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工人与作家!
作者:作家忧伤的飞鱼   相亲节目表白被拒,逮捕女嘉宾最新章节     
    在案情分析会上,大家详细地汇报了各自的调查结果。
    洪西负责追查薛彬被害前的行动踪迹。
    接下来轮到他汇报调查情况。
    “我通过深入询问薛彬的亲朋好友,以及查看路面监控录像的细致分析,了解到薛彬的日常生活极为规律。平时,他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埋头写作。他最为热衷的户外活动是垂钓。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他经常去位于郊区的长心湖垂钓。”
    说到这里,洪西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整理思路,接着又继续往下说:“长心湖距薛彬家约 25 公里之遥,但他偏爱驾驶那种小巧玲珑的共享电动汽车前往。案发那天,我们从监控录像同样看到了薛彬驾驶一辆小型的共享电动汽车往前长心湖。”
    一直聚精会神倾听的韩成,突然插嘴发问:“那在这些监控录像当中,你有没有察觉到有什么可疑人物在暗中尾随薛彬?”
    这一问题仿佛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花,瞬间吸引了整个会议室所有人的注意力,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中到洪西身上。
    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意味着什么,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韩成此前推理的正确性。
    若洪西于监控视频中发现有跟踪者踪迹,那么便可证明韩成此前关于这是一起谋杀案的推断属实。
    “有的。”洪西语气肯定地回答道,接着他又话锋一转,带着些许惋惜说道:“只可惜监控摄像头没能清晰地拍下跟踪者的面容。”
    说话间,洪西已在液晶大屏幕上投放出几张从监控录像中截取下来的图片,“在案发前几天的监控录像里,我发现一名神秘男子多次尾随跟踪薛彬。他骑着一辆无牌电动车,头上戴着一顶能将整张脸完全遮住的头盔,这使得从监控录像中根本无法看清楚他的真实长相。”
    翟新听完洪西的汇报后,频频点头表示赞许:“洪西,你这次的发现意义非凡呐!虽然没能锁定真凶,但这起码可以证实韩顾问之前对于案件的推断是正确的,凶手并非出图财,临时起意才杀害的薛彬,而是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谋杀行动。”
    随后,翟新将目光投向孙景,问道:“孙景,你那边的调查工作进展怎么样了?有没有找到薛彬的手机啊?”
    孙景的脸色微微一变,流露出一丝尴尬之色,他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我这边还没有找到薛彬的手机。我已经组织了一支专业的打捞队伍,在所有可能的区域展开了大规模、全方位的搜索行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至今仍然一无所获。”
    韩成静静地听完孙景的汇报,眉头微皱,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
    片刻之后,他突然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灵感,提议道:“我记得薛彬的妻子在口供里所说,薛彬平时用的是华牌手机。众所周知,这个品牌的手机一向以卓越的防水性能以及强大的防丢失定位功能着称。所以,或许你可以试着从薛彬的个人电脑入手,去查找一下这部手机的最终定位信息呢。”
    翟新警官听闻此言,顿时眼睛放光,他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转头对孙景说:“看看,这才叫做专业!孙景啊,以后办事情可要多开动脑筋啊!”
    孙景被翟新这么一说,顿时面红耳赤,满脸羞惭之色,他默默地低下了头,心中暗自懊恼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
    案情分析会结束后,孙景按照韩成的建议操作,不久,他成功地定位了薛彬手机的最后位置,并迅速组织了打捞行动。最终,手机被成功地从湖中打捞了出来。
    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这位比他年轻五六岁的龙国大神探不仅经验丰富,而且思维缜密,能力远超于他。
    这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韩成的厉害之处。
    这位比他年轻五六岁的龙国大神探不仅经验丰富,而且思维缜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如此细致。
    事实证明,韩成的能力远超于自己,这让孙景不得不折服。
    而薛彬的手机找到了。
    无疑为韩成此前提出的这不是一起劫杀案的推断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
    如今,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推进,相关证据线索越来越多。
    面对眼前堆积如山的资料和线索,韩深知当务之急便是将它们一一梳理、整合,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凶手展开初步的心理画像描绘。
    于是,他来到翟新给他安排的临时办公室,静静地坐在办公椅上。
    他微微闭着双眼,倚靠在办公椅上。
    此刻,无数条线索仿佛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涌入他的脑海之中。
    而伴随着这些信息的汇聚融合,凶手的形象亦在其脑海深处逐渐变得清晰:
    通过死者颈部勒痕的方向与角度,以及监控录像里凶手骑乘电动车时的身影,韩推断出凶手的身高大致为 170 厘米左右,体重则约为 140 斤上下;
    鉴于凶手选择以电动车作为跟踪受害者薛彬的交通工具这一行为特征,基本可以判断出凶手大概率属于社会中的低收入群体;
    结合凶手作案所使用的是一款工地用尼龙绳这一重要线索,可以推测凶手工作的场所极有可能是在工地。……
    因此,凶手的身份极有可能是工地的工人。
    ............
    在对凶手进行了初步的心理画像描绘后,韩成的脑海闪现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一个工地的工人为何杀害一名作家?
    他们之间来自不同的生活圈子,彼此之间应该毫无交集才对!
    可如今却在他们之间偏偏发生了这样一起离奇的凶杀案,实在令人费解。
    根据目前所掌握到的调查资料来看,受害者薛彬出身于书香之家,可以说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背景。
    薛彬日常生活圈子也与建筑工地之类场所相去甚远、几乎没有任何关联可言。
    那么这位神秘的凶手究竟出于何种原因要对薛彬痛下杀手呢?
    或许只有揭开凶手的作案动机才能给整个案件的调查带来实质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