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分散
作者:流浪的西北   四合院之合家欢乐最新章节     
    普通群众的生活能不受影响嘛,以前肯吃苦还能在胡同口,家属院门口摆个摊子卖点早饭。
    虽然办理粮食关系不容易,可早饭的摊子还真不少。
    现在好了,先是被白吃白喝的扫了一遍,又被那群学生举着大旗喊着口号的灭了一批,冬天想买口热乎吃得都得去国营饭店排队。
    日子就这么慢慢熬着进了68年。
    教育系统的混乱,尤其以高中学校最为严重。
    大量的毕业生滞留在学校,还都是些从十四五到十七八年龄段最活跃的半大孩子。
    能吃能喝,能闹能惹事,这已经成了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了。
    街道和领导不停的向工厂和企业施加压力和影响力,就想让他们多招些人进去工作。
    而大多数的工厂都是两手一摊没有办法。
    只要有位置谁还不得照顾自己的子弟啊!
    大街上呼来喝去的年轻人群越来越多,各种花名也是传的到处都是。
    各种治安案件和有伤风化的事情层出不穷。
    各个区域,工厂,学校区分的团体再次多了起来。
    从最开始的对骂,推搡到大打出手,事情发展的速度快的让人反应不过来。
    虽然残疾和人命案的出现更是不得不解决的社会问题了。
    公安抓人了,又能怎么办,一抓几十个,这个时期的年轻人张嘴闭嘴的就是革命友谊,对于人命也只是心里感叹一下,然后就是一问三不知。
    这种价值观的扭曲影响越来越大了,一条人命都不如自己在圈子里的名声。
    家里有条件的早就找着借口到处塞人了,部队这会就接了不少人。
    最乱的就是那些家里大人被各种原因放到农场里的孩子们。
    一句没吃的,你们想饿死我嘛,我穷我饿我有理的嘴脸用到极致。
    各种盗窃,抢劫也渐渐多了起来,小黑市更是从大城市到小县城都火热了起来。
    他们一副过了今天就没明天的架势,用各种法子搞到的钱和票就去装大爷大肆挥霍。
    社会治安受到了空前的挑战,然后就成有组织的划拉地方,真的是我们片上的废品站我们能偷你们就不行!
    军事训练的坏处也出来了,随着约架的次数和人数大涨,这都开始用上战术思路了。
    侦查,放风,主战手,负责后勤的越来越明确了。
    后果就是,连龙豆这种都学会了挑着别人下巴说话!
    十四五岁的孩子叼着烟,搂着姑娘在那里黄腔黄段子脱口而出。
    王仁这年九月份从新疆回来,在路上就看到有几个小子推着自行车,歪戴着旧军帽在街上吹着口哨,大声的调笑已婚松香和雨水。
    这给王仁气的,一个油门就冲着一群年轻人冲了过去。
    一声刺耳的刹车声,几个人丢下自行车就退到一边。
    王仁还没下车呢,一群人就把王仁的车给围了。
    王仁下车把帽子往机盖上一放,就咧嘴一笑。
    三下五除二就扔的满地都是,几个女孩还想走呢,王仁喊了嗓子就都老实站那了。
    这会都老实了,忍着疼抱着脑袋蹲在路边,就连女孩也没例外。
    有那十多岁的孩子过来,指着人群的年轻人就说这是谁家的!
    王仁点点头,回去让孩子们给他们家里说一声,叫家里大人来领人。
    有家长来了,往机盖上一看,烟,匕首,铁链,各种乱七八糟的一堆。
    有那生气的抽出皮带就开打,就这么抽着自己家的孩子回家了。
    什么都不是借口,你就是天天上班,家里孩子就可以不管了嘛?
    有出来当流氓的孩子,就有跟着大人到厂里打下手的。
    哪怕没有工资,跟着父母干点活不也是好的。
    随着下班,来接孩子的也多了,王义也领着豆丁一群孩子来看热闹了!
    随着龙豆说她见到这些人胡闹的场景,王仁是脸越来越黑。
    派出所的同志也出现了,这是真疼自己孩子,怕王仁再收拾他们。
    听听小偷小摸的还不少,被食品厂的保卫科抓到了也只是简单的批评教育一顿,这不痛不痒的反而成了他们吹牛的资本。
    大环境都是这样,王仁能有什么办法,只能扣他们到半夜,也没时间在给他们耗了。
    随着知识分子再教育的文章出炉,有些看出情况不同的年轻人先响应号召走了。
    早走当然有好处了,他们还有的选择,去的还都是一些大型的国有农场,虽然远点起码住的好,吃的也还不差。
    王仁借着机会和新疆办事处的同志商量着,挑了一些人走。
    有人就开始急了,各种找关系,求爷爷告奶奶的想找个好点的地方。
    别说这会没人挣着家底,想想都不可能。
    也有年龄差不多的老工人为了自己的孩子提前退休了。
    从国庆节后,退休的人和结婚的人一下多了起来。
    有工作的年轻人一下成了抢手的人物。
    女孩们为了不去修地球,只要男方有正式工作就行。
    总有一些自认为聪明的人,想等年纪大的和家里孩子多的人一走自己就能留下了。
    可工作岗位有限,还有很多部门名存实亡,四五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部门多了。
    到了手里的权力不愿交出去,难得也就成了这群以前闹腾厉害的年轻人。
    随着报纸和街道,委员会,公安的宣传越来越严厉,这些人也只能在寒风里背着行李登上列车。
    68年年底到69年年初最多就是分别,还有落地年轻人写回家抱怨的信。
    早一批的还能去国营农场,有医疗,吃饭也有个保证,还有探亲假。
    越是往后的人越是偏远,越是落后,只能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去建自己的住宿点。
    各种为了有一个好工作位置手段心机齐出,真是比小说电视剧好看多了。
    当然坏处更多,这些年轻人把斗争的这一套也带进了农村。
    离县城和乡镇近的村里可算是倒了霉了,家里多养几只鸡都被这群年轻人说嘴。
    这会他们是痛快了,等开春一上工,他们累的哭爹喊娘的时候也没见有几个愿意伸手帮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