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大胜之后存隐患
作者:白石源中生   明末之白衣天子最新章节     
    第751章 大胜之后存隐患

    浮山伯张鹿安在扬州府打的一系列胜仗,被史可法、任民育等人报告到南京朝廷,包括南京在内,整个江南一带,对于张鹿安的颂声大起。

    在南京朝廷看来,张鹿安在安庆府和扬州府的军事行动,既打击了左良玉(左梦庚)集团,又堵住了清军南侵的通道,可谓居功至伟。

    弘光皇帝朱由崧甚至考虑要给张鹿安加官进爵,但是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给否决了,认为张鹿安的“浮山伯”爵位已经是格外开恩,不能晋升那么快,否则以后再立更大的新的功劳,到时候就无法酬劳了。

    既然无法给予爵位上的表扬,主持南京朝廷的马士英和阮大铖就准备直接跳过史可法,给张鹿安部下占领的瓜洲运送一批武器弹药,以表示对张鹿安的支持。

    纵观明末的历史当中,你可以说马士英和阮大铖坏、说他们排斥异己、打击东林,但是他们对于大明朝廷的忠心、对于弘光皇帝的忠诚还是毋庸置疑的。

    十船武器的送到,使得原本耗费了大量火器和火药的明军,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补充,只是南京朝廷也是财政危机严重,无法提供更多的粮饷。

    好在“着名”的爱国商人沈廷扬及时站了出来,毁家纾难,将自家在崇明的田亩、土地、家产变卖,筹集到了五十万石的军粮,然后拼命冲过清军的封锁线,给送到了扬州战场。

    张鹿安在蜀冈战场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带着亲兵队,快马前往瓜洲,亲自迎接了沈廷扬、张鹿鸣一行,在瓜洲的官邸宴请了沈廷扬一行人。

    “沈伯父送来的这些粮饷,真的是让扬州军民‘久旱逢甘霖’一般,真的是太及时了。原本扬州府在邵伯镇储存的粮饷还算充足,但是被黄日芳给贪污变卖了许多,此前我还在担心,怕让扬州这数十万百姓忍饥挨饿,如今这么多粮食送到,相信对于平抑粮价有一定的作用。”

    张鹿安兴奋地说道。

    “岳父大人可是提前把家产都变卖了,鹿安可不要辜负岳父大人的一番苦心。”

    张鹿鸣在旁边补充道。

    张鹿安敬佩地看向沈廷扬,沈廷扬开口说道:

    “唉,钱财乃是身外之物,从辽东返回后就开始处理家财的事,并不是专为鹿安。况且如今外军临江,沈某怎么能够顾及一己私利,而罔顾大义?只是就算这五十万石军粮,分摊到数十万扬州百姓的家里,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了。而且一路走来,老夫也是心中担心啊。”

    “怎么说?”

    “从如皋到扬州,江北沿岸已经尽挂清国军旗,而且清军的水师在日渐扩大,虽然浮山伯在扬州取得了歼灭数万人的大功,但是老夫担心,清军有从他处南侵的可能。我大明目前只有一个浮山伯啊。”

    “沈伯父言之有理,只是南京城驻扎有新编京营24万大军,从采石矶到崇明岛,我大明又有近十万水师在沿岸驻守,相信应该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如今扬州取得一定的胜利,斩首功劳和俘虏都是实打实存在的,相信南京方面的文武官员,对于抵抗外敌的信心能够增加一些。”

    张鹿安安慰道。

    “恐怕是未必。

    老夫从一些老友的口中得知,朝廷中的党争更加激烈了,阮大铖继之前三案抛出的‘从逆人员大案’后,又开始对北来官员进行大清洗,可是要知道从北京来的官员,有几个没有投降过顺国和清国?

