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寻找用计的关键人物
作者:引力红移   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最新章节     
    原本。
    刘璋认为。
    保持刘备与张鲁的僵持局面,对自己最为有利。
    但转念又想,张松所言,也有道理。
    如果僵持太久,放心不下荆州,刘备肯定要回去,还是应当与刘备站在同一边,帮助刘备打破阳平关的僵局。
    想到这些,刘璋说:“永年,你的意思,是助玄德兄扫除张鲁,才能一劳永逸?”
    “主公,正是如此。”张松肯定地说。
    “可张鲁军据险不出,玄德兄都没办法,我们又有什么办法?”
    刘璋地无奈地摊开双手,以示自己无能为力。
    看到刘璋的表情,张松向前靠近了一步,压低声音对刘璋说。
    “有办法,诸葛军师写信给我,提到一个诱敌之计。”
    警惕地看看左右,张松又接着说。
    “此计可诱骗张鲁从阳平关出来,进而剿灭,只是须秘密进行,千万不能走露风声。”
    听张松说,孔明有计策,刘璋有些疑惑地问道。
    “是何计策?诸葛军师为何不自己行来,反倒写信,告之于你?”
    张松向刘璋解释,“主公不知,若行此计,非主公不可!”
    孔明定了一个需要自己参与的计策?刘璋更加惊奇了。
    刘璋表情错愕地盯着张松。
    张松则缓缓道来,把具体计策的内容,详细地讲与刘璋听。
    ……
    孔明的这一计,简单说来,就是把上一世的史实,变成这一世的计策。
    上一世,刘备在庞统的建议下,找了个借口,与刘璋翻脸。
    然后刘备杀向成都。
    刘璋不得已,转向张鲁求救。
    张鲁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于是,张鲁派兵攻击刘备身后,试图救援刘璋。
    这一世,孔明不打算真的与刘璋翻脸,但可以假翻脸。
    让刘璋配合己方演一出戏给张鲁看,把张鲁龟缩在阳平关的军队,诱骗出来。
    ……
    张松讲完孔明的计策,抬头看刘璋。
    刘璋的表情,明显有些顾虑。
    刘璋说:“张鲁与我有弑母之仇,我求救于他,他如何能信?”
    张松则说:“诸葛军师之计,环环相扣,不愁张鲁不信。而且唇亡齿寒的道理,人人都懂。”
    说着,张松从怀中掏出一块绢帛,并且打开来,给刘璋观看上边的文字。
    这是张松提前准备的书信。
    书信是以刘璋的身份草拟的。
    指着绢帛上边的字,张松又说:“主公要做的,就是亲笔写信给张鲁,其他的事情,我去安排。”
    “如此,那就有劳永年。”
    刘璋最终同意,配合孔明和张松用计。
    ……
    第二日。
    刘璋把亲笔手书的信件,交到张松手上。
    张松拿到信后,开始着手下一步行动。
    按照孔明的计划,张松当前还有两个重要的事情要办。
    第一件事。
    需要找一名合适的将领,去守白水关,配合刘备军队来演戏。
    这名将领须有勇有谋,会打仗,也能治军。
    关键这个人还要倾心于刘备,不然弄巧成拙,真的造成两军冲突,反倒麻烦了。
    第二件事。
    就是再找一个去汉中送信的人。
    这个人必须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还要能言善辩。
    他将是此计成败的关键。
    这两个人,到底选谁好呢?
    张松拿到刘璋手书的信件后,就回到家中,冥思苦想。
    想了一整天,张松也没有想出合适的人选。
    ……
    天黑以后。
    张松仍旧在书房中思考。
    这时,下人来报,有客到访。
    这么晚了,谁会来?
    张松来到堂上,迎接访客。
    他发现,今夜来的人是李严。
    李严为南阳人,原本在刘表手下做事,刘表死后,李严入蜀投奔了刘璋。
    历史上,李严是蜀汉重臣,关于他的故事,史书中也有很多记载。
    不过史书中,却没说李严长相如何。
    作者猜想,李严有一张正正方方,又扁扁平平的脸。
    要问为什么这样猜?
    那是因为,李严的字,就是正方。
    后来,李严还改名为李平。
    人如其名,很有可能。
    ……
    好了,不管李严究竟长什么样,可以肯定的是,李严是一个人物。
    他的治军水平,和政治手腕都相当出色。
    此时,李严在刘璋手下,担任护军之职。
    按理来说,到益州时间不长,能有这样的职位,已经很不错。
    不过李严自视甚高,他并不满足于此。
    李严现在想得到一个更高的职位。
    或者,换一个更高的平台。
    刘备入蜀以后,李严就一直关注着刘备的动向。
    今夜来到张松家里,李严也是想通过张松,打听一下阳平关的情况。
    ……
    看见来的人是李严,张松眼前一亮。
    张松在心中暗叫。
    李严有谋略,又会带兵,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人吗?
    今晚他主动上门,莫非是天意?
    好,现在看看,他今夜会说些什么。
    于是,张松满面笑容,热情地迎向李严。
    “正方夜来,有何见教?”张松开口说。
    李严也笑着说:“我此来,可不是什么见教,而是来讨教。”
    “讨教可不敢当,正方,先里边请。”
    “永年,请。”
    两个人在堂上寒暄了几句,然后,张松把李严带到自己的书房之中。
    ……
    书房中,下人献茶以后,退出并把门关严。
    房间里,只剩下张松和李严两个人。
    张松向李严敬了一杯茶,然后眼睛盯着李严看。
    眼神中的意思是,来到这里,究竟为了何事,现在可以说了吧?
    李严也毫不隐晦,直接开口道。
    “永年统管着,主公与刘皇叔的联络之事,我想向你打听一下,刘皇叔的消息。”
    正常来说,李严这话有不忠的嫌疑,说出来便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但李严有着极强的政治眼光。
    李严已经看出,张松早就心属刘备了。
    自己这样说,一半是试探,另一半是投诚。
    面对李严的话,张松也想试探一下李严,张松说。
    “刘皇叔到阳平关已有月余,不过阳平关险,料急切难破。”
    听张松说阳平关战局不利,李严摇头说道。
    “那皇叔应当尽快定下破敌之计,不然时间久了,皇叔危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