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新式建筑,不同于关中地区半边房屋的盖法,立刻引来关注。
很快就风靡长安。
尤其是新晋勋贵,新皇登基,身份水涨船高,不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怎么行!
四合院的建筑方式,立刻流行开来。
只要高度不超过太极宫的屋檐,爱怎么盖怎么盖。
以前大家的房子造型都差不多,无非是看谁家占地面积大,房子建的多。
书院的四合院,每个院落都不相同。
加上各种植物的点缀,可以说一步一景。
王鹏斥巨资,发动了几千人力,花了半年时间,把一条小溪引入书院。
在书院形成一个湖泊,中间用石头砌个亭子,再种上荷花。
微风吹过,荷叶起伏,好一幅美丽画卷!
平民百姓就看个热闹,勋贵世家看的是门道。
当他们看见满湖的荷叶,再想象一下荷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无不羡慕。
回去之后,不惜花费重金,对家里进行改造。
就算是已经建好的,也要打造一个四合院出来,再弄个荷花池,大小不论,但是得有。
书院还很贴心的准备了几十条乌篷船,谁有心情,花上五贯钱,就可以泛舟湖上。
船上还有新茶,全部是官窑的瓷器,再由一个俊俏丫头在旁伺候着,说不出的舒爽惬意。
当然了,这些是贵人们才能享有的待遇,商贾想游湖,也行。
每人十贯钱,自己撑船,自己泡茶。
茶具也都是普通的瓷器,根本不能和贵人们相提并论。
这就很好,贵人们花了钱,自然要有与之身份匹配的服务。
至于商贾,满身铜臭,能进书院已经烧了高香,还敢有意见?
书院提供一顿免费饭食,粟米糊糊配杂粮饼,管够。
吃这些的都是平民百姓,他们在家都不见得有这么好的伙食。
就冲书院这个伙食,也要把孩子送来。
今天负责帮厨的是马周,小乞丐无名还有魏大勇,以及十几个同窗。
他们负责打饭。
书院提前准备了许多粗瓷大碗,每人一个碗,一双筷子。
马周在维持秩序:“大家排好队,都能吃上。一次一碗糊糊,配一个杂粮饼。如果不够,可以排队再来打饭。但是书院有要求,不能浪费。谁要是浪费,立刻逐出书院,孩子也取消入院资格。”
小乞丐撇嘴,这么好的饭食,谁敢浪费,谁又舍得浪费,这不是造孽嘛!
魏大勇拿个巨大的饭勺,给一个老头打了满满一碗糊糊,小乞丐立刻给他递过去一个饼子。
饼子是刚烙的,还热乎。
老头小心的问:“两位小哥,你们平常就在书院吃这些?”
魏大勇嘿嘿一笑道:“是的。”
小乞丐道:“这位长者,我们不光吃这个,三天还能吃一顿肉,每天晚上还有肉汤喝!”
老头惊着了:“三天吃一顿肉,我的天呀!这不是神仙过的日子吗?”
小乞丐道:“是不是神仙过的日子我不知道,我也没见过神仙。可我们书院的先生都是活神仙,他们什么都懂,什么都教,您家里要是有儿孙符合条件,何不送到书院来。”
老头露出仅有的几颗牙,笑眯眯的道:“这位小哥说的好,我今日就是带大孙子过来,让他先沾沾书院的福气。再过两个月,就来书院参加考试。”
小乞丐一边给后面的人发饼子,一边和老头聊天。
其他人都不远离,希望小乞丐可以多说说书院的事情。
小乞丐问老头道:“您孙子几岁了?”
老头招招手,一个少年嘴里叼着半个饼过来,憨憨一笑道:“爷爷,这饼真好吃,我想天天吃。”
老头摸着少年的头对小乞丐道:“就是这个傻小子,今年十二,吃的有点多。你慢点吃,爷爷吃不了,给你分半个。想天天吃,就努力进入书院。”
傻小子很认真的点点头道:“好,我一定要进入书院,就为这个饼子。”
老头笑着轻轻的拍了一下孙子的头:“瞧你这点出息。”
小乞丐道:“没事,我当初还是乞丐呢,不也一样在书院求学。先生们不会因为咱们出身不好,就低看一眼。”
老头两眼睁的溜圆,上下打量小乞丐。
魏大勇道:“他没骗您,他当初就是在长安城要饭的小乞丐,只不过是命好,遇上书院招生,这才有现在的模样。”
小乞丐笑骂道:“你好,家里穷的都要当裤子了,比我强到哪里去了?”
魏大勇嘿嘿一笑道:“我没要过饭。”
小乞丐举起手里的饼子就要砸过去,立刻忍住。
吃的东西,岂能乱扔。
他对魏大勇放狠话:“你给我等着,上武技课时再……”
说了一半,突然卡壳。
貌似他打不过魏大勇这个牲口!
马周给小乞丐帮腔:“魏大勇,你们家五六口人穿一条裤子,还好意思说无名。”
魏大勇骂道:“马周,你闭嘴,谁说我们家只有一条裤子的。我告诉你,自打我进入书院,家里的生活已经有所改变,所有人都有裤子穿了。”
马周道:“我说以前,又没说现在。现在无名可不是小乞丐,人家比你成绩好!”
魏大勇道:“我们家以前有三条裤子的!”
说完觉得不对,已经晚了。
谁知周围没有人笑话他,都用羡慕的眼神看他。
马周对众人道:“各位有所不知,书院不但不收束修,还有奖学金。每个月都有!只要书院学子在某一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就有铜钱奖励。魏大勇这个牲口,每次武技课都拿第一,每个月光奖学金就能拿一百文钱,家里早就过上好日子了!”
人群立刻炸锅,众人议论纷纷,手里的饼子突然都不香了!
天底下还有这等好事?
求学不但不花一文钱,还能给家里挣钱?
这还等什么,回去就把家里的小子送过来。
敢不来,腿给你打折!
不求孩子们能在书院挣多少钱,只要能多识几个字,将来找个好营生就行!
通过这些人回去之后宣传,书院的名子迅速传遍关中平原。
还有两个多月,许多人就已经开始筹备,无论如何也要赶在七月份去趟好峙县。
让孩子进入书院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