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朱棣的政治优势
作者:公之安处   从嬴政开始盘点最新章节     
    朱标表现出了与以往都不同的王霸之气,朱元璋十分高兴:“来人!等神迹结束了,给咱叫徐达进宫来,咱要跟他好好聊聊,咱的标儿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王者了!”
    朱元璋炫耀儿子的心情溢于言表,一时间宫殿内,君臣父子其乐融融。可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猛然想起了一件事,徐达可是朱棣的岳父啊!
    朱标有信心能压制得了朱棣,可他能斗的过徐达吗?朱元璋可太知道徐达的本领了。就算朱棣没反心,可朱棣的长子、次子都是徐达的亲外孙,朱高炽谥号还是明仁宗呢,万一徐达想让自己外孙上位呢?
    至于徐达不可能活那么久的问题,如今朱元璋都知道自己会什么时候死了,徐达就不会请名医,强身健体延寿吗?
    朱元璋的多疑病又犯了,想到历史上的司马懿,朱元璋不由得不再三思量:“虽说看这靖难之役,徐达应是在朱允炆那小子继位前便去世了,可如今万一他长寿了呢?”
    想到这里,朱元璋也是一阵犯难。徐达不比旁人,不可能因为此事就处置他。再者说朱元璋本身情感上就不想动这个老兄弟,也清楚,现在不能动徐达。
    朱元璋想到这里,抬眼看了看暗自庆幸自己躲过一劫的朱棣:“还是从老四这下手吧!”
    “老四啊!”朱元璋喊道。
    “啊?父皇有何吩咐?”朱棣一愣神,他还沉浸在躲过一劫的喜悦中。
    “高炽和高煦那几个孩子你送到京城来吧!咱也想好好和孙辈们亲近亲近,也想看看咱朱家的千里驹,这未来的明仁宗。”朱元璋语气温和的说,但话语中的不容置疑,任谁都能听得出来。
    朱棣和朱标都愣住了,朱元璋这话说的好听,可这不就是让朱棣质子在京吗?
    “父皇!”朱标感动于父亲为自己的谋划,可对付这几个侄子,他真的下不去手,当下就要劝谏。
    朱元璋摆了摆手:“太子不要劝了,咱有咱的想法。”
    朱棣开心的心情瞬间平复了下来,还低沉了许多,只是对朱元璋拱手称了个是。
    “你们是不是想岔了?朱高炽那几个娃娃,那是咱的亲孙子,咱还能薄待他们?只是此次神迹通传天下,老四你是能坐的住,可万一有些个想要攀龙附凤的奸臣,离间咱父子兄弟之情,到那时可就麻烦了。”朱元璋解释道。
    朱元璋说的有道理,这之后肯定少不了一些投机者去投奔朱棣,尤其是朱棣全须全尾的回到北平后。朱元璋让朱棣质子进京,一是向天下昭示对朱棣的防备,再一个就是打消掉一些人的想法。
    但是不管朱元璋再有道理,这实际上就是让朱棣以一为质,让几个孩子远离父母身边。
    朱棣知道朱元璋的脾气,他定下意思的不容他人更改,当下他也只能装作被朱元璋说服的样子,答应之后送儿子进京,可终究心底还是埋入了一丝阴影。
    【叔叔终究还是打败了侄子,成功上位。纵观整个靖难的起因结果,朱棣几乎走对了每一步棋,该赌时朱棣敢于下注,该稳重了,朱棣又能稳下来。】
    【那朱允炆错了吗?他不该削藩,不该处置朱棣?也不是,作为一个皇帝,朱允炆为了自己的位子,做出激烈的举动,也无可厚非。】
    【只是朱允炆的手段过于低级,激起了反抗,他又不知道怎么应对,所以才招致失败的结局。】
    【纵观中国古代史,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情况,那便是皇帝一般情况下都很喜欢重用外戚,诸如喜欢用舅舅什么的。而对于叔叔或者兄弟等皇族宗室成员,往往是提防居多,有时甚至还会主动下手铲除。】
    【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历史上也出现不少外戚篡位之事,诸如外戚王莽篡西汉江山建立新朝,还有隋文帝杨坚以外戚身份篡了北周江山,建立隋朝。】
    【但纵观中国大历史来看,大部分皇帝还是不吸取教训,还是喜欢重用外戚,对于藩王则是提防提防再提防。】
    【我们之前说过,权力是具有排他性的,当一个人掌握了权力,他就想要掌握更大的权力,这是人之本性。】
    【而皇帝之所以不敢重用叔叔等藩王,就是因为藩王身为皇族成员,同样身具皇家血脉,他们掌握权力后,往往造反起来是事半功倍。】
    【看看朱棣造反就知道了,说到底朱棣只是打下了南京这一块地方,可天下便很顺利的归服了。】
    【因为藩王身为皇族成员,所具有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可以顺理成章打着“清君侧”的名义造反。】
    【前有西汉的七国之乱,后有明朝的靖难之役,藩王一方无不是打着“清君侧”名义造反。对外宣传都说我不是造反,而是皇帝被身边奸臣所控制或蛊惑了,我身为皇族成员是去救皇帝的,可谓是师出有名。】
    【朱棣的名义更充分,西汉时候诸侯王只是自己宣称清君侧。可朱棣起兵的理论依据来自朱元璋亲自编修的《皇明祖训》,这名号可就更响亮了。】
    【像朱棣这样,能打、有军功、有忠心下属的强势藩王,还是皇帝朱允炆的亲叔叔,太祖皇帝朱元璋现存年龄最大的儿子。】
    【换成谁坐在朱允炆的位子上,恐怕都会睡不着觉的。只是朱允炆手段不行,这才让朱棣拿到了主动权。】
    【当朱棣打出“清君侧”名义师出有名的造反,这在天下大部分人看来,既然人家师出有名,其实这已经是相当于帝王家事了,与我等无关了。因为不论谁当皇帝,都是需要臣子的,皇帝总不能一个人治理国家吧。】
    【而这也就是朱棣的政治优势,正因为这个巨大的优势,所以虽然靖难之役历时四年,朱棣都没能打出北地。但当朱棣采取斩首行动直取南京以后,尤其是在他进城后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天下就再也没人能反对他了。】
    【虽然此时朱允炆还留有子嗣,但朱棣依然能打着“国赖长君”的名义,登基为帝。】
    【说白了朱棣称帝的阻碍只不过是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五十多名建文帝朱允炆的死忠大臣,将这些所谓的“奸党”清除以后,朱棣称帝便再无阻碍了。】
    【在更多的中间派看来,朱棣身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他们叔侄俩这不过是帝王家事,因而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也就不会为朱允炆卖命了。】
    【试想如果朱棣并非藩王,不具有皇族血脉,那么他是肯定做不到这般的。像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那场面不比朱棣要来的声势浩大,安禄山也曾攻陷过大唐都城长安,迫使皇帝出逃。】
    【但就是因为他属于武将造反,所以即使帝都沦陷,李唐皇族的统治也没有结束,因为人心还在李唐皇族这边。】
    【人心这个东西,看似不起眼,实则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