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三三制战术
作者:远征士兵   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     
    首长身后的墙上挂着块不大的木制黑板,那是首长用来写重点或记事用的,旁边的小木桌上放着一盒粉笔,是根据地自产的红旗牌。

    旁边摆着几根小竹筒,竹筒的一端插着写剩的粉笔头……首长认为,在这困难时期任何一点浪费都是犯罪。

    在征得首长的同意后,王学新就取过一根竹筒粉笔,一边在黑板上画着一堆散乱的小圈一边说:“目前,咱们的部队是这样打仗的,一个班十个人毫无规律的跟着班长,他们没有自己的位置,有时分散有时集中,有时呈‘一’字有时又成‘1’字。这样必然存在指挥困难的问题。”

    说着王学新就指着黑板解释道:“在极端情况下,班长的命令有可能无法准确的传达,或者几个班长的命令互相混听。”

    首长反问:“小东北,你有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王学新回答:“首长,咱们要是把每个人的位置都定下来呢?”

    “定下来?”首长有些奇怪:“怎么个定法?”

    王学新继续画着小圈代表人,不过这时画的小圈是有序的,排成一个整齐的三角形。

    “我们可以这样排列!”王学新说:“将一个班每三人分为一小组排成正三角形。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前方一人负责进攻,后方两人一个负责掩护,一个负责支援。各小组分别由班长、副班长和组长指挥。”

    首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这小组跟我们的爆破组很像嘛!”

    的确有些相似,八路军要是去炸碉堡或是炸坦克,就会编成第一爆破手、第二爆破手、第三爆破手,第二、第三爆破手也是负责掩护和支援的。

    王学新接着说道:“然后这三个小组再以三角形排列,班长在中间指挥。”

    参谋长问:“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王学新用竹筒粉笔指着最中间的班长,回答:“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班长的命令可以保证周围每个士兵都听到。”

    参谋长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如果这么编的话,战士就均匀的包围在班长周围,只要不出意外,班长的命令会准确无误的传达到战士们耳朵里。

    王学新又说:“第二个好处,是每一组都由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负责,可以老兵带新兵加快新兵的成长速度。”

    参谋长又点了点头,一个班要找出三个老兵不难。

    就算找不到,那也可以从矮个里挑高个挑出三个素质较好的兵来指挥。

    王学新拿着竹筒粉笔在黑板上点了几下,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每个兵都有自己的位置,他们不需要盯排长也不需要盯连长,他们只需要盯自己的班长和组长……只要知道班长、组长的位置,他们就能轻松的确定自己应该站在哪,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不至于像没头的苍蝇似的乱跑乱窜。”

    首长是听明白了,他高兴的说道:“我看这战术能行,把复杂而又困难的指挥问题划分清楚,每个战士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职责,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嘛!”

    参谋长想了想,就感叹道:“这么一定下位置,之前的问题似乎就解决了:战士们不会聚集在一起而遭到敌人火炮和机枪的大量杀伤,也不会跟在被掩护单位后射角被遮挡,更不会因为冲锋太快刺刀扎到自己人。”

    还有一个好处王学新没说。

    鹰酱陆军战斗发展实验司令部在七十年代进行过一系列步兵模拟攻防实验,发现“两前一后”的进攻击模式也就是两人在前方进攻一人在后方掩护的模式对敌人既设阵地的突破率只有15%,而“一前两后”亦即一人在前方进攻两人在后方掩护的模式则高达87%。

    王学新建议的这种战术大量应用了突破率更高的“一前两后”。

    这时李长富提出一个问题:“小东北,这么干,火力密度够吗?”

    王学新回答:“李团长,这就是您说的训练问题了,咱们要是发现单位面积火力不足,一个命令就采用紧缩队形冲锋,要预感敌人有火炮或机枪压制,再分散开呗!”

    孔捷似乎不赞成这么打,他说:“小东北,你这虽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也降低了灵活性。这全军都是一个在前两个在后的,我要是不需要那么多掩护兵力呢?你怎么办?”

    这话说的在理。

    战场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当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战术打所有的仗。

    比如敌人火力并不猛烈,这时就需要减少掩护人员而增加进攻人员,到时这战术就不合适了。

    然而……

    不等王学新回答,李云龙就笑了起来:“我说老孔,你刚才还说要用脑袋打仗呢?怎么,才一转眼功夫自个就忘了?小东北可没说这三角形非得这么摆啊!”

    王学新不由暗赞了声,李云龙不愧是李云龙,这是看明白了才能说出这番话。

    孔捷也“哦”了一声就没声音了。

    王学新解释道:“团长说的对。这三角阵的确可以摆来摆去拼成不同形状,要是前头需要更多的兵,就把两个班放前头一个班放后头,又或者全扯直了摆成一字长蛇阵行军。咱这班长、排长都是老兵,他们知道怎么变换位置,新兵只需要跟着走就成,这么整那就不会乱了!”

    简单的说,用了这战术后,普通战士啥都不用想,只需要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专心作战,其它的都交给班排长。

    于是,一支只有少量老兵的部队也可以打成一支精锐部队的样子。

    李云龙“嘿嘿”笑着对李长富扬了扬头,说:“李团长,你不是不相信天下有这样的美事……人家小东北还真给你找一个了!”

    李长富闷声闷气的回答:“咱可别把话说得太满了。有没有用,得试一试才知道!”

    其实不用试,王学新知道这战术有用。

    因为它就是我军闻名天下的“三三制战术”。

    一种起源于抗战末期,成熟于解放战争,而大量使用于抗美援朝时期打败多国部队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