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杨集“老子不干”
作者:碧海思云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大隋主沉浮正文卷第549章:杨集“老子不干”宴罢,杨广带着一群臣子在同明殿后苑散步消食,后于一座轩亭就坐用茶、奏对。

    杨广的才华自不必怀疑,然而杨二和那个李二一样,都有喜浮华、好大喜功的特点。区别的是杨二放不下贵族的面子和皇帝的身段,像李二杀功臣之前,还要呼天抢地、哭天哭这种事,杨广是万万做不出来的;虽然他在杨集怂恿之下、扶杨素灵柩出府了,而他当时也心甘情愿,可事后,却向杨集抱怨说他很别扭,老是觉得他的作为很假、很虚伪。

    但是同时,他却又很要面子、很好胜;做梦都想在方方面面上超越前人,而“修建隋云台”这种能够收买人心、体现皇恩浩荡、激励后人的工程,太对杨广的胃口了。他不仅深表认同,让宇文恺当作头等大事来办,还要求搞得规模大、气势宏伟壮丽。

    宇文恺现在肩负着开凿永济渠的历史使命,分身无术,只好惋惜的把这项收揽文武大臣、勋贵子弟好感的工程让了出来,并且向杨广推荐了何稠,认为何稠在城市设计和建设方面不如己,可是论起精凋细琢、机关学术、桥梁和大楼承重等方面,自己却是拍马难及。祭奠功臣的建筑群落若是由何妥修建,必能令所有人满意。

    杨广接受了这个建议,任命何妥为将作少监,令其在洛阳城内择地修建“大隋英烈祠”。

    “大隋英烈祠”的“硬件”好办,入驻“大隋英烈祠”的人选却难选。

    大隋人才辈出,功臣名将多不胜数,如果按照“云台二十八将”的标准来选,少说也有数百人,杨广可以授受数百人入驻“大隋英烈祠”,但杨集朝会上提到的李崇、刘隆、李充、李彻等人仅仅只是在局部战争中取得大功,如果拿他们和杨爽、杨素、韩擒虎等人相提并论,不仅不合适,而且还容易引起大纠纷、大混乱。

    对此,苏威建议道:“圣人,老臣按功绩分等级,按照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等方式来划分。”

    “可!”杨广是皇帝,对这种与“神”挂钩的划分方式,极为喜欢。

    高颎闻言,立即做出了补充:“圣人,‘大隋英烈祠’一旦建成、面向百姓开放,必将成为有志青年瞻仰功臣名将的圣地,为了确保它的神圣地位、及朝廷的公正和权威;各个等级,理当宁缺母滥。”

    高颎在军事、政务、改革等领域都有杰出成就,入驻“大隋英烈祠”的资格绰绰有余,但是老实说,他也不想与“普通将臣”同列一级,故而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当然,这个建议合情合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圣人,我有个疑问。”因为不是在朝堂之上,杨雄说话也比较随意,见众人看来,接道:“像虞则庆、贺若弼、王世积这种有功有过的人,能否入选?”

    杨雄这一问,众所呆滞。纷纷将目光看向上首的杨广。

    杨广也为难了,皱眉不言。

    虞则庆、贺若弼、王世积、燕荣等人在大隋开国之初,皆是决定性的人物;尤其是许多关键性的战争中,他们都是扭转乾坤的存在;可是后来,这类人在醉生梦死的生活中“堕落”了,犯下了不少“罪责”,因而被杨坚一一处死。

    对于这类毁誉参半的人,说是功臣,没错;说是罪人,同样没错。要是以功绩论英雄,他们绝对有资格列入“大隋英烈祠”,但论起品德、节操,却是万万不行的。

    选前者,不大对头。但若唯品德节操论,被朝廷评为贞洁烈妇的女人,品质比所有功臣名将还要高洁,但你不能将她们纳入“大隋英烈祠”,否则,“大隋英烈祠”便是一个笑话。

    “金刚奴,你怎么看?”杨广想不出两全其美之策,便把问题甩给了杨集。

    霎时,众人看看杨集!

    目光,耐人寻味!

