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谋士方光琛
作者:北大荒   大顺杀皇李自成最新章节     
    吴三桂的几位重要幕僚和将官们听到传唤后,都陆续赶到。
    看着面容清癯的方光琛来到后,吴三桂给一旁的副将夏国相使了一个眼色。
    夏国相马上将首位让给了谋士方光琛。
    夏国相和胡国柱以及李本琛、杨森、郭云龙等几位重要的大将都已经早早来到。
    吴三桂面露痛苦的神色。
    对着一班文武官员说道:“诸位,崇祯陛下已经殉国,我本欲带兵入关,在京城近郊附近与大顺军决一死战,你们看如何?”
    吴三桂用眼神一一扫过这些武将们。
    这些武将们虽然都是久经沙场,但是面对一路势如破竹的大顺军仍旧畏首畏尾。
    副将夏国相说道:“伯爷,听闻大顺军有五十万大军来到京师,我军前去,不异于以身喂虎,还望伯爷三思。”
    如今吴三桂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军阀了。
    他冷冷地看了一眼夏国相。
    但是他心中却十分欣喜。
    他虚伪地呵斥道:“我军身穿镐素,白布缠身,为崇祯帝发丧。我要以为明帝复仇的名义,振臂一呼,必然一呼百应。夏国相,你畏敌如虎,何以带兵?来人,将他带下去重打二十大板。”
    副将胡国柱也不愿意深陷险境,和大顺军血战。
    于是赶快躬身劝解道:“伯爷请息怒,并非我等不愿意去京师为崇祯帝报仇,可是毕竟崇祯已经殉国,连带几位皇子都已经被李贼俘获。我们虽然不愿意承认大明已亡,但是勤王师出无名,何以讨伐李贼?何况就连昌平总兵唐通都已经投降了李自成。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全军上下都有共识,何必责罚夏将军。还请伯爷收回成命。”
    吴三桂脸上稍缓,他看了一眼副总兵李本琛,见李本琛也是这个意思。
    他不好再说什么,便下令免去了对夏国相的责罚。
    谋士方国琛像看戏一般笑而不语。
    他见吴三桂以垂询的意思看向自己。
    于是将早已经深思熟虑的想法说了出来:“伯爷,诸位大将,刚刚听京师传来奏报,说李贼来到京师的大顺军人马仅有七八万人,而在永平驻守的贼将也不过一万多人马。加一起也就是十万左右,我等凭险据守,虽说不能久持,但是只要熬过十几天,想必满清一定会南下的。”
    他轻抿了一口茶接着说道:“古有从番邦借兵之说,我们也可以借满清的兵马为崇祯帝报仇,到时候打回京师,再救出太子。则或可重振大明江山。”
    听到方国琛的话,众将都议论纷纷,炸开了锅一般。
    有的将领主张投降大顺军,有的主张坐山观虎斗,有的赞同借兵满清。
    众人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就是见解始终不能统一。
    只有吴三桂对方国琛的话语揣摩了一遍。他想着要是借助满洲兵马打回京师,再给满清一大批贡银,就可以再造大明,自己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到时候自己或可做另一个曹操。
    他心里打着如意算盘,也就是在前几天,他特意招待了多尔衮前来招降他的使者。
    并且让使者带话,表示自己对满清没有敌意。
    如今他将宁远的百姓大多数都迁到了关内。
    但是他自己的祖宅和田产都在宁远。就连祖坟也埋在了宁远的郊外。
    他对宁远的感情极深,自从舍弃宁远后,宁远就被满清给夺了去。
    会议一直商议到入夜,仍旧没有任何结果,他的心情已经跌落到谷底。
    他的父亲吴襄和爱妾陈圆圆都在京师已经成为了人质,他十分后悔当初将吴襄和爱妾送去了京师。
    但是素来多疑的崇祯帝故意将他一家子禁锢在京师作为人质,不过是疑心他谋反而已。
    见众人商议不出什么头绪,他纷乱如麻,突然一拳捣在了桌案上。
    众人看到吴三桂发了怒火。
    都赶快住了声。
    吴三桂一挥手,将武将们都支了出去,唯独留下了方光琛。
    他向方光琛问道:“方先生,我父母和妻妾都被李贼捉去做了人质,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既想着要为崇祯报仇,就不能儿女情长。如果他们因我而死,我会为他们报仇雪恨的。”
    方光琛没料到吴三桂如此狠毒,竟然将自己的一家子都能舍弃。
    不过也在心中赞许吴三桂的狠辣。
    方光琛说道:“伯爷,不要为此挂心,这是命运如此,自古成大事者,都是遵循忠于君主,而非选择家人。伯爷心怀宽广,必然能够看破这是李贼的要挟之策。刚才我是所说,不过是为了试探众将而已,而今的上策是作壁上观,最好能够坐收渔利。让大顺军和满洲人打的两败俱伤,咱们才出手收拾残局。借兵之策乃是中策,投降大顺,实则是下策。”
    吴三桂听后略微思索了一阵。
    他重重地点头说道:“方先生说的很是,我根本就没有投降李贼的打算。他用一个空空的平北侯职位就想攥我五万关宁兵,简直是痴心妄想。”
    吴三桂一想到满清和大顺军的决战,就感到莫名的兴奋。
    他又对方光琛问道:“方先生,你看满清和大顺决战谁能胜利?”
    方光琛低头思索了好一阵才说道:“大顺军在河南一战击败左良玉二十万大军,倘若他带领五十万大军前来,满清加我们的关宁兵也未必是敌手,但是要是情报上的七八万人,那绝对不是满洲铁骑的对手。多尔衮的谋略不亚于皇太极,此人乃是鞑子中最有深谋远略的虏王了。”
    吴三桂看到方光琛如此评价多尔衮。
    他的心中也不免对多尔衮更高看了几分。
    “当初在松锦之战中,此人就是一方主帅,确实是一位雄主。满清没有内乱,此人功不可没。他如今已经贵为摄政王,实际上跟皇帝无异。满清在关外经营多年,早已经虎视关内。此番南下,也不知道这多尔衮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从满洲数次入关的情况来看,他们所图者无外乎人口和金银。即便图谋大明江山,恐怕也难以成事,我们应据险而守,静观其变,伺机而动。量他也拿咱们毫无办法。”
    吴三桂一向十分看重方光琛的主张,今日的意见,他也感到十分满意。二人又秘议到深夜才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