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小小促织
作者:悲剧的小鹌鹑   我的餐馆通古代最新章节     
    李元吉嘿笑道:“没钱啊?那还不好办?

    后面你这么多皇帝呢,随便让他们支援你一些不就行了?”

    “这...怕是有些不妥吧。”

    像朱祁钰等人怎么说也是朱瞻基的后代。

    自己这个做长辈的不给他们钱不说,反倒要让他们出钱。

    朱瞻基的面子上也说不过去。

    “元吉老兄,你别乱出主意了。

    朱瞻基时期算是大明比较有钱的时候了。

    要是他都不拿不出钱来,那其他时期有钱的更不多了。

    你瞅瞅朱厚熜,他那会明显就是外强中干。

    整个嘉靖时期朝廷都有严重的财政赤字和亏空。

    朱厚照情况比他好一些,但整体上也好不到哪儿去。

    朱由检那边就更不用多说了。

    他那儿大乱还没结束呢,根本不能指望他能往外掏钱。”

    朱厚熜对此已经习惯了,脸上没有丝毫的动容。

    倒是朱厚照尴尬的笑了笑。

    李元吉继续说道:“那跟李自成似的多杀几个贪官不就有钱了?”

    任小天翻了个白眼道:“你以为宣德一朝官员贪污程度能跟明末相比啊?

    朱瞻基相比我叔来的确算是仁慈之君。

    但也不能说他就不是杀伐果决的主儿啊。

    要真是那种巨贪首恶,他还能留到今天?

    指望其他官员贪的那仨瓜俩枣的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不是?”

    “依寡人来看,大明也不是没有有钱的皇帝。

    明穆宗朱载坖(朱载垕)和明神宗朱翊钧他们父子俩不是挺有钱的么?

    尤其是朱载坖。

    寡人记得书中记载他在位时期全世界近乎一半的银两都流通到了大明。”

    “嘶~这么多?”

    在场大多数皇帝都知道全世界是个什么概念。

    所以无一不被这个数字给震撼到了。

    李治喃喃说道:“这么多钱,要是都给朕的话...

    朕怕是能一路打到那阿拉伯的极西之地。”

    乾隆自大的性格又发作了,他嗤笑道:“区区三万万两白银而已。

    朕几年光景就能收上来。”

    任小天没好气的说道:“啊对对对。

    老百姓们一定是非常自愿交那么繁重的赋税吧?”

    雍正立刻瞪了乾隆一眼。

    你小子还嫌咱大清的名声不够‘响亮’吗?

    刘彻阴阳怪气的说道:“与你们大清十三万万两白银的赔款相比。

    三万万两白银的确是不值一提。”

    乾隆的脸顿时臊红了起来。

    极度好面子的他被刘彻一句话怼的哑口无言。

    憋的别提有多难受了。

    “即便他们再有钱,但终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再说朕也总不能总是伸手向后人要钱吧?”

    朱瞻基嘬了嘬牙花子说道。

    朱元璋虎目圆睁:“你敢!”

    “太祖息怒,孙儿不是那个意思...”

    任小天安抚道:“叔,您也别老吵吵巴火的。

    咱们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呗。

    其实现在朱瞻基的问题也并没有那么难解决。

    只要他不轻易下旨让交趾独立。

    南方的局势一时半会也发生不了太大的改变。

    倒是北方的问题比较严重。

    现在瓦剌即将崛起,鞑靼也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他倒不如集中精力将这二者给剿灭了。”

    朱厚照插话提醒道:“还有建州女真!”

    这话一出,雍正父子二人别提多尴尬了。

    “叔祖的意思是还要北伐?”

    朱元璋冷哼道:“怎么?你小子怕了?

    你不要忘了咱大明是以武立国!

    驱除元虏更是咱朱家儿郎的使命与责任!”

    朱瞻基苦笑道:“太祖,孙儿不是那个意思。

    只是皇爷爷他五次北伐非但没有取得想要的战果。

    反而是极度的劳民伤财。

    就连皇爷爷他也在第五次北伐归来的途中病逝。

    要不是父皇他及时逆转局势,怕此时朝廷早就入不敷出了。

    而且自我大明开国以来战争不断。

    民间反对战争的声音也是愈发的强烈。

    孙儿怕执意北伐会激起民变啊。”

    朱元璋沉默不语。

    朱瞻基说的也的确是其中的痛点。

    任小天点点头道:“我说的也不是让你现在就立刻出兵北伐。

    只是让你把此事提上日程而已。

    尤其是奴儿干都司一地,必须派遣足够数量的军卒前往镇守。

    你好歹也是仁宣之治的皇帝,这些钱财还是能拿的出来的吧?

    平时你少玩些蛐蛐,少修建点佛寺。

    奴儿干都司的军饷不就能拿得出来了吗?”

    李元吉抠了抠鼻子说道:“小天兄,之前本王就想问你。

    不就是些许的促织吗?能花费多少钱财?

    还至于让你千叮咛万嘱咐的说上这许多遍?”

    “元吉老兄,那你可就错了。

    如果是寻常百姓家,闲来无事斗个蛐蛐倒也无妨。

    但朱瞻基可是皇帝啊。

    而且他对蛐蛐一道极为的痴迷。

    宣德九年,就在朱瞻基去世的前几个月他还在下旨让各地上供蛐蛐。

    仅苏州一县就被他下达了一千只蛐蛐的指标。

    可想而知。

    算上大明其他地区的指标少说也得有数万到十数万不等。

    这还只是一年的份额。

    为了完成这些指标,当地官员只能发动百姓放弃生产劳动去抓蛐蛐。

    蛐蛐这东西昼伏夜出极难抓捕,许多人完不成指标只能花钱去买。

    鼎盛的时候一只品相合格的蛐蛐甚至可以卖到十数金不止。

    况且从外地进京路途遥远,蛐蛐在路上难免会有死亡的现象。

    为了保持足够的数量,那就必须准备数倍于指标的蛐蛐。

    李隆基时期杨玉环为了吃一口新鲜的岭南荔枝。

    中途跋山涉水累死的驿卒和马匹不计其数。

    更不用说蛐蛐这种活物了。

    元吉老兄你现在也跟着建成兄处理了不少政务。

    这其中的巨量花费你应该能算明白吧?”

    李元吉虽然对数字不甚敏感,但也知道这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没想到小小的促织居然影响能这么大?”

    赵煦叹了口气念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朱元璋怒其不争,站起身来踹了朱瞻基一脚。

    “咱大明的赋税是用来供你这皇帝享乐的吗?!

    亏咱还觉得你还算是个好皇帝。

    你如此贪图享乐,与昏君何异?!”

    “哎哎哎,跟孩子好好讲道理,别动手打他啊。”

    任小天的母亲看不过眼,出言劝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