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回国
作者:方城草鱼   重生之我是时空大盗最新章节     
    48万刀的“零钱”,给了珍妮10万刀的奖金,给了潘西5万刀的安家费,就剩下33万刀的活钱了,好像也不多哈,还不够去代家店消费一次的钱。
    喝大酒,逛夜店,纸醉金迷的日子过了一个多星期,李国庆终于想起来干点正事了。
    “国珐,猴票买到了吗?”李国庆在国际长途电话里问道。
    “买到了,老板。”
    “搞到了多少?”
    “枚。”
    “怎么这么多?”
    “我们一个战友转业到了燕京邮电局,在区里的邮电局当主管领导,通过他的关系才搞到的这么多。”
    “不错,你们每个人拿10版猴票,不许用,留着,能当传家宝。”
    李国庆是个慷慨的老板,这就相当于给国家军们每人发了燕京一套房啊,当然,他们能不能保存那么久,那就不是李国庆能左右的了。
    “台子呢?”
    “通过陈科长他们单位的关系,从台子酒厂订购了1万瓶,谈的价格是9刀一瓶,其中有1刀是陈科长的。”
    市场价8块钱一瓶,李国庆用8美刀的价钱买,汇率差不多是1比1.5,还是宝贵的美刀外汇,这生意,傻子才不做呢。
    “不错,你记一下,往后形成惯例,每年都要买1万瓶台子。”
    “知道了,老板。”
    “雪獒的事办得怎么样了?找到了吗?”
    “找到了。”
    艹啊,国家军这帮残障人士这么给力的吗?还有什么事是他们办不成的?跟他们比起来,自己这个老板,反倒跟个废物点心似的,除了吃吃喝喝,也没干啥正经事了。
    “哦?在哪里找到的啊?”
    “我们有战友从猴子那边回来以后,主动要求去藏区服役,后来因为身体原因,被调到了果洛军分区当了个副参谋长。在他们那个州下面的县里找到的,1大5小总共6只雪獒。”
    “干得漂亮。”李国庆在心里默默补充了一句:你们战友真多。
    “国辉带队去接的,他们已经在回程的火车上了,预计3天后就可以抵京。”
    挂了电话,李国庆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刚从佛州回来的汉娜老太太,老太太挺高兴,嚷嚷着要亲自去燕京接回她们的家族守护兽。
    老胳膊老腿的,旅个游啥的还可以,干活儿的事就算了吧,更何况把活体动物运出境,还得协调各种关系,她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贵夫人哪干得来,最后还是苦逼的吉姆·格林接下了这个差事。
    格林家族有专机,他们从大苹果城飞往浪城,坐的就是格林家族的专机,还是一架巨无霸的747sp。
    747sp于1975年7月4日首次试飞,1976年3月交付其启用用户泛美航空公司投入使用。泛美很喜欢747,早在1966年就花了5.25亿美刀订购了25架还处于图纸设计阶段的747。
    华夏民航是747sp的重要客户之一。
    1978年12月19日,华夏民航局与波音公司签署协议,购买三架747sp用于长途国际航班。
    其实747sp在商用客机市场上并不十分成功,但其跨洲际的航程和更快的巡航速度使它成为政府机构的首选。
    在海湾国家,747sp被广泛用作政府和皇家专机。
    格林家族就订购一架747sp,加上改装费用什么的,总共花了不到6000万刀。不过该巨无霸轻易不会动用,这趟飞浪城是为了接一个大人物,李国庆和吉姆算是搭的便机。
    刚进入平飞,吉姆就拉着漂亮的空姐跑到一个小房间里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去了。倒是有一个空姐也来邀请李国庆,李国庆嫌她长得不符合自己的审美,果断拒绝了。
    等老子有钱了,高低也整个专机机队。
    整上个七八十来架大客机,一会儿排个s,一会儿排个b。
    躺在真皮座椅上的李国庆端着红酒,看着外面的云层,暗暗发誓。
    从浪城转客机,到达燕京的时候,已经是3月初了。
    出了航站楼,李国庆闻着燕京80年代初新鲜的早春空气,中二地吼了句:我李汉三又回来了!
