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等待多年的宫中奏对
作者:在下慕容龙城   知否!从大娘子的妈宝男开始崛起最新章节     
    汴京,集英巷,盛家,盛长林回京之后,每天必来报到,腊月十五,官家的弟弟赵英永被封王爵,带家小已然出京,直奔琼州远洋司而去,腊月二十三,小年,盛家三哥哥盛长枫到了汴京。
    腊月二十四,盛长林起了大早,一身白色道袍,领口袖口是紫色的镶边,再披上一件大狐裘的披风,乘坐公爵府的马车,入宫奏对。
    福宁殿门口,皇帝陛下赵英策,早早就站在门口,任凭内官如何劝说,都要坚持在这里等候。
    辰时正刻,卫国公府的马车,从左掖门入宫,许多下了早朝的官员,不断地侧目,还时不时的讨论着,那个传说中的人回来了。
    更有认识盛长林的一些官员,为新入仕途的官员,讲述着当年他们所知道的一些事。
    当盛长林下了马车,皇帝陛下赵英策微笑道:“盛卿,为何不穿我大宋官服呀?难道你不是来与朕,宫中奏对的?还是想先叙叙家常?”
    盛长林在福宁殿台阶下站定,环顾四周,之后微笑道:“官家,臣无论身穿官服,还是道袍装束,都为大宋之臣。
    况且,官家与臣,一别十多年,臣也想官家看看,臣这个道家真君,究竟做的如何呀?是不是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说着,盛长林转了一圈,显得特别飘逸。
    皇帝陛下赵英策哈哈大笑道:“小七呀,这世间,恐怕也只有你,能逗你四姐夫我,如此开怀喽!
    你看今日这天气,这般银装素裹的景象,与当年,我和舅舅,宁远郡公,耿段二位将军,去你小梅园问计时,可有相像啊?”
    盛长林深吸了口气,随后微笑道:“不同,不同,如果在那边凉亭处,皇后娘娘在那里看梅花,就更像喽!”盛长林遥指不远处的凉亭。
    皇帝陛下赵英策呵呵笑道:“小七,咱们二人入殿叙话,朕还有事拜托你呢!”
    随后君臣二人,去了福宁殿,之后对坐,内官将所有宫人们遣远,留出空当,让这官家与他最想亲近的臣子叙话。
    皇帝陛下赵英策,心有感慨的微笑道:“小七,仁宗皇帝与先帝,曾无数次与你宫中奏对吧?朕与你如此这般,似乎还是第一次,朕等你多年喽!”
    盛长林手里端着茶盏,喝了一口,将嘴里的米糕冲一冲,随后他放下茶盏,从茶盘中,拿起一颗软糖,放在嘴里,之后他微笑道:“官家仁德,与仁宗皇帝一般,这软糖,似乎都是买了有三日之久的吧?
    这茶叶是去年夏天的,并非谷雨和清明所采摘的,连同这茶盏,都是前几年的老式样,官窑出品最为儒雅的那种。
    这米糕嘛,是南方高产稻米,虽软糯,但口感一般,芝麻有些发陈,糖粉是甜菜的,不是甘蔗的,价钱上,差了一半呢。
    虽我大宋国库充裕,但官家做到了,不奢靡,不焦躁,没因克承大统,荣登九五而肆意享受。
    官家的服饰所用丝绸,虽是皇室特供,但也就是与普通丝绸颜色不同罢了,质地一般,且官家方才,还将稍有破损的袖口,往回塞了塞。
    臣观这福宁殿,比之仁宗皇帝在位时,没有太多变动,连那条案都是当年的,两侧的灯架是从先帝的垂拱殿,搬来的吧?
    最有意思的是,东百宝阁的瓷瓶,和西百宝阁的镜面,都是当年之物,官家,克己奉公,大宋子民会感谢官家之举。
    官家没有辜负先帝的嘱托,这江山社稷,先帝在天上,定会感到欣慰。
    臣亦觉得,官家这二十年来,虽未封禅泰山,但我大宋历代皇帝在天之灵,定会说官家是大宋的好皇帝,海外邻国可称官家一声,圣天子陛下!”
