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谷小芳夜校虽然也放假不用每晚去上课,但是既然是借口出来打工,就不好这时候回老家。而且假期可是两人难得形影不离的时光,谷小芳和郝强都心照不宣没有提起回老家,两个小没良心的已经不怎么想回父母家,有了已婚小家庭的生活状态。
其实这才是成长的自然规律,孩子长大了,能自立了,慢慢脱离自己的原生家庭,结婚生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就像细胞的裂变。
当然,郝强也是有规划的,他打算接父母来京都看看,母亲还从没出过远门儿,现在有条件了,可以考虑让他们享享福了。
只是当前和谷小芳年纪都太小,没上大学前,不好公开同居关系,所以这个小四合院不适合让父母来,起码是现在不行。
那就要再买一套,郝强再次打电话召唤上次买房的中介潘富贵,让他再寻摸四合院,条件和上次一样。
于是郝强和谷小芳这段时间忙着看四合院,潘富贵业务能力还是很强的,在后海这片儿,没人比他还熟悉每个胡同每家的情况,自住的,出租的,肯定不会卖的,准备出售的,他都心里有个地图,手里还有个本本,包括房子什么样的布局与条件,也在心里有杆秤。
合作过,还从郝强手里没少赚钱,潘富贵最近带着郝强和谷小芳看了几家待售的院子。大杂院也看了一处,谷小芳这才有机会实际感受到了差距好大。很多胡同里见面打招呼的邻居都是在这种乱糟糟的环境生活,难怪几个大妈看到两人住在独立四合小院都很羡慕。
这些天没少听潘富贵讲古,这些大杂院的来源,他说起来头头是道。
”“大杂院”的形成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阶段。大杂院,顾名思义,首先是大,其次是杂。“大”指的是地域,“杂”便是指居住者的成分了,一句话,大杂院是多户集居的院落。”潘富贵谈性很浓,郝强和谷小芳也是熟悉的老客户,不见外。
”最初晚清和民国开始那会儿就有了,那时候有的人家家境败落后,先租东房,再租西房,最后连耳房都租出去了,只留下北房自己住。有的房主将前院、后院划出租与他人,有的将房产全部卖掉,自己也变成了租住他人的檐下客。原先租住别人的独门独院,政局乱了,物价飞涨,租不起了。只好从租整座院子、租大院子改租为小院。从租几间房,改租一间房。居住条件逐渐降低,一所好端端的四合院从最早住一个家庭、一个家族逐渐发展到了两家、三家、四家……这些家庭关系复杂,五行八作聚集在一起,原来独门独户的四合院开始变成多户聚居的大杂院。”边从大杂院出来,潘富贵一边介绍。
”解放以后,由于所有制的变更,很多清代遗留下来的王府、宅院由私产变为公产。拥有许多房产的房产主纷纷低价抛售四合院。党政机关购买这些四合院后,除安排高级干部单独使用外,大部分作为机关工作人员们的住宅。一些大院就变为人员更为复杂、多户居住的大杂院。”潘富贵走了好远,说到了解放后的情况。
”随着原来四合院中的四五家院内子女相继成家而增至十多家,这十几家共住一个大院子,但不能共使一个厨房,使用一块共同存物的地方。于是院内住房越盖越多,房子越来越不成样子,慢慢的就没了“形儿”。”潘富贵摇头叹息,郝强和谷小芳听得津津有味。“潘叔,现在大杂院是谁负责出租?”郝强挺好奇看到的房主与房客的关系,好像相互很不客气的样子。
”这要从1958年开始“经租房”政策说起。国家对私有房屋纳入国家经营租赁,通过“运动”的方式将私有出租房,包括一些自住房,门道等附属建筑一并算入出租房。由房管部门统一出租、管理、维修,与产权人分享租金。私有房屋面积在15间225平方米以上面积房屋都要强制出租。”边在胡同里穿行,潘富贵边把其中的渊源一一道来。
”那时候开始公私合营, 政府来人说,你们一家人住那么大房子不合适,租给大家呗!都是革命同志,国家给收租,再然后 都是革命同志,你不可能撵人吧。 ”
对于潘富贵讲的大杂院的前世今生,郝强和谷小芳也算长了见识,但是买大杂院房子那就敬谢不敏啦!房主即使有产权,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住户也赶不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