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背锅侠
作者:凡秀   安西兵日记最新章节     
    世家公子杜悰从小到大都没真正挨过打,藤条不断抽在屁股和大腿上,惨叫声传遍了公主府,杜妹夫满地打滚,只顾大叫太师饶命。
    刚抽了十几下,岐阳便过来求情,“大兄息怒,饶他这回……”。
    烦了也不说话,闷头只管抽,杜悰大惧,他是真认为自己要被打死了,见喊太师饶命不管用,转而拼命喊道:公主救命。
    岐阳眼看老公屁股和大腿都已出血了,心疼的趴在他身上哭着求情,“大兄息怒,大兄息怒……”。
    烦了停手,看着杜悰却不说话,杜驸马心里明镜似的,带着哭腔道:“太师……”。
    烦了猛的扬起手中藤条。
    杜悰忙叫道:“大兄!小弟知道错了,再不敢妄为……”。
    烦了冷冷看他一眼,拉着潇潇扬长而去,搞定!
    没等两口子到家,爆炸性的消息已在长安城迅速传播,某藤条初现江湖,驸马杜悰被揍。
    时间不长,大唐司农少卿,杜家家主杜式方派人送来礼物:小儿无状,让公主受了委屈,来日亲自登门致歉……
    烦了笑着摇摇头,“这老小子心眼儿不少”。
    单论官职地位,太师教训驸马都尉没问题,杜式方就算心里不高兴也没脾气,加上御赐藤条却是另一层意思。
    藤条是宪宗皇帝当着诸位宰相的面赐的,本是用来管教先帝,也就是说此藤条代表的是宪宗皇帝,自然也就是杜悰的岳父。
    宪宗皇帝称烦了为子侄,先帝和岐阳公主称其为兄,当今陛下则称其伯父,如今杜悰这货瞎搞,惹的公主受委屈,太师用藤条教训他,绝对的名正言顺。
    被人在家揍了,本来是很丢人的事,可如果是太师用藤条揍的,好像也不算太丢人,反而透出一股亲切了……
    潇潇从离开公主府就笑个不停,好不容易止住笑,“郎君你可太坏了,那藤条……”。
    烦了无辜道:“我可是什么都没说”。
    说起来也是怪,当初锐儿和武儿还拿着玩来着,怎么就找不着了呢,不过今天他从头到尾可什么都没说,别人怎么想都跟他没关系。
    两口子正说笑,宫里来了人,说是皇帝召见。
    潇潇问道:“郎君,有何不妥?”。
    烦了笑道:“没有,他也该找我了”。
    收拾一下随即入宫,景物依旧,仿佛多了些陈旧斑驳之感。
    宫殿这东西不是建好就万事大吉的,还要不时修缮翻新,宫里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日常维护,而大规模翻新是相当费钱的营生,老李本来就是个老抠,表弟则是没那些想法,到李昂这儿就更不用提了,时刻按书中明君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该说不说,这娃毅力确实可以,至少到目前为止没露出松懈的苗头。
    毫不意外,接见地点在紫宸殿,紫宸殿作为大明宫三大正殿之一,理所当然是皇帝的办公室,当然了,这事儿也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喜好,比如玄宗皇帝当年就曾在洛阳,南内甚至华清宫长时间办公,至于李昂这种严守礼仪的人是绝不会那样的。
    李昂站在后殿门口迎接,行礼依旧一板一眼,“伯父安”。
    烦了略一拱手,“陛下……”。
    “伯父不可”,李昂忙按住他手,“此非朝堂,伯父长辈,不可行礼”。
    烦了道:“虽非朝堂,亦是君臣”。
    李昂没有再坚持,往旁边让开一步,伸手道:“伯父先请”。
    烦了摇摇头道:“自古未有臣子行于君前的道理”。
    李昂却抓住他手道:“自古亦未有子侄先于伯父的道理,不如同去”。
    “臣逾越”。
    二人一番推让入到殿内,分君臣而坐,整个过程说君臣和谐也行,说恶心腻歪也没毛病。
    看得出来,李昂很满意这一套,先依次问候过潇潇等人,又笑道:“岐阳公主与杜悰之事朕亦有所闻,只是不好过问,好在伯父出手,那杜悰该有所收敛了”。
    烦了立刻察觉到,李昂的话隐隐透出两层意思,第一,他对杜悰不满,因为杜悰好歹是长辈,称其都尉,驸马或杜卿都行,直呼其名是不合适的。或许不满的原因除了花天酒地冷落公主,还因为其做官失职。
    第二层意思可能是在指责自己,作为外臣以天家人的身份过问公主家事,这是不合礼数的。
    烦了轻笑道:“按理不该我过问,无奈太皇太后以公主曾向我行过兄礼为由,又恐事情闹开失了天家威严,便让我去劝慰一番”。
    公主失宠不光彩,闹大了天家无光,太皇太后也是为了维护体面才出此下策,即使有些不妥,作为孙辈也不能质疑祖母的安排。
    李昂忙解释道:“伯父太多心了,朕高兴还来不及,可没有埋怨伯父”。
    烦了心里隐隐有些不耐烦,与老李和表弟从来都是直来直去,你个小崽子反而跟我玩上这套东西了。
    “陛下有事便请明示,臣愚钝!”。
    李昂听出他语气中的不耐烦,先是一愣,又干咳一声,低头翻着书案奏折,拿起最上边两本递过去,“那个……伯父,是安东都护郭将军和鸿胪寺的奏书,正请教伯父……”。
    烦了微微摇头,接过奏折打开看了一眼。郭旭在奏折说了都护府情况,又说了渤海国的概况,询问朝廷对辽东的计划。
    渤海国的建立源于前文说过的营州之乱,由粟末靺鞨部与其他靺鞨诸部联合建立,有一部分高句丽人,汉人以及契丹人,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多个县,地域广阔。(地盘相当于今朝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和黑龙江东部以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
    官制与大唐基本相同,也是三省六部加州县,只是换了个说法,比如吏礼户兵刑工改成忠仁义智礼信,听名字就知道,也是奉儒家为正统。军制则学大唐府兵制,同样只是换个名目。
    渤海人以农耕和渔猎为生,(已普遍使用铁制农具,农业发达,手工业水平不差),与大唐,新罗,特别是倭国贸易往来频繁。
    明面上渤海奉大唐为宗主,接受册封,实际上内部早已称帝,大唐鞭长莫及,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这个历史上名气不大的渤海国被誉为海东盛国,是个妥妥的地区小霸王,实力相当不差)
    安东都护府的框架已经搭的差不多,屯田等事宜进展顺利,现有正兵一万两千多,诸部安稳。据郭旭说,渤海政局安稳,实力强大,军队战力不俗,有兵马十万左右,而辽东地区已经被其所并。
    而鸿胪寺送上的正是渤海国国书,大唐重设安东,已经与渤海国接壤,渤海国询问大唐什么意思?是不是大哥要欺负小弟?
    好了,问题来了,辽东是安东都护府的传统地盘,理应拿回来,可渤海国这个小霸王正处于强盛期,打还是不打?怎么打?
    打,能不能打赢先不说,成本肯定非常高昂,以现在的大唐和安东实在打不起,只能慢慢经营,等待时机。
    可若是不打意味着皇帝认怂,会大失威望,所以这事儿得有人站出来说不打,皇帝再勉为其难答应。
    这个投降派背锅侠一般人来不了,地位要足够高,分量要足够重才行。
    比如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