    皇帝陛下赵英策眼里含泪,用手轻擦眼角,他微笑道:“盛卿懂朕,盛卿,朕,唉,朕想你帮帮朕的儿子,朕本想再挺几年的,但朕恐怕没有太多时间了。
    小七,能否一如当年那样,我去小梅园见你时,咱们先将国事抛在一旁,你四姐夫我,希望你入朝为官。
    你外甥煦哥儿,我和你四姐姐墨兰,对他期望很大,但他似乎没有做好,去当一个皇帝的准备,他虽有些见识,但把控整个朝堂,他做不到的。”
    盛长林微微皱眉,脱口而出,道:“威望?”
    皇帝陛下赵英策默默点头不语。
    盛长林长出一口气,眯眼思索片刻,随后抿嘴说道:“官家,吏部如今的尚书是海千晴吧,他对我大宋的官员,了解颇多,且他还做过一任中枢大相公。
    户部嘛,正好三哥哥长枫回来了,让他去做,如今的支度司正使,副使都与我们盛家兄弟是同一科进士,与户部配合起来,一定能让大宋钱粮赋税良好运转。
    二哥哥长柏不用动,礼部尚书,他做的顺手。兵部尚书让段将军去做,他相对年轻,还能再扛几年。
    即使他做不好,有耿将军去做太尉,互相帮衬一下,六姐夫顾廷烨,可再做一任枢密使,军方就安枕无忧了。
    太国舅沈从兴年纪大了,但军中小将们,都喜欢与他打交道,都说能学到些战阵之法,西郊大营的禁军交给他,可保汴京无忧。
    齐衡可升为工部尚书,刑部不用去动,让梁晗去做侍郎即可。至于中枢大相公嘛,无论谁去做,都无碍,反正六部运作良好,台谏两院还能总弹劾那做事之人不成?
    不过,这些事,得有个大前提,就是不知官家能否做到了?”
    皇帝陛下赵英策眯眼沉思,之后恍然大悟道:“小七,要朕即刻传位,新君在朝,朕以太上皇之尊,巡狩天下?”
    盛长林摇头苦笑道:“四姐夫,你说反了,是新君巡狩天下,太上皇监国!”
    皇帝陛下赵英策眯眼思索了半晌,还是没想明白,只是担心的问道:“小七,这能成吗?
    我朝可并无此先例呀?哪怕太子代天巡狩,我都能想明白,可这皇帝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大宋不比从前,如今走一遭的话,得多长时间?你想过吗?
    万一有人行刺,或者入重兵之地,将皇帝困住的话,到那时候,我们又当如何是好哇?虽煦儿威望不足,但此事,我们是不是得从长计议才好?”
    盛长林呵呵笑道:“四姐夫,正因没有先例,所以我才让煦哥儿走着一遭!
    有些话,千言万语说透了也没用,不如让他亲身去体验一二。
    遇见事了,他无论如何去做?结果如何?他那时候,再想到你们夫妇俩,曾经对他说的话,他才能深有体会。
    而天子宣威,这威望从此而来,有何不可?况且,弟弟我还给我这外甥,准备好了一切。
    程家兄弟你见过的,他们二人,带着家中的子侄们,再加上三百皇城司的勾当,让五姐夫元季常,再出一百密阁密探。行刺?这些人马用好了,都能灭西域一小国了。
    而且,新君巡狩天下第一站,銮驾走陆路,实则走海路,汇合于锦州,那里有一万血狼卫,三万铁熊军,由李天狼的嫡子李云屠和陈熊的嫡子陈青羽领军,以后他们就是天子亲卫军。
    只听煦哥儿一人号令,四姐夫,你小舅子我,给你和四姐姐墨兰的嫡长子,准备的这个登基厚礼,如何呀?”
    皇帝陛下赵英策的脸上,逐渐看到了笑容,之后他意气风发的说道:“那朕就再给太子,添上两万禹州步骑的精锐一部。
    新君从锦州开始,经整个燕云十六州,西北路走一遭,最远到昔日西夏国都延庆府,之后转回长安,从潼关而回。
    然后一路南下,滇州,江南,都走一遍,最后从扬州府,坐船回来,但朕怕等不到他回来呀!”说着,赵英策眼神有些黯淡。
    盛长林微笑道:“官家,臣陪你等,臣不离开汴京,如何呀?”
