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谁这么幸运
作者:山的那边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最新章节     
    王世贞的履历很复杂,简单来说……他有一个高官父亲王忬在嘉靖三十九年被嘉靖皇帝砍了,直到隆庆元年,王忬的案子被平反。
    想当初为了给父亲王忬的案子平反,王世贞四处奔走,还给朱翊钧送过猫。
    为父申冤后,王世贞一度想跑路不当大明的官,但隆庆皇帝不允许,任命他为浙江左参政。
    隆庆四年,王世贞因母亲去世,回乡丁忧,现在刚好可以起复。
    王世贞是当世大才子,士林传闻,他就是兰陵笑笑生。不管他是不是,反正他都通过各种表达方式,将严世蕃黑得不像人。
    虽然严世蕃本来也不白。
    晏珣听过王世贞评判海瑞的一番话——
    “心中无黑白,止有径寸丹。无论事之是非曲直,只凭胸中一团正气,事事偏袒弱小,未奏起新格治作用。”
    这番话肯定了海瑞的一团正气,但又批评海瑞偏袒弱小、不辨是非曲折,没能履行好应天巡抚的职责。
    想到不久之前,朱翊钧来晏家不经意提起王世贞。
    晏珣看了看上方一脸严肃的朱翊钧,莫非这是朱翊钧的恶趣味?
    ……王世贞说海瑞不行,那你行你上。
    这个结果有些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对于参与投票的官员来说,投晏珣或张四维可能得罪皇帝或高拱,既然如此,不如选不在场的王世贞。
    不管上头的阁老们怎么斗,反正我不做他们的枪。
    接下来要廷推的是大湾巡抚。
    这个职位若是放在三年前,那就人人闻之色变、形同于流放。
    大湾这个岛,之前一直是海盗的根据地。虽然说被戚继光扫荡了一遍,但海盗这种东西就像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胡宗宪当初之所以被派去大湾,是因为牵扯上严党的案子,在内陆没有立足之地。
    但这两年又不一样,胡宗宪奉旨打劫,以大湾做根据地,在倭国开矿开得风生水起。
    就连太仓王家的王锡爵,都跑去大湾做巡海御史。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大湾巡抚做得好,下一步就是东海总督。
    石见银矿和佐渡金矿,你值得拥有。
    这一次的候选人中没有晏珣和张四维。
    候选人名单重复是正常的,因为有资格又方便调任的官员,也就那么些人。
    当然,在前一项应天巡抚推选中,获得“正选”的,自动取消候选人名额。
    大湾巡抚的候选人,大多有带兵的经历,属于军事文官。
    朝廷选人也不是瞎选,去大湾那种地方,必须是懂兵事的人才行。
    像晏珣和张四维这种翰林官,还真的差一些实力。
    张四维:……我的心情更复杂了。
    最终得票最高的人是殷正茂。
    也就是之前临时委派为广西巡抚、速战速决平定韦银豹之乱的殷正茂。
    要说懂兵事,殷正茂当然不必说。
    他之前是有贪腐的名声,但自从收到太子的信,他已经收敛了很多。
    ——殷大人,你也不想被史书写的很难听吧?
    最后要廷推的是广东巡抚。
    张四维在候选人名单中又看到了自己。
    但现在他很淡定,不就是陪推吗?
    高拱不认同把张四维外放的太远。
    张四维是晋商财团推出来的入阁人选,朝廷也可以利用他背后的势力。
    既然是相互利用,就不好把事情弄得太难看。
    投票的人表示很为难,如果殷正茂没有被选为大湾巡抚,就是最好的广东巡抚人选。
    殷正茂在南方几省混了大半辈子,跟广东总兵俞大猷是老相识。
    现在的候选人,总觉得差一点意思。
    朝廷这次选广东巡抚,最重要的是打击走私和海盗。
    嘉靖年间朝廷禁海,广州市舶司是唯一半开放的对外关口,主要是跟葡萄牙人贸易。
    走私和海盗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广东沿海地区的问题。
    但这背后有没有牵扯地方豪强的利益,那就是天知地知。
    打击走私和海盗,谁有这个能力?
    张四维的舅舅王崇古是军事文官,早年也在南边打过倭寇,跟谭伦、俞大猷都曾共事。
    而且在走私这种事情,晋商出身的张四维比别人懂行。
    这么说来……张四维比其他人有优势。
    在一片安静中,晏珣突然笑了笑。
    张四维本来就关注晏珣,被这个笑容吓得额头上的青筋一跳……该不会,坑就在这里?!
    前面的大湾巡抚,刚让他放松警惕,现在才给他致命一击?!
    好的不灵坏的灵。
    张四维正在胡思乱想,吏部文选司郎中宣布投票结果,得票最高的正选就是张四维。
    “……”
    张四维险些要跳起来骂骂咧咧……我想趁此机会把晏珣赶走,怎么到头来是我自己要走?
    这不对呀?!
    我背后有高首辅和杨博,我舅舅是王崇古,难道他们一点都不忌惮吗?
    眼看张四维表情失控,高拱给了他一个冷静的眼神。
    张四维咽了咽唾沫,强迫自己冷静。
    虽然绝大多数时候,皇帝不会驳回廷推的结果。
    ……若是皇帝摒弃正推选择陪推,或者两者都不选钦点其他人,那这个人就算上任也很难服众,因为他不是被百官选出来的。
    但皇帝有驳回权,事情就还有变数。
    廷推结束,吏部尚书杨巍在隔壁朝房写奏章禀报,请皇上酌情批示。
    皇帝不会当场决定,而是先散会。
    事实上,从早朝再到廷议,很多大臣都快熬不住了。
    皇帝中途还去“更衣”解决个人问题,大臣可是憋了快一整天。
    可不知是不是心里有事,当事人都仿佛感觉不到尿意,只有一股杀意萦绕在心中。
    走出皇宫之后,张四维迎风站立片刻,走到张居正的轿子前,拱手道谢:“多谢阁老举荐,下官没齿难忘。”
    ……总有一天,我会好好报答你。
    张居正没有否认的意思,虽然事情到这一步,绝对少不了其他人推波助澜。
    比如晏鹤年就很可疑。
    但是推卸责任不是张居正的作风。
    “是廷推选中凤磐,也就是众望所归。若最终皇上决定让你去,也是对你的信任。”张居正坦荡地说。
    张四维平静地笑着,慢慢回答:“阁老说得真好。”
    ……好话谁不会说!
    他舅舅当年在南边打过倭寇,后来又去北边打鞑子,一路做到三边总督、宣大总督。
    成为“言官三大不能惹”之一。
    三大不能惹,就是杨博、王崇古、谭伦。
    不是因为他们官职高。
    对言官来说,官职越高的喷起来越得劲。但这三位都是军事文官,带过兵打过仗的。
    虽然听起来很威风,但不是张四维要走的路。
    高拱看着那边的动静,却走到晏家父子身前,淡淡地说:“果然是上阵父子兵,都让你们算准了。”
    晏鹤年微微笑道:“首辅过奖,这种事不必算,在下也不敢算。最终都是皇上说了算,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