    他们运气不错,打到了一辆皇冠出租车。
    60年代,皇冠就被少量进口到华夏。1973年,为了解决广交会接待车辆不足的问题,引进了200辆第四代皇冠作为接待车辆。
    他们坐的这辆皇冠,就是那200辆里面的其中一辆。开完广交会,那一批皇冠有一部分北上充实首都的接待力量。
    开了七八年的老车了,这车却保养得很不错,里里外外都擦得锃光瓦亮的,司机也是穿西装打领带,派头十足。
    就是这司机不是什么好人,见李国庆和吉姆全程用英语交流,以为来了俩老外,下车的时候结账,司机边比划,边用结结巴巴的英语说道:“玩儿憨捉的叨乐”。
    “玩你妹啊!”
    李国庆用字正腔圆的燕京胡同腔怼了回去:“你个老丫挺的忒不地道,100刀,拉着爷儿们绕着四九城转三圈都富裕。”
    “呦呵,还带着翻译官呐。”出租车司机也不恼,笑嘻嘻说:“哥们,咱都是华夏人,合起伙来坑老外不是应当应分的吗?反正钱也落不到你口袋里,你管我要多少钱。”
    “找钱。”李国庆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大绿币。
    “富兰克林嘿,找不开。要不咱就甭找了,您也不差这仨瓜俩枣的,您的时间多宝贵啊。听他们说从外国请来的设备专家,从上飞机就开始计时收费,一小时好几十美刀。”
    “老子不是专家,时间不值钱。”
    “等着,老子去银行换。”刚好看到路边开着一家中行,李国庆就下车去银行换钱。进去一问,换下来得他么一两个小时。
    79年3月,中行才从人行分离出来,负责统一经营和管理全国的外汇业务。成立到现在也就不到一年的时间,兑换外币流程繁琐复杂,柜面人员业务普遍不熟练。
    李国庆只得悻悻的捏着那张富兰克林出了银行。
    “哟,哥们,怎么着?银行不给换?”
    出租车司机那欠揍的样子,让李国庆恨不得往他脸上扇一巴掌。
    便宜了谁也不能便宜这个王八蛋啊。
    李国庆随手拦下了一个骑着二八大杠路过的、穿着中山装、车把上挂着黑色人造革皮包的中年男人,说:“同志你好,你身上带钱了吗?你帮我付一下出租车车费,这100美刀就是你的了。”
    中山装男人看了李国庆一眼,骑上自行车就跑了。
    “哥们,你何必较这个劲儿呢?给我不就完了。”出租车司机胳膊搭在车窗上,吊儿郎当道。
    “嘿,我他么今儿个还就不信这个邪了。”
    李国庆把吉姆也从车上薅了下来,又拦下了一个路人,这次拦的是一个穿着工作服的女工。
    “大姐,我刚从国外回来,身上没有软妹币,从机场打车到这大概需要二十多块钱,您身上有钱吗?您帮我把车费付了,我给您100美刀,100美刀能去银行换差不多150块软妹币。”
    “你怎么知道我们单位今天发工资?”女工大姐捂着口袋,警惕地看着李国庆:“对面不就是银行,你怎么不去换?”
    “去银行换钱得一两个小时,我们等不了。”
    “哄谁呢,一两个小时就能挣一百多块钱,顶我在厂里干好几个月了,有这好事,能轮到我?”女工大姐也想骑着车跑。
    “大姐啊,你瞅瞅,这是不是老外?”
    李国庆把吉姆拉过来,指着吉姆的鼻子说:“我们从国外飞回来的机票,一个人都得一千多美刀,我们值当得骗您二三十软妹币?”
    “外国也有穷人。”女工大姐咬着嘴唇道。
    “行了小伙子,我给你换。”一个干部模样的女同志分开围观的人群,走了进来,先是冲着吉姆说了句“hello”,然后掏出自己的钱包付了出租车车费。
    “大姐,谢谢您了,这100美刀是您的了。”
    “那敢情好。”女干部美滋滋收下了李国庆递过来的富兰克林。
    “大姐,您就不怕我给您的是假币?”
    “我就在那里面上班。”女干部用手搓了搓富兰克林,然后指了指对面的中行,道:“我是里面的出纳员,刚从市行开完会回来。”
    此刻李国庆终于理解了什么叫知识就是财富。
    100多块钱,能买半扇猪了,中山装男错过了,女工大姐也不敢要,银行女干部有外币知识,她敢要,这笔小财就是她的了。
    其实也不怪人家女工大姐,二十多块的车费,可能是他们一家人一个月的“嚼果儿”,她宁愿不要那100多,也损失不起这20多。
    有知识有胆量有人脉,才能在这80年代开始的大浪潮里乘风破浪,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的开端,也是迅速拉开阶级和阶层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