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教育论
作者:少年别放气   我有一计,可救国足最新章节     
    看到大家的表情,魏长缨道:“大家都觉得收不上来吗?那我再加一条。由中足基金、中足融投托底,所有乙级俱乐部,只要你连续参加了三年的乙级联赛,保证金返还的同时,额外再补贴180万元。
    啊???
    众人再次惊呆。
    还没等问问题,魏长缨继续道:“三年后可以随意退出,中间退出扣除所有保证金。也就是说,你踢三年乙级,不用交参赛费,最后还能赚180万。如果你俱乐部运营的好,你可以不亏一分钱,还有的赚。当然目前看这是小概率事件。”
    “为什么多返180万?”刘同举手提问。
    “因为超过这个数额就是非法集资了。”旁边的万语凝抢答。她研究过《雏鹰孵化计划》的投资回报,在中国超过20%的回报率属于非法集资。
    魏长缨点头表示认同:“中国人的性格里有很多优点,但有一点不好,就是好赌。
    豪赌世界杯,豪赌自己的前途,然后就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我们设计制度的时候要从人心出发,驱动人心去做事情。”
    几个人都是一头黑线:哥,你这是阴阳谁啊?谁豪赌世界杯了?不是你吗?把联赛赛制都改了。
    魏长缨毫无察觉,继续道:“有了这个政策,剩下的不用多说了。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稳定的理财了。”
    “可是,做俱乐部本就是一个烧钱的事。光有投资回报有用吗?”左秋华思忖道。
    “前期用处不大,但后期却不一定。不过,这件事本身有个先后的关系。
    既然已经决定做俱乐部,那就有心理准备,知道一定要花钱。有了这样的补贴,我想会给真正要做长期俱乐部的人一些信心。另外,如果这个试点可行,同样可以向中甲中超推广。各级俱乐部会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份。”
    “300万一年是不是有点太多了?如果我想做俱乐部,但是又没那么多钱怎么办?”
    “现在中乙俱乐部平均一年的花费是多少?”魏长缨提问。
    “中乙俱乐部平均投入1000万左右,上不封顶。中甲俱乐部5000万左右,上不封顶。中超俱乐部1亿左右,上不封顶。”吕海洋如数家珍。
    “可以接受俱乐部资产抵押等其他方式,前期也可以先试行一年100万,分三年收,一次性返还的政策。回报率不变。”
    魏长缨的话并不能完全打消左秋华的疑问,但起码做到了逻辑自洽。
    “所有的俱乐部如果解散可以托管给乙级联赛平台,包括中超、中甲的俱乐部,我们负责俱乐部的改制,重建俱乐部,给他续命。破产的俱乐部降到省里踢小中超联赛。
    从乙级降级的俱乐部立刻返还保证金,并按比例给予补贴。
    所有从甲级降级的俱乐部同样严格考核准入,如果不符合要求,直接拒绝加入乙级,踢回各省市联赛。
    这是第一步。解决不稳定的问题,同时也解决筛选的问题。”
    魏长缨描述完这个《乙级联赛平台》让大家都很兴奋,这意味着权力将更加的向一个部门集中,有点“发改委”的意思了。
    “第二步,有了稳定的乙级球队之后,停止乙级联赛的扩张。把职能工作向小中超联赛转移,强化地方足协的作用。
    也就是说中乙联赛再不接受推荐,而只从小中超联赛冠军球队中产生。反向敦促各省级足协进行小中超联赛的组织。
    第三步,根据球队的数量发展规模,再考虑像刚才说的西乙b级联赛的赛制。把几个临近的省份规划成一个赛区,进行比赛,增加比赛的竞争和可看性。
    总之,大家可以把社区联赛看成幼儿园、小学,你学成什么样,老师不管,全凭兴趣。
    省级联赛就是高中。有重点高中,那就是足球发达省份,欠发达省份就是普通高中。
    中乙联赛就是大学,原来我们是个什么都能收的普通高校,现在我们要严进严出,做个985高校。
    “那中甲,中超就是硕士和博士了。那以后有博士后吗?”万语凝问道。
    “博士后应该就是亚冠吧。”刘同打趣道。
    “世俱杯就是海外交流喽。”
    众人都是莞尔,“电商平台”的例子,“学校升学”的例子举完魏长缨所说的概念和框架就非常清晰了。
    但还没完。
    “道法术都说完了,我还有个器和势没说。所谓的器就是工具。
    竞赛部以后要细化组织结构,进行内部的业绩考评。竞赛部要把几个级别联赛区分对待。
    我们最有力的器,就是俱乐部准入审核。今年三级联赛的审核一定要严格,严格,再严格。我不介意有人通不过审核直接降级。”
    众人脸色一肃。不知道接下来哪个倒霉鬼会撞到魏长缨的刀口上。
    “最后一个势,其实是我们用完道法术器之后,所形成的格局。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做完这一系列动作之后会有什么长期的影响。
    我这里不妨给大家再交个底。我计划在2015年开始进行俱乐部中性名和俱乐部迁址问题的改革。”
    “中性名?就是没有赞助商冠名的球队名?”
