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农村人的裤带大多是绳子,城里人用的是塑料腰带,每条0.35元。理个头也就5分钱到1毛钱,就这很多人都不舍得消费。
钢笔一斤是1元到2元,墨水一瓶0.2元,圆珠笔芯一支7分钱,单张大白纸是4分5,铅笔一支3分钱,带橡皮的铅笔每支5分5。
不用2元钱,就可置办完一个学生的全部学习用具。大家可以参考上述价格,自己算一算60年代的1元钱都能买些啥东西。
那时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三转一响”四大件,绝对算得上是奢侈品。“永久”、“凤凰”、“飞鸽”、“红旗”都是名牌。
每辆的售价都在150元左右,买一辆至少需要半年的工资。那时的上海手表就是时尚的象征,价格自然不菲,每块120元左右。
缝纫机只有城里人买得起,在农村几乎看不到。
像来自上海的“标准”、“密封”等品牌的缝纫机,售价至少要150元。
这一响指的就是收音机,60年代未的晶体管收音机一个40元。从当时收入水平来看,这四大件价格不菲。
最后再多说几句,1毛钱能买11块水果糖或者5块奶糖,5分钱能买一斤西红柿,西瓜一斤2分钱。1元钱的西瓜,够你吃一星期。
那时候的同事随礼也就5毛钱,1元钱够你应付两位同事的婚礼。
这里说一下当时二线城市的商品价格:
大烧饼3分钱一个;
油条2分钱一根;
大米粥2分钱一碗;
大米1毛2一斤;
咸盐1毛5一斤;
酱油1毛4一斤;
白面2毛一斤;
猪肉6毛5一斤;
鸡蛋4毛一斤;
黄花鱼3毛一斤;
对虾8毛一斤;
梭子蟹1毛5一斤;
大闸蟹1毛2一斤;
胶鞋3元一双;
皮鞋7元一双;
她摇了摇头,不禁感叹:
孩子大了,不好管了。
黎姿能怎么办呢?
顾宁一向有主见,既然她执意坚持,又有沈众城同行,不是一个人去,黎姿只能答应。
对于沈众城这个老师,黎姿还是比较放心的。
既然已经确定好行程,黎姿就开始帮顾宁收拾行李。
出门在外,行李还是以简便为主。
黎姿没有给顾宁收拾很多东西,就几件衣服,还有一些基础用品。
至于其他的东西,完全可以到当地买。
所以黎姿塞得最多的就是钱票了。
老话说,穷家富路。
这出门在外,还是要多带点钱票为好。
这么收拾下来,最后只有一个小行李箱的东西。
到时候出门之前,再带一点,在火车车上吃的东西就够了。
黎姿看着自己收拾出来的成果,十分满意。
她又把东西清点了一遍,确定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之后,就把行李放好了。
这两天顾宁也闲下来了,不用去上班。
汽车厂厂长特意给她放了两天假,让她好好休息休息,为两天后去首都参加技术交流大会做准备。
顾宁也乐得轻松,她对去首都的行程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