    按道理来说,人家能够幡然醒悟,历经千辛万苦来归,就应该予以接纳,可是呢?朝廷的做法,仍然是予以坚决打击。

    前段时间阮大铖开始对北来官员如陈名夏、周钟等人进行审查,想要治以重罪,清流方面就提出来马士英下面的幕僚光时亨也是北来官员。结果陈名夏在自己的某些好友的帮助下,逃出了南京,重新投降了清国。

    要知道南京的南岸都是有密集官军封锁的,陈名夏能够逃出去,绝对少不了国家重臣的帮助。

    陈名夏这件事,弄得阮大铖是气急败坏,也不顾及马士英的态度,直接将周钟、光时亨在内的北来官员给杀害了,弄得南京城内是人心惶惶。

    国家大员不干实事,下面的人就算再拼命恐怕也是于事无补啊。”

    “沈伯父说的对,鹿安虽然在安庆府待的时间很长,与阮大铖和光时亨都有交集,但是交往不深,更多的只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收益罢了,没办法养军实在是太费钱了。

    沈伯父放心,鹿安绝对不会和阮大铖同流合污的,更不可能是所谓的‘阉党’。至于光时亨,此人虽然毛病很多,尤其是听说葬送了先帝的难逃之路,但是他肯回南京,就说明他绝对不是一个十恶不赦之人,就这么杀了,也确实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哎,不过是政治牺牲品罢了。”

    “不过沈伯父提到的清军可能另辟新路南下,这个确实是个很大的隐患。鹿安将会上书朝廷,希望南京方面能够有所准备。”

    “南京方面的准备其实不能说不充分,从采石矶到崇明,摆了一连串的大兵:

    采石矶上游有水师提督黄蜚所部数万人;

    采石矶到南京江段,有靖南军(注:指的是黄得功所部)大将诸葛晋明和吴煌两部数千人以及川将方国安所部数千人防守;

    南京江面有刘孔炤所部水师数千人;

    金山、镇江、扬中方面有郑鸿逵、杨文骢所部三万余人;

    常州段有黄斌卿所部水师两万余;

    苏州三丈浦到吴淞江口则有下江监军道荆本彻、荆元相父子,率领的吴淞水师万余人负责防守;

    崇明岛则是由从盐城南下,逃入崇明岛的团练总兵官高进忠所部数千人来负责。

    从表面上来看,南京方面的布置不光严密,而且防守人马众多,但是老夫还是有些担心,一路而来,各部看上去都是文恬武嬉的样子,丝毫没有对清军可能的南进产生紧迫感,都是一副高枕无忧的样子。

    长此以往,恐有不忍之事发生啊。”

    沈廷扬对于这个明军在江南的布局是如数家珍,可谓是用心良苦,但是他的担心,以张鹿安现如今的地位,是无法解决的。

    这就是大胜之后的隐患,很多江南将士会认为,由张鹿安把清军给挡在江北,那么江南就会无忧,产生了一种盲目的自信。

    张鹿安觉得有必要纠正这个错误的观点,在与史可法、任民育等人沟通后,分别以各自的名义,给南京方面上书,要求南京方面注重江南江面的防御,防止清军狗急跳墙,避开扬州府,从上游或者下游渡江南下。

    只是张鹿安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南京朝廷的阮大铖就对弘光皇帝朱由崧表示道:

    “陛下,浮山伯这是小心过了头,有他在扬州府,清军若是南渡的话,我等不就可以对敌人进行前后夹击了吗?清军不会那么傻的,一定会先打下扬州,再全面南下的。”

    “那么浮山伯到底能不能守住扬州府?”

    “陛下自管放心,臣在浮山伯发迹之前,与之为莫逆之交,简直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臣深知其为人,浮山伯秉性忠贞,就如臣一般,对陛下忠心耿耿,有他在扬州一日,扬州就会平安一日。

    况且前段日子,微臣毁家纾难,将一切家产尽行变卖,拼命地筹集粮饷物资和武器弹药,至少有百船以上的物资,在昨日全部运抵瓜洲了,相信能够助浮山伯一臂之力。”

    “阮爱卿真的是忠心体国,朕绝不会让忠臣寒心的,这件事情朕已经记在心里了,等到朝廷财政情况好转,朕一定会给爱卿一个满意的交待。可笑还有那么一帮腐儒,竟然一味地攻击爱卿,真的是令人气愤至极。

    试问?他们能够做到阮爱卿这样子吗?”

    阮大铖突然戏精附体,突然跪下大哭地磕头道:

    “士为知己者死!臣有陛下的理解就已经足够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臣不怕那帮小人的流言蜚语。哪怕是独居陋室,粗茶淡饭,微臣也是甘之如饴。

    只要大明好,只要陛下万岁,臣鞠躬尽瘁,万死不辞!”

    “唉,如果满朝文武,都能如阮爱卿这般公忠体国,那就好了!”

    大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发出的由衷的感叹声,在空荡的南京紫禁城武英殿内,回响不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