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已经不是李卿云写书写疯了的问题了,所有的读者这会都想要跟着发疯了!现在所有人的心态都崩了啊!
这什么啊!男女主角现在都是这待遇了吗?谁家写小说男女主这么虐?
现在无数人已经什么也顾不得了,纷纷开始携带着自己心中无尽的怨气讨伐李卿云。
而且这次讨伐的规模之宏大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所有读者这次也是无比团结。
写小说写到这个程度的恐怕也唯有李卿云一人了,能惹得所有读者对她怨气冲天恐怕她也是头一个人了。
没人预料到李卿云的这本《神雕侠侣》剧情居然会这么让人崩溃!
就在读者们闹腾着的时候,各个领域这会也觉得十分震惊!
此刻几家大型出版社内。
“李卿云这是到底想干什么?她怎么就不能老老实实地写个续集呢,即使新的小说内容没有《射雕》那般精彩,读者也是会买账的。为什么偏偏要搞出这种狗血剧情呢?”
“这明明就是要跟读者作对啊!她是有什么毛病吗?这么得罪读者对她有什么好处?”
“说实话,这剧情我看完了都有些接受不了,何况那些读者?”
“虽然是竞争对手,但是我此刻也忍不住替龙华出版社默哀,这么任性的作者,恐怕那边也不好伺候吧!”
这时,几家当时喊着要购买《神雕》影视版权的娱乐公司此刻正在庆幸。
“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不好好写书呢,非得写这样的剧情,难道李卿云脑子是有什么问题吗?她是不是觉得这样写更有深度?”
“有什么深度啊?现在都什么年代了,竟然还有人写这种侮辱女主角的剧情,我现在是不是应该庆幸,李卿云当时没有把《神雕》的版权卖给我们公司?”
“还好我们没有购买!而且也还好李卿云并没有打算卖给我们。”
“小说中即使只是简短地描写了这段剧情,已经足以令读者感到十分受不了了,要是真的拍出来,观众肯定会来我们公司门口围攻我们吧?”
“真要是拍了这段剧情,恐怕观众把我们公司炸了的心都有了!”
“估计这种东西即使真拍了,也没人愿意看吧!”
不只是他们内心十分不理解李卿云的想法,其他作者也对这段剧情觉得十分诧异。
“这段剧情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导致李卿云非写不可?因为就算是刚入行的作家也知道,这种剧情写不得啊!”
“她是不是太自傲了?觉得就算她写这种剧情读者一样会买账?”
“我也看了,看到这段剧情就看不下去了,憋的我想吐血!”
“我感觉闹不好李卿云真的会被逼得改剧情,现在读者的意见太大了,她要是不改,读者恐怕以后真的会抵制她的作品的!”
的确,现在读者的反应越来越大了,甚至有些真的跑到龙华出版社去围堵去了。
而且还拉着要求李卿云改剧情的横幅。
宋知竹也没有想错,这把火还是烧到了龙华出版社身上,他提前让人准备的通稿也已经发下去了。
但是这些并没有平息读者的怨气,反而因为越来越多的读者看到这段剧情后越来越疯狂。
宋知竹无法,只能给李卿云打去了电话,“你要不要安抚一下读者,这次读者的怨气太大了,根本压不住。”
李卿云听到这话沉默了,其实她也有些无奈,她知道这段剧情的威力,也知道读者可能一时之间接受不了,但是没想到居然会闹的这么大。
其实上一世金庸老爷子在写这段剧情时已经十分克制,写得非常隐晦了。在小说的这段内容中,刻意用了最简单平淡的写法简略的描写了这段剧情。
想用这种方式,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一点。他自己也十分清楚,对于这种剧情,读者内心必定会十分难以接受。
沉默了一会,李卿云回道:“再耐心等几天吧,等读者真正看完书以后,或许想法就不一样了。”
宋知竹愣了一下,随后问道:“你觉得读者能想通?不会这么容易吧?他们对这段剧情太抗拒了!”
李卿云说道:“会有人想明白的。”
宋知竹听到这话无奈的叹了口气,也只好说道:“好吧,先听你的,如果几天以后,这种势头还是这样的话,希望你可以考虑一下改文。”
李卿云听到后没说什么,其实她清楚,现在无论她说什么,读者都不一定能听进去,说不定还会让读者更激动,还不如暂时先不要发声。
当年金庸先生写这本《神雕侠侣》时,也有大量书迷接受不了这段剧情,要求金庸先生改写这段剧情,但是金庸先生从没有改过。
为什么这段情节不能改呢?《神雕侠侣》最开始的名字叫做《天残地缺》,杨过断臂是为天残,小龙女失贞是为地缺。
金庸先生借此想要表达一种不完美的观念,这种“不完美”更是对大自然规律的一种崇敬。
其实最开始小说名为《天残地缺》时,剧情更为悲伤,结局更是以悲剧收尾,这点从标题应该就能窥探出几分。
在最一开始的《天残地缺》中,金庸真的将小龙女写死了,也就是说,在《天残地缺》中,小龙女跳入绝情谷地就死了,小龙女死后,杨过孤独终老。
然而,当时的读者对于这个悲剧的爱情,并不满意。
金庸先生也颇为为难,最后只能尊重读者们的意见,改编了《天残地缺》,于是绝情谷底出现了一个水潭,小龙女不仅没死,还被杨过救了出来,参与了襄阳城大战,一齐抵挡蒙古鞑子入侵。
读者们对于改编后的结果是满意了,但是金庸先生却不太满意,因为他本身是想写悲剧爱情故事的,更是想用残缺美体现现实。
所以最后金庸先生将原本应该属于《神雕》的悲剧转移到了郭襄和张君宝身上,于是才有了那句“风陵渡前初相逢,一见杨过误终身。少室山下初相识,一见郭襄误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