    皇帝陛下赵英策点头微笑道:“小七,你让我赵宋三代皇帝,如何谢你呀?这份恩情,我还不起呀!
    不过,万事不可强求,朕怕万一多占了王朝气运,我儿煦哥儿他,唉!
    现在朕是终于体会到,父皇当年的心境喽,触龙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
    可朕与皇后,真怕我们的儿子,为继嗣承祧这江山社稷,而受了那不能承受之重啊!”
    盛长林嘿嘿笑道:“所以说嘛,做姐夫的,得有个好小舅子,做皇帝的,得有位纯臣在身边。
    四姐姐她们当年随我家嫡母,十年间,风雨无阻的去玉清观,看望弟弟我,之后四姐夫你,娶了我四姐姐,这是你们修来的,是也不是?”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同样的福宁殿,同样是君臣二人,好像稍有变化,但似乎一切,又没有太多的变化。
    年三十,皇帝陛下赵英策,不顾满朝文武反对,将皇位传给太子赵煦,只说身体不够康健,文武百官也不能太过苛求,只能答应。
    正月初八,新君赵煦,要巡狩天下,满朝文武一片哗然,从中枢大相公到各部各司官员都心想,这官家刚刚登基,怎么能如此肆意妄为?
    但紧接着,太上皇赵英策说,他可以监国,大宋不会因皇帝巡狩天下,而耽搁朝政。
    正月十四,皇帝陛下赵煦的銮驾带着五千禁军,出了汴京,直奔禹州方向,而赵煦本人轻车简从,在程家兄弟带着皇城司和密阁的人马护卫下,走水路,直奔沿海而去。
    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很是热闹,汴京城的百姓和达官显贵之家,都沉浸在新年新气象之中。
    正月二十八,皇帝陛下赵煦,在锦州正式开始巡狩天下,且他身边有一万血狼卫,三万铁熊军,两万禹州步骑精锐,而他身边不光有程家兄弟带着的皇城司和密阁的人马,还有一堆将门虎子。
    耿家的,段家的,袁家的,顾家的,盛家的,没有嫡子庶子,也得来几个子侄,只要不耽误今年秋天的科考,队伍里随时替换人手,在新君身边。
    就别说在西北路那边,还能加入一堆藩军的子弟们了,能否在此次巡狩天下的过程中,将这些人引为天子心腹之臣,只看官家赵煦的手段了。
    新年过后的大朝会,文德殿,太上皇赵英策端坐在龙椅之上,好像除了身份转变,一切一如既往地顺利,除了满朝文武时不时的,改不了称呼以外,其他还好。
    可当新的官员任免一出,就有守旧派和革新派,又开始了各种反对之声,吏部尚书海千晴的任职和礼部尚书盛长柏的连任,刑部侍郎梁晗,没有人反对,可当户部尚书被国舅盛长枫拿到时,反对声开始了。
    枢密使给了宁远郡公顾廷烨,兵部尚书给了段将军,太尉给了耿将军,都遭到了反对,紧接着,台谏两院刚要发动,太上皇赵英策,将工部尚书给了齐国公齐衡。
    整个殿前司侍卫统领,暂时交给镇远郡公元季常时,从中枢大相公到台谏两院,一阵阵的攻讦,估计明天弹劾,会如雪花一般,送往福宁殿。
    可就在此时,身穿一身紫袍的盛长林,进了文德殿,他每走一步,窃窃私语者的声音,逐渐降低,直到他走到朝班第一位置时,他半转头的,看向满朝文武,轻咳一声。
    随后他再转回头,向龙椅上的太上皇赵英策施礼,眯眼微笑道:“太上皇,早知这朝班如此热闹。
    臣早在二十五年前,以战功封侯时,就应该入朝班的,臣没来晚吧?但臣看今日之景象,似乎,臣来的不是时候?”
