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都看着答案了,哪还能再做错题?
作者:娄十七   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最新章节     
    为了这个事情能顺利进行,特意请旨亲往受灾最重开封的丘濬:!!!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你说什么?有灾民上门来咨询救灾贷?好好好,命人仔细招待着,本官随后就到。”
    “遵,遵命。”
    知道他激动,不知道他会这么激动的常随结结巴巴应道。
    接着就跑步进行地去通报,唯恐误了自家大人的事儿。
    京中那起子人嫉贤妒能,深恨大人受皇爷器重。
    变着法的攻讦。
    简直为了反对而反对。
    无奈何间,大人只能立下军令状:银行事一日不成,他就一日不回京。只亲力亲为,亲口给灾民们讲述皇爷做了怎样空前绝后的仁心壮举。
    让他们把握机会,用最低的利息、最快的速度重建家园。
    消息一出,全家上下都愁坏了!
    生怕他此一去,再也没有机会回京城。
    到底千里马再好,遇不上伯乐也是个拉车的货。银行再厉害,也怕百姓抱紧民不与官斗的基本原则啊。
    现在终于有灾民主动上门询问,常随比丘濬还兴奋呢。
    消息传回京城,朱祁钰也跟着松了口气:“不愧是仲深啊,想法独到,能力也强。有他亲自督阵,便不愁这大明银行无法开遍大明了。”
    他身边的牛大力憨声憨气拱手:“那便要恭喜皇爷,贺喜皇爷了。”
    悬在心头的一桩事放下,朱祁钰也有说笑的心思了:“大力倒说说,这喜从何来呢?”
    牛大力挠头,想了半晌也没想出个一二三。干脆光棍摊手:“皇爷知道的,卑职以前日子苦,饭都吃不饱,更别说读书认字了。现在皇恩浩荡,偏卑职是个山猪吃不了细糠的。”
    “努力持久,还是斗大字不认识一箩筐。搜肠刮肚也说不出啥漂亮话来,只皇爷欢喜,卑职就欢喜了。”
    要么说憨人有憨福呢?
    朱祁钰最唏嘘梦中代宗的下场:信重石亨、曹吉祥,结果这俩做了夺门之变的核心人物。将兵权与调兵权都给于谦,结果于谦给他演了场袖手旁观。
    因为这,现实中的他可知道给自己培养人手,也极为注重手底下的忠心,着意培养他们的忠心。
    牛大力这豹眼炯炯,黑脸憨厚中带着满满真诚的模样可不就正入了他眼么?
    赏银,赐宴!
    实力证明跟着皇爷走,忠心为皇爷办事就是有钱花、有饭吃。
    把个牛大力给喜得哟,当场把胸脯拍得山响:“皇爷放心,卑职一定更全心全意护着您。不踏过我牛大力的尸体,哪个也甭想伤了您分毫!”
    一句话说得龙心大悦,张诚等却有些微微泛酸:明明他们才是御前近身伺候的宦官,竟还比不得牛大力更得皇爷看重。
    不过想想对方那一拳恨不得打死老虎的暴力,他们也不敢多说些什么。
    也更细致、更体贴,在牛大力不擅长的角度打败他,争取早日让自己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有名有实。
    亏得朱祁钰不知道他这心中所想,否则就可以直接告诉他洗洗睡吧。
    前有对土木之变责任重大的王振,接着敢造反的曹吉祥。正德权宦刘瑾,号称立地天子九千岁的魏忠贤……
    几人前赴后继,让梦里的大明成功跟汉唐并列,成为宦祸最严重的朝代之一。
    朱祁钰都看着答案了,又怎么可能再做错题?
    所以,不但张诚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永远达不到心中高位。从今往后,大明宦官都别想再有干涉甚至左右朝政的机会!
    细心点的就会发现,这几年,他下旨令地方选用的新太监越来越少。
    老太监们受罚、受惩治的越来越多。
    尤其各地镇守太监。
    只要胆敢擅自参与侵占屯田、在卫所作威作福,过度插手军务的,无不命人仔细查证。确定无误后,按律严惩。
    入刑的入刑,撤职的撤职。
    各地卫所将官见状激动,纷纷化身六科与三司官员般。闻风奏事,各种弹劾,就为了把自家地盘上这个太岁给除了去。
    对此,朱祁钰不鼓励也不反对。
    只逐件逐事命人仔细查验,真有其事者重判。栽赃陷害借机生事儿的,爷别想跑。
    一时间,落网者众。
    不但各地镇守太监噤若寒蝉,那些揣了小心思的也不敢有半点侥幸。循环往复之间,整个吏治都清明了不少。
    尤其景泰五年,大规模提高官员俸禄之后又对贪污罪名细化、严格化。
    还官吏分开,各有晋升渠道、考核标准。相关官员无法一手遮天,衙门也不再铁板一块。
    用梦中后世的话说,就是犯罪成本直线提高,所有人等投鼠忌器。
    法制大明正在缓缓到来。
    这认知让朱祁钰颇为欣喜,只是丘濬到了开封后,朱祁钰才知实际灾情比预想得还要严重。
    因徐有贞等人的不懈努力,黄河都已经连着几年没有大规模泛滥。
    相关准备自然不足。
    瓢泼大雨突然而至,不但冲垮了堤坝、冲毁了沿岸庄稼。
    也让不少人畜丧生。
    亏得朝廷及时开仓赈灾,以最快速度安抚住百姓。同时清理河道,打捞并妥善安置人畜尸体。采取相关措施,谨防大灾之后再有大疫。
    但受灾面积太大,人力有时尽。
    比较繁华的府城、县城还好。偏远一些的村镇则是上面无瑕及时顾及,下面的官吏惫懒,百姓也相对愚昧些。
    你跟他说死在洪水里的牲畜、被洪水泡过的粮食等,万万不可再食用。
    他跟说都是肉跟米粮,浪费是要遭天谴的!
    不喝生水?
    人都快吃不上饭了,还哪来那些破讲究?
    老祖宗都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主打一个我行我素,听不进任何良言劝慰。
    直到一个个好好的四肢发凉、全身发冷。忽冷忽热地打起了摆子,难受得要死,才真正惶恐起来,哭着喊着叫起了救命。
    而他们这一四处流窜,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水灾刚刚被遏制住,刚要或者正在积极补种的灾民们就迎来了时疫爆发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