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小令及时的制止了自己的这种想法,因为现在不是有这种想法的时候。
“尉迟神捕幸会。”又有一波客人前来与尉迟小令打着招呼,尉迟小令连忙笑脸相迎,免不了说上几句客套话,尽管是这些客套话,都已经快要将尉迟小令的嘴皮给说僵硬了,但是这种场合,只有自己前来迎接这些身份尊贵的宾客,总不能让今日的主角新郎官前来迎宾的。
上官杰在远处看到自己的老大尉迟小令正在忙前忙后地招呼宾客,就像是一个陀螺似的在装个不停,不由得在内心深处充满了感激。自己跟随尉迟小令这么多年,一起风餐露宿,一起上阵杀敌,简直亲如兄弟一般,上官杰已经将尉迟小令当成自己的真正的亲人,真正的大哥。
上官杰也没有想到今日会有那么多的宾客前来共和自己的婚礼,尤其是皇上还亲自安排贴身的许公公送来贺礼,这让上官杰感到有些意外。当然皇上的贺礼到来那可是给自己长了足够的面子,这一点上官杰是清楚地。对于近日来自己都不曾打过交道的那些朝中的大臣,上官杰知道这些人前来道贺的原因的,这些大都是看到皇上给上官杰送来贺礼,便以为上官杰一定是皇上所信任的人,因为皇上送贺礼的这等荣耀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所以那些善于溜须拍马之辈是绝对不会放过这等巴结的机会。本就是准备一些贺礼,花费点银子吗,这以后若是遇见上官杰,不也好凑上前去说上几句。
因为宾客的突然增多,尉迟小令只好临时在六扇门的前院增加桌椅,一阵忙活之后,终于将所有的来宾安顿完毕,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声:“圣旨到。”所有的宾客立即安静下来一起转身朝向六扇门的大门,尉迟小令和上官杰急忙快步走到大门口迎接来人,来人的声音尉迟小令和上官杰都非常的熟悉,正是皇上朱九霄的贴身公公许公公。
许公公来到大门的台阶之上,看到满院子的都是宾客,也就没有继续往院子里去,因为此处地势较高,尉迟小令和上官杰已经迎接到台阶之下,许公公便停了下来,大声地说道:“上官杰接旨。”
尉迟小令和上官杰以及院子里所有的人都一起跪下,等候许公公宣读圣旨。
“皇帝诏曰,上官卿大喜,朕不胜欢喜,上官卿克俭奉公,鞠躬尽瘁,实为国之栋梁,今特备薄礼以贺。请上官杰接旨。”许公公说完,将圣旨对折过来,递于上官杰。
上官杰急忙说道:“谢皇上隆恩。”便起身恭恭敬敬地接过许公公手中的圣旨。
许公公将手中的拂尘轻轻一挥,后面的随从便将皇上赠与上官杰的礼物端了进来,两派人员,每人手中都端着一个盘子,盘子里面放着许多只有皇家才有的珍宝,院子中的人们非常自觉地让开一条道路,让这群皇宫的内侍将礼物放置到六扇门议事大厅的专门设置的桌案上。
等到一切礼物都放置停当,许公公这时又对着上官杰说道:“皇上还有一道口谕,就是考虑到上官杰成亲之后,便不宜继续在六扇门衙门里居住,现在特别将京都御道街的一所房子赏赐给上官杰夫妇。”
上官杰急忙再次谢恩。
看到皇上又是送珍宝又是送房子的,围观的人们有许多好生羡慕起来。感叹皇上对上官杰如此之好。
谷“许公公,多谢劳累,要不留下来吃杯薄酒再走?”等到所有事情都进行完毕,尉迟小令这才上前说道。
上官杰也跟着说道:“许公公,今日真是有劳公公亲自前来,上官杰感激不尽。”
“尉迟大人、上官大人,今日你这儿宾客众多,我就不再给你们添麻烦了,这酒吗,以后再喝,我这就要回去向皇上复命,也就不再耽搁了。”许公公笑着说道。
尉迟小令立刻一个进身,从袖口中掏出一袋事先准备好的银两塞到许公公的手中说道:“今日让许公公和这么多内侍辛苦,实在是有些过意不去,这点小意思就权当给大家伙买点早茶钱,还望许公公笑纳。”随后尉迟小令又伏到许公公的耳边轻声说道:“许公公的那份,上官杰日后定当亲自奉上。”
许公公哈哈笑道:“既然尉迟大人和上官大人的一片心意,我也就不客气,兄弟们,还不快谢谢两位大人的赏赐。”站在许公公身后这群内侍一起道谢着。
“好了,我就不再耽误上官大人的良辰吉时。”许公公说完便转身带着内侍离开。
在一片笑声中,上官杰和罗茜行完大礼,因为双方都没有父母,尉迟小令便充当起长辈的身份,接受着上官杰和罗茜的礼拜,看到自己的好兄弟上官杰今日成家娶妻,尉迟小令的心中甭提有多高兴,仿佛是比自己成亲还要开心。
站在一旁的朱仙儿看到尉迟小令端坐在椅子上接受上官杰和罗茜的行礼,看到尉迟小令那副像模像样的样子,忍不住掩嘴笑着。
洞房花烛,春宵一刻值千金,在大家伙的起哄下,上官杰和罗茜双双牵手步入洞房。外面的客人便有尉迟小令照应,大家觥筹交错,也都开怀畅饮起来,不一会新郎官上官杰将新娘安顿好之后,便出来与宾客敬酒,又是一阵热闹。
六扇门这是第一次在衙门了举办婚礼,就是如此的上规格,也让六扇门的兄弟们脸上有光,大家伙虽说忙碌了几日,但是看到今日六扇门老二圣手书生上官杰和罗茜姑娘的婚礼办得如此风光,即使是再辛苦,也是开心的。
这虽然是上官杰的婚礼,但也是六扇门的事情,如此光鲜的办完上官杰的婚礼,其实就是给六扇门长面子,这个道理大家自然明白的。今日这些平时都不曾来过的朝中大臣一个一个都屁颠地前来,还不是因为咱们六扇门的老大和老二混得风光,要不然,这些善于察言观色的大臣们怎么会前来道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