    太上皇赵英策憋笑道:“诶,盛卿此言差矣,朕觉得,盛卿来的,正是时候呢!但朕不知,盛卿此来,所为何事呀?”
    盛长林半回身,眼角瞄着满朝文武,呵呵笑道:“臣乃太上皇御封的道家真君,臣代太上皇,代我赵宋历代皇帝,问天国运。
    臣是来恭喜太上皇,贺喜太上皇,我大宋江山社稷,幸甚,宗庙国祚长久,亦幸甚!”
    太上皇赵英策哈哈大笑道:“盛卿此言,朕心甚慰!盛卿以道家真君身份,为我大宋祈福十余年,朕代我赵宋历代皇帝,谢盛卿此举!”
    盛长林朗声笑道:“臣当不得太上皇之谢意,臣虽是道家弟子,但臣依然谨记着,儒家圣人教诲,为臣之道,不要做无谓的争执,我大宋圣天子在朝,自有决断,不如做个纯臣!
    臣即使没入我大宋朝班,但臣为官之年,也不少,当然了,与朝堂诸位比起来,相差虽不大,但臣依然记得,仁宗皇帝与先帝都说,我大宋能臣,忠臣无数,定能让我朝百年无忧!
    可臣观今日之朝堂,似乎有些同僚,忘记了仁宗皇帝与先帝的嘱托,难道为人臣子的,不为江山社稷谋?只记得修身齐家?难道治天下,不为重吗?”
    太上皇赵英策哈哈大笑道:“盛卿误会朝堂诸位喽,朕观满朝文武,定能做那保江山之臣。吏部,所有任职,让中枢大相公用印,朕乏了,退朝吧!”
    满朝文武虽有人在心里,暗骂卫国公盛长林,为乱臣贼子,盛家满门,连同姻亲故旧,都为后党外戚之人。
    但真要是比政绩,可又没有几人能与盛家人相比,所以,一个个的只能暗自叹息,将一切不顺心,都说成是时运不济罢了。
    一年半之后,汴京城这边,吏部与各馆阁还沉浸在去年科考的喜人结果之上,连同新的官员任免都快了不少。
    各州各府的官员考评,走流程都快了许多。盛家连同姻亲故旧,更是有许多榜上有名的青年才俊。
    琼州海峡,一处望海灯塔边,皇帝陛下赵煦与皇叔赵英永并肩而立,赵英永长出一口气,之后苦笑道:“母妃临终之时,还说你们父子的不好。
    但臣从汴京这一路走来,到了此处,所观我大宋天下,真的很好。臣没有不甘心,更没有那不臣之心,臣远去海外,如先帝所言,臣…”
    皇帝陛下赵煦一摆手,微笑道:“皇叔,朕的皇祖父在世时,虽朕还小,但他曾言,我大宋有能臣,忠臣,纯臣,可这些,曹家曾有,沈家嘛,也算有,只有盛家占全喽!
    况且,朕身上,有一半的盛家血缘,朕的舅舅,又怎会夺朕的江山呢?皇叔的母妃,错看了盛家人。
    皇叔此路远去,一切保重,朕的那两位堂弟堂妹,将来在海外建国吧,如皇叔有生之年,想回大宋故土,朕允了。
    如皇叔一家,在海外需要照拂,可莫要与朕客气呀,我大宋远洋司,随时可帮皇叔,打出一片新的江山!”
    赵英永起初有些诧异,随后释然道:“臣多谢陛下,臣请陛下代臣谢过皇兄,皇嫂嫂,与…与盛家人!”
    ——
    回马枪:
    许多年以后,海外吕宋皇宫内,一处园林景观,几乎复刻了小梅园的那篇《小梅园记》,同样是提前退位的皇帝赵英永,告诫子孙后代,重用纯臣,善用能臣,身边要有忠臣。
    他在弥留之际,嘴里呢喃着,“先牡丹百花之艳而艳,后雪中百花之傲而傲!”他虽思念故土,但始终没有回到故乡!尤其是童年时,他还想再尝尝,最喜欢的那种,昔日辽国人最喜爱的“美人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