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大明的二级全面动员
作者:寒梅惊雪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第一千二百八十章大明的二级全面动员随着征调旨意的下达,京城将进入建文朝有史以来最虚弱的时刻。

    十万军士,对于大明帝都而言,着实太少。

    徐辉祖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铁铉同样担忧,提议道:“京军抽调不宜过半,西北兵力不足,可自四川、山东、山西卫所调拨补充……”

    朱允炆打断了铁铉,坚定地说:“这一次作战,规模空前,战略任务沉重,非精锐不可实现。京军最早实现军制革新,十年来淘弱存强,整顿军备,且基于战争年年演训,实力非是地方卫所可比。调京军至西北,是为了给瓦剌致命一击。”

    “可是皇上……”

    解缙走出来。

    朱允炆肃然道:“没有可是,京城居于天下之中,何来敌寇之患?边疆不平,才是祸患。十年来,京城何尝有过烽火,莫要多虑,奉命行事吧。三日后,京军出征,可有异议?”

    徐辉祖、铁铉等人见此,不再多说,纷纷表示并无异议。

    朱允炆见无人反对,威严地说道:“先将军令传至北平,京军北进还需一段时日,一旦有变,让燕王先率部出征。”

    “自今日起,将动员等级调整为第二级,天下卫所全部进入战备状态,地方府州县,全力保障所在地卫所军粮物资,各地粮草仓库严密看管,分区看管,不可出现纰漏,大量收购粮食,补充粮仓。”

    “自今日起,龙江船厂、马鞍山船厂、清江船厂等七座船厂,取消休沐,所

    有匠人、工人,三班轮作。”

    “自今日起,二炮局、兵仗局、科技局,取消休沐,全部匠人三轮轮作,全力打造火药、火器、八牛弩、弩箭、弓箭、兵器、铠甲!”

    “自今日起,朝廷下属官营铁矿、煤矿,全力开采,供应军需。冶铁厂全天运作,大鉴炉昼夜不熄!”

    “自今日起,于山东、河南、北直隶,征调五十万百姓服徭役,听差运输粮饷物资!”

    “自今日起……”

    “自今日起,天下衙署、卫所取消休沐,官吏、卫所枕戈待旦,随时听差!”

    一连串的命令,标志着大明开始进入战争时刻!

    朱允炆看着众人,目光凌厉:“朕知道,这一次作战会苦很多人,累很多人,也会牺牲不少人,但此战关系国运,关系子孙后代,关系大明未来发展进程,谁若是懈怠、延误、疏忽,以致影响卫所调动,军队开拔,出征作战,朕决不轻饶!三日后,朕为诸位送行,为京军送行于北军营,各自准备去吧。”

    众人领命而去。

    朱允炆坐了下来,看着走至门口又折返回来的杨士奇,眉头微皱:“可还有事?”

    杨士奇走近前,看了看左右。

    朱允炆有些疑惑,杨士奇很少如此神神秘秘,见他似有话说,便挥退左右,看着杨士奇:“说吧。”

    杨士奇轻松地说:“皇上,臣以为北平新都营造已基本结束,虽三大殿并未完全建好,但北平的武英殿、后宫

    、东宫,可都已建好……”

    朱允炆看着杨士奇,笑道:“你这是想让朕借此机会迁都啊,若是被夏元吉得知,岂不是会赌了你家大门。”

    迁都可不是简单事,无数东西都要搬走,路程也不近,现在水师、船只都供给军队了,可没多少力量腾给迁都所用,若是走陆路,每日行个三十五里算是多了,两千多里路,两个月时间,着实太长,耗费可不是小数目。

    杨士奇沉默了下,正色道:“臣并不是希望皇上迁都,而是希望皇上再次北巡,公开北巡。”

    “北巡?”

    朱允炆凝眸。

    杨士奇凝重地点头:“北巡好处有三,其一,振奋军心,鼓舞士气。其二,安抚民心,稳定地方。这其三,则是有利皇上安全。”

    朱允炆目光盯着杨士奇,徐徐说道:“朕的安全?呵,杨爱卿,你似乎意有所指?”

    杨士奇没有回避,而是直言:“皇上,瓦剌、鞑靼、兀良哈、乌斯藏、车里等,趁着朝廷东征东海三岛、东北抗倭援朝之际突然发难,若说没有阴谋,臣自不信。在值房之中,我等讨论过,皆知此事非同小可,外敌在边,绝非大患,而内敌在侧,才是大患。”

    朱允炆看着杨士奇,有些惊讶,看来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些老狐狸。虽然有些事情他们并不知情,但他们敏锐的感觉到了变故。

    杨士奇坦言:“如此多的力量,几乎在同一时间上攻明,若说没有

    人谋划、指使、安排,臣是万万不信。即是以朝廷目前之力,也很难做到同一时间上,去游说诸多势力,引导诸多势力同步而动。能操持如此大局的,唯有居中之人。换言之,臣等猜测,在京师中必潜伏了一股力量!”