    魏长缨点头。
    “这怎么行?”杨继伟道,“本来我们俱乐部球队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球队的冠名。现在把这个大腿砍掉,俱乐部更站不起来了。”
    “怎么不行?老杨,你忘了刚才说的道了?”左秋华出声反驳,“我想魏部长的意思是,要逐步的推动所有的俱乐部走向健康,正常的运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俱乐部因为企业的经营产生不确定性。”
    “那这不是休克疗法吗?阻力肯定会很大的。”杨继伟直言不讳。
    “所以,推出这个计划的时间点,步骤很重要。我们需要前面中乙联赛创造的势。有了良好的经营范本,那经营各凭本事。我举武汉长江的例子可能没什么说服力,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案例。
    当然,我们在落地中性名的时候可以有一些折中的考量。比如,像河南建业、北京国安、山东鲁能这种已经根深蒂固的名字,我们可以酌情保留。
    我们可以规定:凡俱乐部在一个主体之下,经营20年以上,就可以保留企业的赞助冠名。但是如俱乐部主体发生改变,俱乐部名称不得变更。就像曼城一样,曼苏尔入主之后也不可能改成伊蒂哈德城。”
    20年,这个时间点卡得很准。中超俱乐部都是从体制足球到职业足球的,从1994年甲a联赛开始赞助商逐渐涌入,才有了后面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到2014正好20年。
    “也就是说,我是个有钱的老板,我想让我的俱乐部叫我企业的名字,必须经营俱乐部十年以上才行。”
    “没错,是这个意思。”
    这就是一张明牌,告诉你必须长期持有并经营俱乐部,短期的冠名赞助是无法带来回报的。
    “我是个老板在这个规则之下,我肯定要给俱乐部起一个中性的名字,这样以后转让起来也好转让嘛。否则卖都卖不掉,之前的投入就打水漂了。”
    “还是那个长期、持续经营的原则。”
    众人的思路此时终于跟魏长缨形成了统一。
    刚才他们只是理解了魏长缨所谓的“道法术器”,现在已经明白了这内在的逻辑关系。
    魏长缨道:“刚才说到的折中考量,是可以在冠名和中性名之间做个中性地带。比如,大连阿尔滨现在变成了大连人一方俱乐部。
    大连一方如果是主体赞助商的话,我们可以在转播和统一露出的地方,仍然体现赞助商名称。比如说联赛积分榜等地方。但是,俱乐部的官方名称就是大连人俱乐部。”
    “也就是说企业仍然可以冠名球队,只是说宣传的效果没有之前那么好了,效果减半了。”万语凝道。
    “最后一条,锁死球队迁移。”
    “我能理解您想要培养球队的本地属性。但是现实中锁死球队迁移,还是有利有弊的。一个地方足球资源很好,但是企业不行,地方经济也不行,都不支持有一支职业俱乐部。比如,新疆、黑龙江这样的省份。
    为了存活就一定要外迁,锁死了外迁的渠道,会影响一些俱乐部发展,甚至影响到当地足球的发展。”左秋华不愧是这几个人之中最善谋划的一个人。
    “外迁可以,从乙级开始重新踢。”魏长缨回答的简单又干脆。“乙级联赛平台会对外迁的俱乐部进行重新的审核。既然你要外迁,就是要抛弃原有的球迷,而且有不长期经营的风险。那我有理由对你的资质进行重新审核。”
    “我的天,很难想象一个中超俱乐部要迁址,就要重新踢乙级的情形。”
    “我觉得挺有看点的。某某人和带着一群中超球员踢乙级,跟武汉长江踢乙级一样刺激。”
    “恐怕有了这个规则,要迁址的中超俱乐部球员不会剩下那么多了。”
    “但是噱头拉满了。”
    “那倒是。”
    魏长缨这个策略仍然是围绕长期经营来的。
    “那乙级以下的俱乐部可以随意迁址吗?”
    “可以。怎么都行。下面都是半职业,业余的球队,那就努力存活吧。我们给太多的限制没有必要。”
    “懂了!”
    【这两章写的有些困难,涉及到政策改革了。但复盘一下,我觉得我说的这个理论是切实可行的,且逻辑自洽。
    如果确定了中国足球的发展锚点,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办法总比困难多。
    而现实中反而是口号喊得是“扎实打造根基”,实际上却做着“豪赌”的事情。@中国足协 说的就是你。
    哪位书友以后发达了,做企业做俱乐部可以找我。我给你策划策划。
    滴。知识付费。催更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