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争相奉银,民籍的诱惑力
作者:娄十七   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最新章节     
    只见他满脸惊讶,目光炯炯地看向户部尚书陈循:“爱卿此话当真?”
    陈循恭谨行礼:“臣启皇爷,确有此事。来者为京城庆丰商行东家董福汇,保定商籍。因家中世代经商,颇有些资财。”
    “想着朝廷连番与瓦剌用兵,必然花费颇多。遂见了邸报后,前来为国尽忠,不知皇爷可还愿意接纳他这一番孝心?”
    那当然是一千一万个愿意啊!
    春起打仗,过后安抚流民。河道漕运,兵饷、宗俸等等,哪个不需要大笔大笔的银子呢?
    咳咳。
    虽然现在,某些宗室在他眼里已经跟蛀虫画上了等号。
    但朱祁钰也不得不承认,饭得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困扰大明二三百年,所有造成大明亡国的那些大麻烦啊,也得一个一个的视轻重缓急处理。
    现在的他,还不具备对抗全部宗室的实力。
    前些日子,他襄王叔还写折子对他谆谆教诲呢。
    让他莫忘初心,早日迎回上皇。
    对母后皇太后也要执礼甚恭,晨昏定省。
    上皇三个皇子那里,也要多多照拂,勿使宫人有丝毫懈怠云云。
    母后皇太后感念小叔深情厚谊,不但赏了不少金银玉器,还使人广为流传嘞。
    那急切的,连他一辈子不沾染宫斗事的母后都撇嘴:“这哪是感念,分明是敲打呀!啧,就算当了多少年太后,她那骨子里还是当年的太子嫔。”
    嘴里说着不争,实际上连个米粒儿都不带错失的。
    朱祁钰敛好自己飘忽的情绪,脸上笑容都不免热切起来。
    “有民如此,是朕之福,社稷之福。朕亲自接见都来不及呢,哪能伤了臣民之心?”
    陈循拱手:“皇爷仁德。”
    “本也是朕分内之事。待廷议过后,陈爱卿将人带来养心殿右侧殿吧。”
    那可是皇上素日里批阅奏折,召见重臣的地方!
    陈循有些惊讶,但见皇爷态度坚定便也没再说什么。只稍后少不得要多嘱咐庆丰商行那董福汇几句,让他千万谨言慎行,莫冲撞了圣驾。
    天知道这商行东家用了几辈子自制力,才勉强没有乐晕在户部衙门的。
    我滴个老天爷啊!
    他,他他他就是听着点慌信儿,想着成葫芦瘪葫芦的试一试。
    万一呢?
    万一新皇爷说话算数,真就履行前言,许他一个甚至所有子嗣都能脱离商籍呢?那孩子们日后议婚就不会被挑捡,他天资聪颖也饱读诗书的长子就有机会下场一试了!
    但凡有个秀才的功名,以后也可见官不跪啊。
    进而改换门庭,再不低任何人一等。
    于是乎,他顶着旁人看傻子似的眼神,舍了三成家业换的那十万石粮、万匹马,当了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谁想……
    董福汇哭:“谁想竟皇恩浩荡至此呀?小的区区一介商户,就能入得皇宫,面见皇爷了?哈哈董家这祖坟不是冒青烟,是着大火了吧!”
    陈循扶额,总觉得自己刚刚提点那些算是白说了。
    罢罢罢,看在那些粮食跟马匹的份上,回头他帮着找补一二便是。
    但事实上,能闯下那么大片家业,能当机立断做那么大主的,就没有一个等闲人物。
    入宫之前,董福汇激动不已。
    但等入了宫门之后,他立即恭谨守礼了起来。
    面圣时虽紧张到双腿发颤,但却硬是没出一丝丝错。 规规矩矩行礼:“草民保定商户,庆丰商行东家董福汇叩见皇爷,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祁钰微颔首:“平身吧。”
    “谢皇爷。”
    “来人,赐座。”
    董福汇赶紧再度跪下:“皇上隆恩,草民原不该推拒。但尊卑有常,圣驾与尚书大人面前,哪有区区草民坐的道理?”
    朱祁玉笑:“能慷慨解囊,拿出三成家业为国出力的忠孝之民,便朕也要高看一眼的。坐罢,与朕说说,你是怎么起的这个念头。”
    皇命大于天。
    皇爷让坐,那就坐呗!
    董福汇眼睛一闭,心一横,还真就往那黄花梨官帽椅上坐了半个屁股。
    对于朱祁钰的问话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龙颜大悦之间,还赏了他套文房四宝。若稍后锦衣卫查证,他家生意确实清白。无作奸犯科、以次充好等事。
    那么他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可以从商籍转为民籍。
    这文房四宝,就是赐与他那长子,让他勤奋读书,他朝入朝为官匡扶社稷。
    把个董福汇喜的呀,连摆了三天的流水席。
    逢人便说日后要更努力、更踏实地做生意。可不敢以次充好、低买高卖,挣那昧心眼子的黑钱。辜负皇爷信任,也容易影响长子未来仕途。
    你说他长子刚脱了商籍,别说进士了,连个童生都还没考离仕途远着?
    那他可就要拿着御赐文房四宝给你看了,还一遍一遍复述皇爷对他家好大儿的鼓励与期盼。
    这……
    不但让子女们都脱了商籍,还入了新皇的眼啊!
    查证属实,且听闻新皇当朝褒扬,还把他也写上了那个什么邸报。更明确表示,欣赏这等爱国商人。只要钱物来路正当,无违法乱纪之举,所求都可酌情通过时,整个商圈儿都沸腾了。
    越来越多的人找上户部,欲为国出力。
    整个户部都忙活起来,作为户部尚书的陈循痛并快乐着。
    太多了,太多了。
    这有为,也想为朝廷、为社稷尽点心的商人可太多了。
    短短旬日,就足足收了百万石粮、三万匹马外加上近七十万两银。
    且这只是个开始。
    等听说户部外,各部官员们对这事持反对态度。
    认为有违祖制。
    且无商不奸,没人会做赔本买卖。
    大量商人之子获得参加科考资格,日后为官少不得为自家生意谋福,可能加剧官商勾结等等。
    为此时常谏言,而当今又是个出了名的从谏如流。
    说不定何时就被劝服,这好事可就没了!
    真·手快有,手慢无时,京畿附近各府的商人都坐不住了。赶紧带上巨额金银往京城,生怕错过末班车。
    再不愿为点银钱,误了子子孙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