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常凯申毕竟就是常凯申,他的优点是听劝,缺点那就是不改。
对于几人的计划,他只是不置可否地夸奖了两句,非常有先见之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杜聿明他们直呼内行,甚至杜聿明都直白地表示,如果按照老头子的方法打,三年内红方就能顺利统一全国了。
几件事情叠加起来,让常凯申的名誉彻底扫地,很多抱有和平建国理想的人,也彻底看明白了,常凯申这是一心想要独裁,和他谈判是彻底没戏了。
战争的阴云,已经在全国开始蔓延。
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刚刚摆脱日寇骚扰的百姓们心情复杂,但却又无可奈何。
美苏双方,似乎也意识到,种花战场这边已经没得救了。
虽然他们很不想将精力过多浪费在亚洲,但他们更不想失去亚洲这里的筹码。
因此,白头鹰这边开始疯狂给常凯申塞装备大礼包。
仅仅半年多的时间,白头鹰就给常凯申援助了超过13亿美元的军事物资。
这个数据是个什么概念呢,在种花抗战的这几年间,白头鹰也就支援了七八亿美元的物资。
从这就可以看得出来,为了力挺常凯申,白头鹰这边可谓是下了血本的。
吃到不少援助,拥有了更多美械兵团的常凯申感觉自己在亚洲已经无敌,他调兵的动作愈发频繁了起来。
至于毛熊那边也没有闲着。
他们表面上在呼吁和平,实际上,也在秘密支援红方武器和物资。
加上徐坤的生产线,红方这边的实力也在飞速增加。
当然,为了不刺激已经神经脆弱的常凯申,红方军队这边的一切活动都尽可能地保密进行,并没有像常凯申一样频频秀肌肉。
战争的气氛愈发浓重,双方从普通士兵到各级军官,也都做好了应对这场战争的准备。
徐坤这边,新兵也已经完成了为期一年的训练,三个集团军主力和海军部队也已经调整到了最佳状态。
但令徐坤诧异的是,本该在今年年中就开始撕毁协议,大举进攻的常凯申却是并没有如约而至。
原本,徐坤以为是自己改变了时间线的原因,让常凯申的计划稍微推迟了一点点,过个十天半个月的,常凯申一定会开始动手的。
但让徐坤想不到的是,他足足等到了年底,常凯申那边虽然制造了一些小摩擦,但大规模进攻却是并没有一个。
“常凯申这是什么情况,眼看都快过年了,他们还打不打?”
根据形式的不同,徐坤的三个集团军也做了部分调整。
张涛的36集团军调出关外,以应对东北日益增加的国军部队,并负责保护那边的宁远和旅顺海军基地。
而李云龙与丁伟的第918和第77集团军主力,则是留在鲁豫地区,准备协助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作战。
此刻的快反部队前线司令部,就在鲁省与豫省的交界处,随时准备参战。
但他们左等右等,足足等了大半年,连个国军毛都没等来,这让两个集团军的指战员们都有些着急了。
尤其是脾气火爆的李云龙直接说道:“司令员,反正王耀武那边兵力也只有十来万,咱们部队只要搞一场漂亮的夜袭战,不说能吃掉王耀武部,也绝对能给予他们重创!”
“老李你疯了!我们两军之间虽然有些小摩擦,但咱们只能等他们先动手,不然这个罪名绝对不是你我可以负担得起的!”
徐坤还没说话,孔捷就打断了李云龙的话。
“孔参谋长说得很对,既然常凯申不先动手,我们必须要忍着。”,徐坤说道:“如果大家觉得暂时无事可做的话,可以继续招兵嘛。咱们三个集团军的编制虽然已经饱和了,但总司令部的直属部队还是可以扩充一下的。”
“司令员,您觉得常凯申为啥暂时不动手呢?”,潘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在我看来,常凯申其实也很急迫干掉我们,之所以他一直没有动手,我想他是在忌惮我们。”
“这倒是真的,他们国军不出个几十万精锐,别想牵制住咱们三大集团军!”,李云龙站起身来,骄傲地说道。
“对啊,或许常凯申是在调整战略也说不定。”
徐坤的猜测是没错的,常凯申之所以出兵如此之慢的原因,确实是在调整战略。
一开始,常凯申是很倔强的,非得坚持自己原先的计划。
可在国防部和参谋部经过一番推演之后,几乎每次的推演都因为徐坤部队的横插一脚而造成蓝方这边失败。
加上杜聿明他们不想背锅,一直在苦苦劝说,常凯申终于算是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
所以,这次常凯申难得地听劝了一次,对鲁豫两省的兵力做了重新部署。
尤其是鲁豫两省的布防,为了更好地对付徐坤,常凯申不得不给这边增加了大批的精锐部队。
单单在豫省,常凯申就集结了一支四十万的重兵集团。
加上鲁省北面李玉堂的“泰山军”,蓝方在这边的兵力已经相当充实,已经仅次于东北那边了。
原本,杜聿明他们还想往这边继续增兵,包括东北的几支精锐部队,尤其是常凯申的五大主力之二,两支已经武装到牙齿的新一军和新六军全部入关,来围堵徐坤快反部队的主力。
王耀武甚至觉得,国军部队人数甚至要到六十万以上,才有把握与徐坤的部队一战。
但打过工的朋友们都知道,阻碍公司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自家老板,常凯申就是这样一位典型的好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