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南洋都司
作者:星辰晚   在下崇祯最新章节     
    南洋的事,基本上可以说是很顺利,因为南洋的岛屿上多是些土着,很难形成成建制的抵抗力量,大明的军队一到,就相当于是降维打击。
    也就是在南洋殖民的西洋人相对棘手一些,但问题也不算大。他们军队数量有限,又是远离本土,经过在应天府的一番商谈,他们也很识趣的被退出了南洋。
    率军收复南洋的征夷副将军杜文焕,在勘探南洋各地之后,上了一封奏疏,将南洋的情况大致描述了一下。
    像什么苏门答腊岛、爪哇岛、渤泥、包括南方的澳大利亚等,都有相关的陈述。
    杜文焕率军收复了南洋,而且还有澳大利亚那么一大片地区,给个世袭的伯爵,就显得不太合适了。
    所以,朱由检便封杜文焕为旧港侯,予世袭铁券。
    贺虎臣封爪哇伯,周遇吉封平南伯,皆予世袭铁券。
    这么大一片地方,怎么治理,朱由检便召集了内阁、六部以及英国公张之极前来乾清宫议事。
    朱由检看向群臣,“南洋各地,多是岛屿,上面的人,也多是不知礼仪的土着,之前筹措军需时,周王与靖江王捐献府库,本来是应该让他们两个移藩缅甸的,可事情多变,一直未能执行。”
    “这一次,就让周王和靖江王移藩南洋吧。”
    “在渤泥(今加里曼岛)划出一部,作为周王封地。周王就藩于开封府,那渤泥下面的卫所,就以开封府下辖的州县为名。”
    “渤泥西部的那个岛(今苏拉威西岛),以开封府西方的归德府为名,命名为归德岛,卫所以归德府下辖州县为名。”
    “爪哇以西的那个大岛(今新几内亚岛),以靖江王就藩地桂林府命名为桂林岛,划出一部作为靖江王封地,桂林岛上的卫所,以桂林府下辖州县为名。”
    “爪哇岛在渤泥南部,其内的卫所,就以开封府南方的汝宁府下辖州县为名。”
    “旧港,设立旧港卫。苏门答腊、满剌加,这两个地方的卫所,以济南府下辖的州县为名。”
    旧港,苏门答腊,满剌加,这三个地方中间的就是马六甲海峡,是海上的咽喉要道,必须掌握在朝廷的手里,朱由检就没有在这里移藩藩王。
    “以上南洋各地,设置南洋都司,增设一南洋总兵官、增设一南洋总督管理。”
    “诸位,关于这南洋总兵官,可有合适人选?”
    朱由检虽然问的是诸位,但众人心里明白,皇帝实际上问的是英国公张之极。
    张之极的身子骨,是大不如从前了,明显的就能看得出精神头有些萎靡了。
    “陛下,南洋总兵官镇守南洋,必然是水战陆战都要精通,我军之中,精通陆战者,大有人在。精通水战者,也有不少。可二者兼而有之的,确实不多。”
    “臣以为,还是从此次收复南洋的三位将领中挑选最为合适。”
    朱由检听明白了张之极的意思,此次收复南洋的三位将领,就是杜文焕,贺虎臣,周遇吉。
    杜文焕上了年岁,让他镇守南洋恐怕也镇守不了多长时间了。贺虎臣久镇宁夏,陆战骑战是一把好手,水战就差了一些。
    那就只剩下周遇吉。
    “就让平南伯周遇吉担任镇守南洋总兵官,驻地为爪哇岛。”
    “那南洋总督,诸位可有人选?”
    吏部尚书崔呈秀率先发言,“臣举荐山东巡抚方一藻。”
    这一段时间,朝堂中的官员也有了变动,内阁首辅张瑞图致仕,右次辅温体仁晋升首辅,贺逢圣从应天府回来后,晋升右次辅,礼部尚书周延儒入阁,成为分管礼部的大学士,户部侍郎张秉文晋升礼部尚书。
    吏部尚书吴宗达致仕,刑部尚书崔呈秀转任吏部尚书,刑部治安司侍郎倪元璐晋升刑部尚书。
    吏部,那是管人的,朱由检自然是要抓在自己手里。
    崔呈秀都七十多了,本来都该致仕了,可等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上,是腰也不疼了,眼也不花了,精神头倍棒。
    而户部尚书钱谦益,则在温体仁与周延儒的联手打压下,被迫致仕了。
    户部侍郎周士朴顺势晋升户部尚书。
    崔呈秀作为吏部尚书,任免官员,他自然得第一个说话。
    “陛下,山东巡抚方一藻,最早担任辽东巡抚,久经战事,后又巡抚宣府,再后巡抚山东,有能力,有资历,有经验。臣以为方一藻可胜任南洋总督。”
    朱由检不置可否,“方一藻年初才调任山东巡抚,不宜再动。”
    刑部尚书倪元璐起身奏报,“陛下,臣举荐两广总督方孔炤。”
    “方孔炤最初担任湖广巡抚,剿灭流寇,八战八捷。后湖广拆分为湖南湖北二省,方孔炤又担任湖广总督,再后调任两广总督,政绩斐然。臣以为方孔炤可胜任南洋总督一职。”
    朱由检不置可否,“方孔炤的确是合适人选,可将来对接南洋,两广是第一线。如今南洋新近收复,我军立足未稳,还需要两广协助,方孔炤这个两广总督,还是先不要动了。”
    内阁首辅温体仁,他最会体察上意了,往往皇帝询问一个官员的时候,通常皇帝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陛下,臣举荐三边总督郑崇俭。”
    “郑崇俭久镇西北,无论是清剿流寇,肃清回乱,还是平定蒙古,皆有建树。而南洋那种洋夷混杂、土着莽撞的局面,也需由这等能臣方能化解。”
    朱由检看向温体仁,“郑崇俭倒是个合适人选,可西北局势复杂,若是郑崇俭离任,谁又能处理西北的局势?”
    “回禀陛下,可以起复杨嗣昌为三边总督。”
    “杨嗣昌之前因为其父杨鹤去世,丁忧在家,如今父丧已满,赋闲在家。依臣愚见,不妨起复杨嗣昌接替郑崇俭,总督三边军政事务。”
    朱由检很是满意的点点头,怪不得这个温体仁能成为崇祯朝在任时间最久的内阁首辅,是真的会体察上意。
    “擢三边总督郑崇俭为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任南洋总督,同时参赞南洋军务。”
    “起复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任三边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