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再次分国
作者:飞天缆车   大明世祖最新章节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六十三章再次分国绍武十九年,二月二,龙抬头。
    暖风吹拂,杨柳依依,万物开始复苏,又到了一年更始的时候。
    北京城外的积雪,已经尽数融化,略显干燥的土地微微打湿,为来年谋个好收成。
    时值春耕,作为皇帝,朱谊汐也不免需要装样子,鞭挞泥牛,祈求天下五谷丰登。
    一应的文武百官,站在一旁看着热闹。
    事后,为了更显真实,皇帝主动扛起锄头,进行除草活动。
    几个成年的皇子们,则站在身后,要么扛着锄头翻地,要么拔草,好不热闹。
    耕耘了半分地,皇帝回首一瞧,不禁气上心头。
    好家伙,有的直接把小麦当草锄了,有的差点把自己脚给挖了,千奇百怪。
    七八个人混战,差点都快要打起来。
    诸皇子之中,秦王、齐王就藩未归,故而太子朱存渠打头。
    成婚的阵营:太子朱存渠,皇四子辽王朱存桓,皇五子越王朱存楔。
    十五六岁左右的,刚出学堂,开始进行观政学习的:
    皇六子卫王朱存棠、皇七子福王朱存枚、皇八子赵王朱存柏、皇九子湘王朱存枫。
    拢共七位皇子,按着地位的高低,与皇帝的距离呈近远态势,乱中有序。
    一旁的刘阿福见皇帝面露倦色,立马就送上了一杯温茶。
    朱谊汐就坡下驴,倒是没有装模作样的继续下去。
    虽然只有半分地,但耕田确实累人。
    从床榻走向泥土,两者加在一起,他耕耘的面积确实不小,也算是比较勤快。
    几个皇子的眼尖,瞥到皇帝歇息了,立马就准备坐下。
    但皇帝哪能放过他们:
    辽王苦着脸,有气无力地应下。
    当然了,对于在一旁晒太阳的文武大臣们,皇帝并没有一视同仁。
    因为他把这项耕田,当做是父子之间的共同活动,培养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
    瞧瞧辽王,感动的都快哭了。
    再者说,一群五六十岁的老头,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一个不小心着凉了,直接能去见阎王。
    连续喝了三杯茶,才算是解了渴。
    朱谊汐坐在树荫下,看着儿子们耕耘的样子,一时间颇为舒适。
    随即,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呼唤起两个最小的儿子。
    听到呼唤,皇八子赵王朱存柏和皇九子湘王朱存枫愣了下,这才匆匆而来。
    皇帝瞥向二人,轻声道。
    说实话,儿子多了,真的是看不过来。
    他认真看待的,莫过于秦王、齐王、太子,辽王四人,年纪大能就藩。
    赵王和湘王从学堂肄业,先生们倒是做出来评价。
    赵王性格平庸,学问不错,中人之姿。
    湘王乐与武事,学问马马虎虎,中上之姿。
    这里的武事,基本上是骑马、射箭一类的,十中六失,算是中上水平了。
    只要在平均水准以上,哪怕在附近徘回,朱谊汐也想让这群儿子们去就藩。
    武力不行,他就派遣将军帮忙。
    文事不行,
    只要不是孤僻自傲,不听人劝的,他也会派遣文臣帮忙。
    赵王和湘王,都已经成年了,也是时候派遣封地,让他们准备就藩。
    老五越王在北海道,老六卫王是柬埔寨。
    老七福王,他是准备安置在车臣部,给他筑城,封个一两万帐牧民,就能建立起一个小藩国了。
    而老八和老九能在哪呢?
    朱谊汐露出思考状。
    两个皇子就这么站在皇帝面前,嘴巴干渴,但却不敢言语,生怕惊扰了这位皇帝的思考。
    中南半岛是最合适的地方。
    但缅甸被孙可望这斯占据了,暹罗难度太大,老挝全部都是原始森林,去了十有八九就危险了。
    所以,只能把目光放在南洋群岛。
    朱谊汐想起了使团路过婆罗洲时,奏禀过文来王国的事。
    上百万人口,小半个婆罗洲的面积,而且还有好几万汉在居住,可以帮忙治理。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建国。」
    听到皇帝的解释,赵王松了口气。
    这样一来他心里就没了愧疚了。
    朱谊汐随口道。
    赵王、湘王心怀激荡,站在那里思虑万千。
    转眼就要成为一国之主了,谁不激动?
