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人满为患
作者:端木赐一心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最新章节     
    下午无事,几人便回宅院里休息,刘璇、赵小山和赵大倪三人在忙完酒楼里的事情后,也返回宅院,准备晚餐。
    现在时间还早,不用急着做饭,几人便坐下来聊天。
    从情况上来看,赵小山和刘璇小两口子过得还不错,虽然两人整天忙忙碌碌,但非常幸福。
    赵大妮这几年挣了不少钱,结婚之后便从宅院里搬了出去,在庆安府买了一套宅院。
    宅院位于庆安府偏僻地区,价格不贵,只花了几十两银子。
    两人完全买得起城中心更好的宅院,可他们都出身寒门,非常节俭,能在庆安府有一个住处,已经非常满足了。
    几人就这样聊着,不一会儿就到了做饭时间,见时候不早了,便去做晚饭。
    第二天一大早,赵贤等人收拾完毕,便返回水仙村。
    这次他们离开水仙村,带领十万大军前往番国,到今日返回,历时了三个多月,为了不惊扰村里人,几人便悄悄回村。
    三个月的时间,村里的变化还是很大的,集贸市场三期建设工程已具雏形,村子的建设格局已完全打开,水仙村的未来,令人期待。
    更让赵贤和李广惊喜的是,杨若童和孟瑶瑶已经有九个月的身孕了,再过一个月,孩子就要出生了。
    这段时间,没有特殊的事情,两人是不会离开水仙村的,他们要等到两个孩子安全降生。
    在赵贤回村的第二天,李正就找了过来,向他介绍集贸市场三期工程建设情况,赵贤听后,不住的点头。
    按目前建设进度,到明年开春,所有的工程将全部完工 ,自己大量的工坊也将建设好。
    到那时自己的产业也将进一步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接下来,里正向赵贤说起另一件事。
    目前村里的两个学堂已人满为患了,无论是阮芳的伍房书院,还是林夫子的学堂,他们招收的学子己达到上限。
    由于受地点的限制,两个学堂已无法接纳更多的孩子,等到三期工程完工,村里的人口也要大幅增加,到时候将有更多的孩子前来求学。
    赵贤一听,便开口道:“这是好事啊,过去村里人非常穷,连饭都吃不饱,孩子们根本上不起学。
    现在好了,村民们的日子好过多了,都想将孩子送到学堂读书,可孩子们不能因没有足够的学堂,而无法上学。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抓紧时间,建造更大的学堂,让孩子能够上学。”
    “对,阮山长也是这么想的,她说等侯爷回来后,来商量此事。”
    “好的,这可是村里的一件大事,这次一定要请上林夫子,让他也参加讨论。
    考虑到村里以后还有大量的女娃子也要上学堂,还是要建一个女子学堂。”
    赵贤知道,在现代社会,男女共校,建一个学校就行了,男孩女孩都可以进校读书。
    可这是在古代,如果只建造一个学堂,让男孩女孩都进去读书,肯定是不行了。
    如果这样做,绝大多数人是反对的,说不定将好事办成坏事。
    “那就这样吧,孩子们白天还要上学校,晚上我将他们召集到一起,商量这件事。”
    晚饭后,里正来找赵贤,说是人都到齐了,在伍房书院,请赵贤过去商讨建设学堂之事。
    赵贤点了点头,随着里正来到伍房书院,阮芳与几个老先生已经等候在那里了,见赵贤过来,几人站起身来,向赵贤躬身施礼。
    “见过正阳侯。”
    赵贤赶紧还礼,开口道:“不必多礼,快快请坐。”
    接下来,阮芳告诉赵贤,目前伍房书院接收的学生已超过两百人,还有许多孩子想入学,可书院只有这么大,无法接收这么多孩子入学。
    当初建造书院时,已经考虑非常周到了,按照水仙村当时的情况,建设这么大的书院已经足够了,就是邻村的孩子过来上学,也能接纳。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水仙村这几年发展的速度太快,村里人口急剧增加。
    这还不是主要的原因,由于伍房书院教学质量好,许多家庭为了孩子的前程,舍近求远,到水仙村来求学。
    可以想象,随着村里三期工程建设的完工,村里的人口将急剧增加,需要求学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多。
    林夫子学堂情况也差不多,目前学堂已经接收五十多个女娃子,林夫子将她们分成三个班进行教学。
    一个人要给这么多孩子授课,已经非常不容易,林夫子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
    这段时间,赵贤非常忙碌,没有时间关注学堂的事,要是给这些老先生累出毛病来,那就坏事了。
    看来村里孩子上学的事,不仅要扩建学堂,还要请一些先生来村里教学,仅凭这几个老先生,肯定是不够的。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几人便讨论起来,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建设新校舍,将这个新校舍作为男子学堂,将原伍房书院作为女子学堂。
    众人对这个提议比较赞同,接下来就是选址问题,经过商量,众人认为将新校址选在伍房书院的附近较为合适。
    一旦三期工程建设完成,水仙村的中心将迁移到新区,将校址选择在村子的老区,便远离商业中心,这里相对安静,适合教学。
    新校舍的命名仍为伍房书院,建设面积将大大增加,至少能接受五六百个孩子来此上学,这么大规模的书院,在古代绝对少见。
    这么大的书院,占地面积应该不小,老村区没有这么大的空地,那就涉及到征地和拆迁。
    这个好办,此事可以让里正来做,目前村里人对拆迁征地非常感兴趣,如果有这样的好事,都希望落到自己的头上。
    至于请教书先生,那是后一步的事,等到新舍建设起来再讨论。
    事情商定好后,接下来就是落实问题,里正匡算了一下,建设这样一个规模的书院,加上拆迁补偿款,至少需要八百两银子。
    建设书院不同于建设商铺,这是没有回报的,属于公益事业,这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村里的投入和个人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