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战后的封赏
作者:黑千羽   三国之夏侯弃子最新章节     
    “多谢将军挂念,如今江东鼠辈已经退去,将军的身体,不如向大王上书告病吧。”
    邓艾看着张辽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
    “怕什么?人难免一死,想我不过是一降将,却能得先王看重,委以重任,自当马革裹尸以报,区区江东鼠辈,何足挂齿?倒是你,不知道你愿不愿意留在合肥。”
    张辽看向邓艾,尤其是他在战场上冲锋时的武艺,多多少少都有高顺的影子,这让张辽有些感慨。
    当年的那些老兄弟,恐怕真的没多少了。
    “去吧,这是我写给满伯宁的书信,你持此书信去见伯宁,他必然不会轻视你。”
    “多谢将军举荐,艾先到了荆州,又到了东线游历,期间多受将军照拂,此情艾必定铭记于心。”
    张辽看邓艾这么说,心中高兴。
    “好,好,不过你所说的策略真的能行么?”
    张辽对于邓艾的策略还是有些担忧,这些年来只要占领的地方,就会立刻将人口迁移到内陆,免得一旦开战之后,敌方会掳掠人口。如今要在边境屯田,这屯田的人口,以及边境的粮食成熟了之后,必然会引起江东的觊觎。
    任何时候,人口和土地,就是最大的资源。
    “若是往日,艾心中还有些犹豫,可经过如今一战,艾却以为,屯田两淮极为可行。”
    “嗯?具体和我说说?”
    一听到这话,张辽就来了兴趣,也顾不得自己如今的身体状态,就想听听邓艾的想法。
    “往日听闻将军八百破十万,艾还当是传言,可此番亲身一战,艾却发现了,北人擅马,南人擅舟,诚不我欺。孙权数次起兵攻打合肥却无法得逞,艾却以为将军勇武乃是其一,后方寿春源源不断的将兵源粮草送到合肥,所以,才能够凭借一座合肥城就阻挡江东这么多年。”
    邓艾说着自己这些时日以来看到的情况。
    “嗯,这些年来,江东屡屡来犯,却始终没有拿下合肥,除了将士用命,和寿春的支持确实分不开。”
    “江东水战当世无双,可这陆战能力,着实不行,凭借我军军屯士卒的能力就完全能够应对;两淮之地,土地肥沃,就因为靠近前线而放弃,实在可惜。我军完全可以军屯靠前,民屯靠后,以千人为单位划分屯区,后方再设置精锐骑兵随时支援,再沿江设立烽火台,时刻预警。若是江东兵马小股骚扰,凭借军屯和后方的精锐骑兵就可以应对,若是大军前来,我军也能早早得到消息,大不了放弃军屯,结寨联保,骑兵则可以四出骚扰,我军骑兵乃是精锐,无论是战马还是士卒的素质,都远胜江东,只要不断的骚扰,孙权担忧自己后路被断,必然不会放任后方,时间一久,必然会撤军。而我军即便损失了军屯,依旧有民屯的收益,如此,则不消数年,我军粮草军资丰厚,还能以战练兵。”
    邓艾将自己初步的构想说了出来,但是要形成具体的蓝图,邓艾还要再整理一下思路。
    “哈哈哈哈,想不到啊,我张文远打了一辈子的仗,却还不如你一个年轻人看得明白,以我看,你这个策略,必然能够让东南富庶,到时候兵精粮足,随时都能够出兵攻打江东。”
    “艾也不过是复制老师的想法罢了,老师在汉中和陇西屯田,也是将粮草军资的供应靠前,这样一来,光是运粮就能节约不少民力,我们在两淮屯田,一样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如此一来,一旦有起战事,光运输粮草军资就不知道能节省多少人力,这部分人里面,又能抽调多少兵力?”