    “尤其是奉天殿毁于一把大火,更坐实了这一点。臣愚钝,妄自揣测,这股力量所要的,很可能并不是真正的举世攻明,而是腾空京军力量!故此,臣恳请皇上,携主力北巡,留一座空城在此。城空,纵乱又何妨?大军之下,任何乱子都可平定。”

    朱允炆微微一笑:“看得出来,你们倒是用心了。这是你一人之看法,还是解缙、徐辉祖等所有人的看法?”

    杨士奇严肃地说:“所有人都希望皇上安全无忧,希望大明江山稳固。”

    朱允炆拿起一份文书,淡淡一笑:“你们的忠诚朕看到了,不过朕是不会离开京师的。朕若走了,那这件事什么时候能结束?十一年了,朕二十登基,乌发在冠,如今虽方三十余,可前日里,皇后还帮朕找出了十余根白发。如今朕也算是一中年之人,奔着老年而去。事情该结束,就让它结束,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真要拖到朕老了,走不动了,呵呵,那可就是文奎的麻烦喽。朕可不想将麻烦,再留给儿孙。京城里的事,你们就莫要担忧了,朕自有安排。再说了,这件事出来,对大明

    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顺势而为,大势可趋。”

    杨士奇深深看着朱允炆,眉眼微动。

    朱允炆哈哈大笑,杨士奇跟着大笑起来。

    这一刻,两人算是心照不宣。

    杨士奇明白,朱允炆早就看穿了眼前的乱象,并打算自己留在京师,以身为饵,彻底解决暗中的敌人。

    朱允炆明白,杨士奇看穿了自己的打算。

    “杨先生,可愿与朕手谈一局?”

    朱允炆邀请道。

    杨士奇欣然答应:“臣自当奉陪在侧。”

    这一次的棋局,不同于往日。

    朱允炆将棋落在四角,杨士奇追堵,没有人关注天元,似乎这里是一片空白,又似乎在等待另一只手放下棋子。

    竹林清风,茅草屋外。

    老者摘下蓑笠,目光盯着棋盘。

    诡异的是,这副棋盘的天元处也没有落下任何棋子,只是将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边缘处。

    巧合?

    亦或是智谋的共性?

    踏踏的脚步声从石径中传来,一个头戴白色蓑笠的男人走了过来。

    老者瞥了一眼,皱眉道:“周密使,今日缘何是你来此?”

    周密使至近前行礼,沉声说:“关键时刻,他不能轻易再来此处,何况他此时正在联络那一批人,分身乏术。”

    老者微微点头:“说吧,有何消息?”

    周密使垂首道:“刘长阁、庞焕等人,确实都去了水师,并没有明去暗返。”

    老者呵呵笑道:“如此说来,朱济熺的落网,让建文皇帝当真放下了警惕。安全局

    主力不在,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机会。现在的安全局谁说了算?”

    “汤不平,霍邻。”

    “汤不平最令人忌惮的是其武力,而非智谋,无足轻重。倒是这霍邻,一介书生而已,不足为虑。”

    周密使沉声说:“内部消息,霍邻绝非泛泛之辈,此人胆大心细,曾在与帖木儿的战争之中,与帖木儿两次面谈交锋。”

    “那又如何?大局已非安全局可左右,说其他消息吧。”

    老者不以为然。

    周密使想了想,继续说:“京城已传出消息,大军将动,足足十五万京军。三日之后将出征,另外,朱棣、徐辉祖、平安,为首。袁岳被派去与何福联手对付兀良哈,瓦剌那里,朝廷将派胡濙去游说。”

    老者起身,笑道:“如此说来,一切都在按照我们谋划的方向而去。十五万京军离京,这一次,谁也无法阻拦我们行事了,即使有人动作也无济于事。告诉他,越是最后时刻,越要稳住,等待时机,不可鲁莽行事。”

    周密使抬手,整理了下帷帽:“放心吧,他蛰伏这么多年,只是为了这一次起事。我们等待这么多年,也是为了这一次起事。牺牲了无数人,也该结果了。”

    老者伸出手,拿起一颗黑棋,啪地点在天元一侧:“当年,四场大案死伤无数。当年,一场阴谋就此而生。腥风血雨,我们终究还是活到了今日。用不了多久,一切都将结束!大战,大

    局,终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