    谁知这时候皇帝却不饶了他们,直接撵走:
    二王苦着脸回到了麦田。
    这时候,皇子们才露出了笑容:
    辽王最机灵,他挪过来:
    湘王毫不犹豫地说道。
    几王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只是脸上布满了好奇。
    但谁也没有继续问,因为他们知道辽王会帮他们问的。
    就连太子的步伐,都慢了一些。
    辽王瞥了下众人,见没一个继续询问,只能再问:
    湘王轻声道:
    辽王扭头,看着内敛的赵王。
    赵王不好意思道:
    说着,他小心翼翼的偷看着辽王的脸色,生怕其不满。
    毕竟这是在他的辽国划出了一片地界。
    辽王了一声,倒是没恼,反倒是恍然:
    赵王问道。
    辽王随口道:
    这时候,埋头耕作的太子,回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辽王和赵王立马拜下。
    辽王则心道,太子妃怀了孕,太子脸上的笑,怎么也止不住了,再笑下去怕不是得把牙笑坏了。
    忙活了近一个时辰,朱谊汐走过来一瞧,半亩麦田就跟狗啃似的。
    他无语了。
    瞅着眼观鼻鼻观心的儿子们,他也没责骂什么,只是撂下一句:
    一瞬间,皇子们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
    安西省,青桑城。
    这里是安西的最北面,额尔齐斯河从西伯利亚流入,然后在陆地形成了一座庞大的湖泊。
    其名曰青桑湖。
    这里本来就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杜尔伯特的部的过冬地。
    安西省成立后,除了在乌鲁木齐建立城池后,又在漠西蒙古各地水草丰美之地,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城池,管理
    那些部落。
    由于青桑湖面积,不下于太湖,数百里的芦苇荡,鱼肥草盛,极其适宜居住。
    所以,安西省在此建立了青桑城,临湖开垦耕地。
    为了照顾安西南北的环境,故而实行一省两治。
    北疆,卫拉特蒙古故地,迁移来自国内的农民,建立以大小的城池,开发种田。
    以城池为中心,方圆数百里的牧民部落,都受其辖制。
    南疆则是绿洲为中心,实行流官、驻军同等。
    在辽阔的北疆,地域庞大,部落众多,一时的威名,自然是难以长久管束这些部落。
    所以这些城池中,往往是商业中心。
    在青桑城,来自于甘肃的青盐、铁、丝绸布料、茶叶、铁锅等,都在城内销售。
    那些部落们别的可以不管,但盐和茶叶是怎么也离不开。
    自然而然,他们不得不屈服于青桑城。
    这时,在守城士兵的目光中,远方忽然有一队骑兵,不下千余人,奔腾而来。
    满地的灰尘,模湖了其面容。
    路上的行人一个个惊慌失措,连忙躲避在两边,城门处的商人和行人,更是着急忙慌的往城内跑,生怕晚了一步。
    谁知,城门不仅不关,反而敞开。
    一支百余骑鱼贯而出,在城门口排成纵列迎接。
    不一会儿,那群人才露出真容。
    身穿棉甲,脖子上戴着红色三角巾,这是典型的大明军袍。
    来人卸下来了铠甲,露出了疲倦的面容,但其原本的威勐相貌,依旧让人印象深刻。
    络腮胡,圆眼,厚唇。
    他是安西北疆武备道,张容虎。
    相较于内地,安西一省两治,拥有着两个布政使。
    南疆基本上都是绿洲,大大小小如珍珠落地,只要控制那些大型绿洲,就很难聚拢起反抗力量。
    而北疆不同,草原一望无际,部落似乎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
    故而,巡抚的主要方向就在北疆:
    开荒筑城,监管部落。
    偌大的北疆,被分为六份,每份遣一武备使,携带两三千骑兵,日常进行巡视,管束部落。
    其位于知府之上,相当于道员。
    张容虎看着周长近十里的青桑城,忍不住夸赞道。
    夏鹤年轻笑着,将他迎进了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