    任何时候,战争都是一笔经济账,算的就是人力、物力、产能这些和战争实实在在相关的东西,以及战后的收益。
    “我这身体,恐怕是看不到天下一统的那一天了。”
    ————————
    夏侯信带领着五万禁军踏上了回朝的道路,至于表功的奏疏,在汉中的时候就已经商量好了。此战抵御诸葛亮北侵,曹真为第二功,夏侯衡在陇西坐镇统筹第三,夏侯尚诱敌斩杀张苞第四,至于庞德、吕麒、姜维、王双等人,也都有功劳记载,而张既在后方协助统筹,也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功劳。
    其中的亮点是,李胜虽然只是一员偏将,却能够在阳平关失守之后,组织人手营救被困关内的袍泽,此事有数千将士作证,直接功劳居首位。夏侯信直接任命了李胜暂且代理阳平关守将,统辖5000将士。
    “李胜,你很好,一没有临阵脱逃,丢我大魏将士的脸面,二没有抛弃袍泽,在大乱之下还能够想办法救助同袍。若是你也如同那马谡那般,临阵脱逃,即便你活着回来,我也要杀了你,以正军律。此番你权且代理阳平关守将,具体官职与封赏,待我回朝之后,报大王之后再作定夺。”
    夏侯信有没有直接封赏的权力?
    有,出来之前,曹叡就给了夏侯信假节钺,虽然目前来说不合礼制,但是谁在乎呢?若不是这次诸葛亮前来,恐怕这劝进的事情还在继续。
    那夏侯信封赏了李胜之后,曹叡会不会推翻夏侯信的封赏?
    夏侯信相信,曹叡肯定会接受他的任何决定,可这样一来,就等于开了一个坏头。恩赏皆出于上,则下属才会心怀感念。至于自己的人情?在自己将他列为第一功的时候就已经落下了。
    至于为什么要将他立为第一功,夏侯信就是想要在军中树立一个观念,不临阵脱逃,不放弃袍泽,即便是败退,也必须有序。
    这件事情,夏侯信特意召集了曹真、夏侯衡、夏侯尚,以及张既等人商议了许久。
    席间,曹真、夏侯衡等人对于这样的功劳列序极为反对,想着自己即便不是第一功,那夏侯尚斩杀张苞,怎么也可以列在前面,怎么就让这么一个流民出身的人拿了第一功?
    “子丹,我知道你心中不悦,诸葛亮此番前来,虽然是被咱们打回去了,可前些时日我与诸葛亮交谈,你也当明白,这次他败退了,下次还会再来,甚至于,只要他还活着,那就不会停止他出川的军事行动。此战,李胜在关隘失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守住城门,不忘袍泽;到了沔阳城,被郭淮和典满怀疑,依旧能够在沔阳城外驻扎,拼死抵抗;此乃是忠义。这天下尚未平定,先王故去之前,心心念念的便是一统天下,而一统天下,最需要的便是这忠义之人。我要将李胜列为第一功,就是要告诉军中的将士,告诉天下人,我大魏用人,只看忠心和能力,只要能够为我大魏效力,官职、爵位、田宅,我大魏都能给,能荣天下之人,才能够容得下天下。”
    曹真又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咽不下这口气而已,若是在场的诸人中,任何一人拿这首功,他都不会有意见,唯独李胜这等流民出身的人,才让他难以接受。
    从这一点上,夏侯信似乎也看到了如今曹魏宗室的变化,他们被那些士族瞧不起的同时,又在不断的鄙视比他们出身更差的人。
    “都出去吧,我和子丹私下里聊聊。”
    夏侯信说着这话,等于是将功劳的排序直接确定了,至于说私下里聊聊,也和这次的功劳排序没有半点关系。
    “子丹,我知你心中有怨气,但子桓毕竟还活着,我也知你心中瞧不起李胜,可你也想想,当初的典韦、关羽、张飞,哪个是豪门大族?这寒门之中有人才,这些流民之中,也未必没有。这世人啊,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婪心,一颗是不甘心,你若是死死的摁住他们,不给他们希望,不让他们出头,就会有怨气,等这怨气积攒得差不多了,这天下也就乱了。”
    “我让李胜居第一功,他名至实归,若是换作他是士族豪门出身,你还会有这样的想法么?你只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子桓的想法我知道,要用士族来遏制宗室,可若是士族做大了,那谁去遏制士族?宗室要遏制,可也需要盟友,如今正值乱世,这些平头百姓一没背景,二没学识,只能靠着一条命,拼出一条血路,这才能搏得这一星半点的机会。”
    “人家这是拿着命拼来的,自然是要给他们赏赐,除了利,更要给他们名,并且让这名传扬出去。这李胜,我还要编故事和戏曲,让一些人到乡间传唱,让天下人知道我大魏的气度,让天下豪杰之士能够来投,一统天下,完成先王遗愿,让天下百姓能够归于平静。”
    曹真听完夏侯信的话语,心中不由有些触动。
    “子丹,放下个人恩怨,以国事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