜的一份大礼。
    杨延宜到达山海关之时,并没有多做停留,只是与吴襄聊了几句,就走了。
    但他却注意到,关内多了一支队伍。
    这支队伍竟然是由锦衣卫、内厂番子、东厂太监三个部门组成,还配置了两名御史。
    大军通过时,杨延宜伫足观看了片刻,吴襄在身边不无苦涩的说道:“孙督师来过了,这是他留下的人马,也只归他一人指挥。”
    杨延宜扭头望了过来,吴襄接着说道:“孙督师有严令,除运往辽西的粮草外,其余一应不得过关。”
    杨延宜一听就明白过来了,孙承宗这是要掐断建奴的补给线了。
    晋商担负着为朝廷运输粮草,但他们却私底下做着走私贩卖违禁品的生意。
    精铁、铜矿、乃至硝石、硫磺等物,无不是他们贩卖给建奴的。
    登莱那边,自有袁可立去负责海运的稽查,而这山海关,则是第二处必经之路了。
    杨延宜没有点破吴襄的小心思,而是问道:“那宣府那边?”
    就这么一句简单的问话,却让吴襄凝望了他许久。
    一个多月之前,他还是一位小小的锦衣卫百户,自己为了提前为儿子布局,让吴三桂加入了他的队伍。
    现在一个多月未见,吴三桂已经是朝廷钦命的参将了。
    而这位年轻人,已经做到了武将、文臣的顶峰,再难以望其项背。
    “我手底下有个叫做满桂的把总,冒昧的去找了孙督师密谈,之后他就被提拔为宣大副总兵,调任居庸关了。”
    杨延宜一愣,却是哈哈大笑,他知道孙承宗已经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吴襄的脸色却不是那么好看,因为查晋商走私的事情,势必会查到他头上。
    因为吴三桂的关系,两人之间倒也还算融洽。
    杨延宜知道吴襄的小心思,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道:“太皇太后、李太妃的兄弟都因为贪腐而被查办了,但这事到他们那里就算结束了。”
    “陛下撤除了内宫十二监的大半差事,你看我这队伍中,就没有配置监军。”
    吴襄听完,抬起了头。
    “大明以文抑武的时代结束了,把握住机会吧,吴总兵。”
    杨延宜说完,拍马就离开了山海关。
    尽管马炯非常急迫,想要尽快返回开原,但大军的速度却是急不得的。
    辎重和粮草限制了大军行进的速度,他们走了两日,还没有到达宁远。
    这一路行进速度已经算是非常快速了,尤其是白杆军在传授了杨延宜一项技术后。
    白杆军因为长期在山林中作战,而山林中多是毒蛇和虫子,所以他们用厚实的麻布,从脚踝处开始包扎,一直包扎到腿弯。
    这样可以避免毒蛇虫子的袭扰,但他们也同时发现,这样包扎了之后,无论走多远的路,腿也不容易累。
    杨延宜却是苦笑了一声,打绑腿可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却被他给忘了个干净。
    而在他的授意下,他麾下的士兵也有意无意的透露出他们目前的俸禄水平。
    在知道一个大头兵,一个月多一点,连饷银到缴获分红,竟然有超过一百两后,都是大为惊讶。
    他们白杆军,现在士兵的年饷只有不到十五两,而浙兵目前的俸禄是全大明最高的,也不过一年四十两。
    杨延宜也向全军公布了他们饷银的标准,普通士兵月饷四两,把总八两、千总十六两。
    即便一个把总,其年俸也与现在的七品县令年俸禄接近了。
    再就是缴获、军功首级的分成比例。
    以往这些东西,大头兵何来染指的机会?除了斩将、夺旗、陷阵、先登这些硬性指标外。
    还不是上官说分多少,就给你们分多少?
    可现在,都有具体的评定标准。作战勇猛的,该得到的分红、晋升一个都不会少。
    财帛动人心,要想让这些大字都不认识一个的大头兵愿意为自己卖命。
    杨延宜找到了目前来说最快的方法,那就是赏罚分明。
    经过这样一来,白杆军也好、浙兵也好,几乎再也没有丝毫的怨言。
    趁着这个机会,在行军的途中,杨延宜让亲军们口口相传,教授他们背诵军法。
    到了夜晚扎营时,让白杆军练习刺杀术,而浙兵操练火器和火炮。
    燧发枪的先进和快速射击,让惯用火铳的浙兵们爱不释手,而纸包弹的则大大加快了装填的速度。
    士兵们在战场上,因为担心火铳炸膛,所以会下意识的减少装药量,或者是由于激动,加大装药量。
    无论过少或者是过多的药量,都会导致射击精度出现偏差。
    定量的纸包弹的出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而牛皮纸也充当了良好的阻塞物,让火铳里的弹丸不会轻易掉出来。
    杨延宜把那柄短装火铳送给了戚金,戚老总兵第一次见到这样可以待发射的火铳,把玩了许久。
    在杨延宜的构想中,白杆军是作为中军步兵主力,浙兵则作为火器营,而他的八百亲军,又骑上了马匹,变做骑兵。
    朱由校为他们准备了四千多匹马,除去拉炮车和辎重的驮马外,战马就有将近三千匹。
    现在八百亲军也摇身一变,变作一人四骑的精锐骑兵。
    就这样,杨延宜率军百日里行军,背诵军纪军规,傍晚扎营练习火器枪术。三日强行军后,抵达了宁远。
    孙承宗将辽西分为五个部分,其中宁远部分的守将叫做赵率教,副将孙谏。
    无兵亦无将的王化贞,已被押解回京。
    而杨延宜也在这里见到了毛文龙派出的心腹,将一封密信交到了他手里。
    杨延宜观看了密信后,停止了强行军,将马炯叫了过来。
    马炯一路上都是心急如焚,急于为父报仇。
    可现在听到建奴已经不知去向,而开原暂时无忧的消息,也稍感安顿下来。
    原来毛文龙在开原等了三日,没见到建奴前来攻城。
    他亲率两千骑兵前往了铁岭,发现铁岭已成一座空城。他苦思良久之后,给杨延宜写了一封密信,让毛永喜前去寻找杨延宜,自己率领本部五千精兵不知所终。
    毛永喜到达广宁后,听说了朝廷出兵的事情,知道杨延宜必然会到这里,于是在广宁等待下来,今日方找到了正主。
    杨延宜本准备找孙承宗议事的,但孙承宗快他一步,带领五百人前往了广宁城。
    而广宁的熊廷弼,却是兵精粮足,圣旨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