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一团乱麻的结束
作者:九品大韭菜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最新章节     
    第290章一团乱麻的结束
    【吐蕃人虽离开了长安和关中之地。】
    【但对蜀地西部的劫掠却产生了持久影响,唐朝失去了川西的松州、维州、保州等地。】
    【因西川节度使是适,无法挽救败局,唐代宗将西川和东川两节度使合二为一,任命严武担任。】
    【公元763年十二月二十六,唐代宗才回到长安。】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若是此时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那么随着吐蕃的进攻再加上史朝义在东面呼应……
    大唐可就真亡了!
    “冬郎,吾家有为天子也!”
    “可比你强多了!”
    一旁的李亨恭敬而立淡淡道:
    “冬郎实为有福之人。”
    ……
    【唐代宗出逃时,太常博士柳伉上疏“陛下疏元功,委近习,日引月长,以成大祸”,请求斩程元振以谢天下。】
    【长安失守后,程元振手下的禁军四处溃逃,宦官鱼朝恩手中的神策军成为了唐代宗新的依仗。】
    【回到长安后,唐代宗削去程元振官爵,将其流放到溱州,程元振走到江陵府时被仇家杀害。】
    【鱼朝恩领神策军自陕州驻防处迎驾有功,唐代宗任命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右监卫大将军、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神策军兵马使、上柱国、冯翊郡开国公,加内侍监、判国子监事,充鸿胪礼宾等使,进封郑国公。】
    【鱼朝恩的得势,使得宦官势力越来越大。】
    ……
    大汉·文帝时期
    刘启挑了挑眉头。
    “宦官……领禁军?这……”
    “比后汉那帮宦官还离谱啊?!”
    一旁的刘恒无奈道:
    “大唐现在是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强敌环伺,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况。”
    “一旦对外战争失利,就会招来藩镇的反扑。
    同样的,国内藩镇所有叛乱,吐蕃等周边政权就会趁火打劫。”
    “安史之乱几乎摧毁了唐朝制度,很多的政治惯例逐渐被破坏。”
    “对大将与朝臣的不信任让皇帝更加热衷于使用宦官。”
    “毕竟,宦官是可以作为皇帝权力的延伸和皇帝个人的代表的。”
    “典任禁军、参与朝政、还到各地代表皇帝担任监军。”
    “若地方藩镇飞扬跋扈,那宦官实际上就起到了巩固皇权的作用。”
    刘恒叹口气道:
    “大唐皇室的命运现在已经和宦官无可奈何的绑在了一起。”
    刘启说着刘恒的话向外延展想去。
    “阿父,你如此说,那岂不是说宦官一旦遭受灭顶之灾,唐朝也……”
    刘恒看着天幕,回想起李世民横扫天下与李隆基的开元盛世。
    明明没多长时间,却感觉过了数十年一般。
    “灰飞烟灭。”
    ……
    天幕上。
    身穿紫色圆袍的胡人一脸不忿之色!
    “辛云京关闭城门不给回纥补给,让回纥震怒,是我!委曲求全才哄走了回纥人!”
    “是我!帮助先帝扫清黄河河曲的同罗叛乱!”
    “仆固玢被同罗俘虏,逃回后,是我!大义灭亲将他处斩!”
    “我的两个女儿为了大唐远嫁回纥,为国和亲!”
    “我的儿子仆固玚为国效命!”
    “为了尽快结束战争,我四处招降史思明的河北将领!”
    “而圣人!却信那两个奸贼而不信我!”
    胡人面向南方,恨恨咬牙道: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
    【朔方节度使、大宁郡王仆固怀恩在安史之乱中“与贼百战,阖宗死事至四十六人”,立有大功。】
    【却在平乱之后被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宦官骆奉先逼迫,无法向朝廷申辩。】
    【公元763年八月,仆固怀恩反叛。】
    ……
    大汉·武帝时期
    “仆固怀恩替皇室下嫁女儿千里联姻,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最后竟然被逼造反。”
    霍去病为这位良将感到叹息。
    “可想而知唐朝这个时候的权力斗争有多混乱。”
    一旁的卫青暗地里踹了他一脚,又瞪了他一眼。
    什么话你都敢说!
    刘彻支着身子看着天幕淡淡道:
    “可能是因为仆固怀恩实际上根本就不受中央的信任吧。”
    “他和回纥走的太近了,又有安禄山的前车之鉴。”
    “只要执掌大权,皇帝就想要削兵权……”
    刘彻说了一半不再说下去了。
    解释了一半,他突然发现这个代宗有能力但也是个偏向权术的皇帝。
    仆固怀恩有大功不得信任,那些河北叛将却舒舒服服的坐在高位。
    “信任啊,怀疑一旦升起,信任就不复存在了。”
    ……
    【公元765年九月,仆固怀恩声称唐代宗已经去世,再引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奴剌等部总共三十万人来犯,从华阴趋蓝田,直取长安。】
    【唐代宗急召郭子仪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
    【此时仆固怀恩得暴病死于军中,郭子仪说服回纥与唐军联合,大破吐蕃于灵武台西原,斩首五万,生擒上万人,夺回被吐蕃劫掠的男女百姓四千人,缴获的牛羊驼马绵延三百里内不绝。】
    【公元770年三月,鱼朝恩势倾朝野,凌辱宰相。朝廷政事要是没有他参预,他则愤怒道:“天下事有不由我者耶!”】
    【唐代宗知群臣皆怨恨他,便与宰相元载密谋,在一次禁中宴会的会后将他留下,命侍卫把他缢死,对外则声称“朝恩受诏乃自缢”。】
    【元载得势后,也专权跋扈。】
    【公元777年,唐代宗定计,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逮捕元载,将其诛杀。】
    【元载死后,唐代宗任命素有清名的杨绾拜相。】
    【而杨绾为相,使得朝中权贵铺张浪费的行收敛,在相位不到数月便为人心所归,但他因身患重病,不久便逝世。】
    【唐代宗深受打击,痛惜道:“天不使朕致太平,何夺我杨绾之速也!”】
    ……
    大唐。
    李世民将选好的利箭收到箭囊里,瞥了一眼天幕。
    这个李豫他算看明白了,心机深沉!
    李辅国助他即位、程元振助他打击功臣、鱼朝恩助他建神策军。
    这里的任何一件事都可称得上是心腹所为。
    可这三人在八年内一个被盗贼所杀,一个被仇家所杀,一个“自杀”
    这小子却片叶不沾身,似乎无需为此背负任何责任。
    与其说他们是心腹,不如说是趁手的工具。
    但他把这一套运用到对付藩镇上则不可不谓之愚蠢!
    展现自己的宽柔使那些强横的藩镇骄纵到极点。
    待藩镇骄纵到极点引起人神共愤时再趁机对其予以杀戮。
    他大概还以为自己是以善制恶,那些藩镇最终必定会死在自己手上!
    殊不知天下早已习惯这种伎俩。
    藩镇们只会接受给予的好处,而不让他从他们那里拿走好处!
    想以弱制强,结果自己却无法再强硬起来!
    “祖孙三代,全是软弱之人!”
    ……
    【公元779年五月初二,唐代宗李豫病重。】
    【五月二十一日,命太子李适监国。】
    【当天夜间,在长安大明宫紫宸内殿驾崩,享年五十四岁】
    【八月,群臣上谥号为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葬于元陵。】
    ……
    加快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