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东宫
作者:飞天缆车   大明世祖最新章节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三章东宫四月初七,朝廷定下旨意,以大皇子朱存槺,继承秦王爵位,以兄终弟及奉祀历代秦王的香火。

    如此,还未结束。

    初八,朝廷下发谕旨,以皇三子,吴王朱存渠为太子,住进了东宫。

    一干文武大臣们,也尽都加了东宫官衔。

    其中代表的,内阁首辅赵舒为太子太师,次辅张慎言为太傅,阎崇信为太保,吕大器为少师。

    八部尚书中,王应熊为太子少傅,朱谋为太子少保,褒奖其从龙之功。

    皇帝干脆也不啰嗦,一股脑的将年满六岁的几位皇子,全部封王。

    其中皇次子朱存桦,封为齐王。

    皇四子朱存桓,封为辽王。

    皇五子朱存楔,封为越王。

    皇六子朱存棠,封为卫王。

    除了太子和秦王外,其余的四王,都是由于大明300年来绝嗣的亲王封号。

    一开始礼部是拒绝的。

    因为这四王号,都是夭折的皇子,不吉利。

    朱谊汐哪里信这些,这些王号听起来就不错,就那么停在那可惜了。

    他可不想找一个吉利的数字,如福王,吉王这样的将就,虽然表面上来看还能牵扯到福州,吉州,但已经不符合一国之主的名号。

    六个儿子虽然都封王了,但根本就没有一个护卫,现在还缩在皇宫里读书。

    十二岁之前,皇子们都要在皇宫里读书睡觉,其实除了待遇升高了,其他完全一样。

    太子的老师,和秦王,卫王的老师,都是一模一样,课程也一样,完全没有什么代差。

    内阁惊悚,生怕皇帝还有换储的念头。

    谁知皇帝直接道:

    皇帝抑扬顿挫地说出了一番话语,可谓是惊叹了整个朝廷。

    作为开国皇帝,一举一动都是具有深意,如今竟然特地开口为祖制,看来真的要成为定制了。

    京城里忙活了许久,对于上层官吏来说,关乎信念和长远不得不重视,而对于中下层的文官来说,最要紧的莫过于前途。

    因为在四月中旬,三年一度的进士科考试,又要开始了。

    一如往常,礼部开始动员饱学之士,抓耳挠腮地思虑考题,一式三份,由皇帝亲自选择。

    对于主考官,同考官,一如既往地由国子监祭酒担任,一群年轻的博士们为同考官,让不少***们断绝了心思。

    同时,这也就意味着,中书舍人又要换届了。

    王夫之恋恋不舍,看着夏完淳有条不紊地收拾奏疏题本,不由得羡慕起来:

    谁知夏完淳倒是轻笑道:

    若不是知晓他是个耿直的性子,王夫之真想一锤打死他。

    他娘的,能在阁老们眼前多晃悠几个月,积攒资历,还能叫到后进们学习,积攒人脉,这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

    可惜,如今能多留几个月的,只

    有五魁首,他们这些二甲是羡慕不来。

    学问定高低前途,比道德更直接,也让人心服。

    毕竟他们这些二甲进士们可比三甲好多了,还能到内阁之中进行锻炼,担任起居郎。

    三甲进士们只能去八部中观政,两年下来连内阁大臣们都没见一面,然后就下发到地方去。

    今日不用值夜班,王夫之一等时辰到,就快步而行,坐上宫外等候的小驴车,回到了家中。

    在门口,一辆光鲜亮丽的马车停靠在外,三四个健仆守候着,身材极其健壮,看上去比军中的将士还要厉害。

    尤其是那高头大马,似乎是河西骏马,比他的驴高上两头,驴车在马车面前,就如同婴孩和大人。

    让车夫自顾自回去。

    北京城三百六十行,行行具有。

    专门租赁的驴车,每个月只需要两块钱,就能让他避免走路的痛苦。

    当然,那么便宜的原因,还在于只管上下宫城,而不包日常出行。

    刚踏入杂院,就听到一阵阵的笑声。

    王夫之抬目一瞧,黄宗羲与一二十来岁的男子在聊天,其人虽然身着襕袍,但却雄壮的宛若个武将,让人印象深刻。

    黄宗羲爽朗一笑,随后又指着王夫之道:

    郑森摇摇头,对王夫之拱手道:

    说罢,竟然直接端起一壶酒,递了过来。

    王夫之见到两人面色微红,不由得苦笑道:

    两人一瞧,一身官服在身,果然别扭。

    随后,三人才得以畅聊起来。

    黄宗羲故意问道。

    黄宗羲摇头赞叹道:

    郑森则故意道:

    听得两人在这炫耀官职,王夫之尴尬了,心中满是羡慕。

    对此,黄宗羲一目了然,他扭头继续道:

    郑森失笑道:

    三人都知晓,这说的是王夫之脸上的疤痕。

    不过到这时,王夫之也算是知道了黄宗羲的打算,眼中满是感激。

    郑森看到两人的动作,不免有些醋意,但仍旧继续说道:

    说着,他直接竖起了三根手指。

    黄宗羲和王夫之二人瞪大了眼睛,等他说话。

    郑森毫不识趣,不紧不慢道:

    说到这,三人都笑了。

    当初皇帝为让阎应元担任组织部尚

    书,直接把顺天府尹从正三品,提高到了从二品。

    如此一来,京县们也就水涨船高,大幅度的上升。

    寻常的支线不过正七品,而京县就一步跨越到了正五品,就连郑森此时也不够格。

    说到这,一旁的黄宗羲眼睛都直了,迫不及待的问道:

    郑森直接反问道。

    黄宗羲直接摇头,以他的资历,绝难可能。

    王夫之依旧保持着镇定。

    这让郑森高看了一眼。

    黄宗羲忙道。

    郑森道:

    毕竟在西域,文官一向很少,有的一个人能用,可不得多用几年,不然就对不起高管厚禄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则是,其人必须是二甲出身的进士。

    可怜的三甲,监生,根本就享受不到如此的好处,不然的话怎么证明其含金量?

    黄宗羲拍了拍王夫之肩膀。

    谁知道,不到片刻的功夫,王夫之就已经有了决定。

    郑森疑惑道。

    说到这里,王夫之认真道:

    郑森忍不住拍掌叫好。

    看着两人依旧一副疑惑的模样,郑森低声道:

    寻常的掌印官,一般都在三年左右考核。

    虽然郑森等人考核极快,基本在两年左右,但这属于特例,因为他们是绍武元年的进士科出身。

    朝廷迫切的需要让他们填充地方,宣讲朝廷的谕旨。

    后面的几届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三年一审是常态。

    但绍武朝与之前的又不一样,文官们的进阶官位多了许多,如果真的是三年一核查,恐怕二十年还在地方转悠。

    所以缩减佐贰官的时间,就能有效的减少上升堵塞问题。

    说白了,这是在收买官心。

    毕竟任何的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一味的激进,不过是适得其反。

    例如官俸,就改变了许多次,从月俸到年俸,无不透露出朝廷的财政。

    几人畅谈了半宿,然后抵足而眠。

    翌日,郑森回到到宅中,开始拜访一些同年,乡人们。

    而比较稀奇的是,他竟然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

    看到郑芝龙疲倦的模样,郑森连忙搀扶其坐下,不解地问道。

    郑芝龙声音洪亮,一点也看不出衰老的模样。

    郑森甚至听说他上个月还纳了一房小妾,比自己还小十岁。

    郑森叹了口气,他明白,随着自己官阶越怕越高,自己父亲终于也将退下来了。

    郑芝龙笑道。

    郑芝龙随口道:

    郑森开口道:

    郑芝龙摆摆手,随口道:

    郑芝龙叹道:

    郑森一愣,难道皇帝真的想让水师大办特办?

    实际上,何止是水师学堂,还有炮兵学堂。

    如果说,演武堂相当于读书人的国子监,专门负责培养中层军官。

    而水师学堂和炮兵学堂,则是专门培养特色军种的基层军官,从而让这群专业知识的兵卒传承下去,不至于轻易断绝。

    所以基本上都是队正,什长一类的基本军官,算是对演武堂的很好补充。

    等到时机成熟,就可以进行合并,成为真正的军官学校,源源不断的获得基层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