    杨集明白大家为何如此,一切皆因他弄死了人见人厌的贺若弼一族;不过他还是讲出了自己的看法:“功是功、过是过,虞则庆、贺若弼、王世积、燕荣等人立下了大功,给大隋王朝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基础,他们也有才拥有腐朽、腐败的条件。”

    这下子,不光是臣子惊讶,便是杨广也感谢惊讶,他也以为杨集反对虞则庆、贺若弼、王世积、燕荣等人入选的,然而这个答复却颠覆了他想象。不过,他也没说什么,示意杨集继续。

    “他们的功绩,我们不能否定,而且很多人都知道;若是朝廷将他们撇开,熟识他们事迹的百姓,会认为朝廷‘大隋英烈祠’很小气、很片面,继而影响大隋英烈祠的公正和权威。”杨集说道:“我认为朝廷可以将他们列入‘大隋英烈祠’,但铭刻他们功过时,要实事求的讲;至于评说之言,则一字不刻,是非曲直,由世人评定。这样既能体现朝廷的气魄、气度,也能起到警示世人的妙用。”

    在对待毁誉参半的臣子的问题上,李二就表现得很大气、大度。哪怕侯君集反他要弄死他、哪怕张亮萌生造反异志,他也没有将这二人从凌烟阁二十四名臣上抹除。

    也因此,世人知道“人不能犯错、人不能犯罪,否则晚节难保”;世人知道“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便是王公大臣、开国将臣犯了错,也将受到相应的制裁”。而李二本人,也获得千古美名。

    相比之下,杨广他在这个问题上,就显得很小家子气了。

    杨玄感起兵造反之时,大隋“古老专家”卫玄掘了杨素坟墓、焚烧其尸骸遗骨,然后再将其祖茔铲平。虽说此举是卫玄“向士卒们表明必死的决心”;可皇族“也是”弘农杨氏一员,要是没有杨广默许、命令,卫玄敢这么做才叫有鬼了呢!

    当然了,杨集的老子杨爽也是一个粗暴的“郭氏古老专家”,不过他挖的、烧的,都是突厥人的先祖,目的是激突厥人去圣人送死,其目的和意义,自然和“卫玄”不同。

    众臣心中,比较赞成杨集这个说法,但是决策权在杨广手上,他不开口,大家也不好说什么。

    杨广皱眉思忖,半晌方才抬眸看着杨集,缓缓的说道:“可他们毕竟犯下了大错。”

    杨集目光灼灼的盯着杨广,沉声道:“可我大隋不是胡人为主的胡朝、不是野蛮的异族;也不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乱世。”

    杨广呆了一呆,霍然惊醒。

    胡朝、域外异族朝廷秉承唯功论、唯过论;民间信奉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理念,这便使各部之间纷争不断、战乱不休。

    关陇贵族何以如斯放肆?是强者为尊、武力至上的理念作怪。

    虞则庆、贺若弼、王世积、燕荣等人何以变得判若两人、肆无忌惮?是强者为尊、武力至上的理念在作怪。

    若他们刀刃对外,自无无妨;可他们对着的是大隋王朝、对的是皇帝宝座、对的是本国子民。

    这也是杨坚生前拼命复汉制、推汉礼、立汉律、铁面无私的深意和苦心。诚然,杨坚是以大隋王朝的传承为上,可大隋的利益与百姓一致,最终受益的,又何尝不是弱小的百姓?

    毕竟刀兵一起,最悲惨最可怜的群体便是普通老百姓,若是律法、汉家特有的道德观念能够约束所有国人的行为、让大家都能纪守法,百姓何至于饱受战乱之苦?

    杨广念及于此,已经赞同了杨集之见,他目光扫视众臣,沉声问道:“诸公以为卫王此见如何?”

    你这个当皇帝的,都动摇了,我们这些当臣子的,还能如何?况且,谁没有一点过错?就算自己是圣人,可自己死了以后,万一子孙犯下大错,自己的凋像岂不是也跟被移出“大隋英烈祠”、享万世骂名?

    所以大家起身,纷纷抱拳行礼,最怕子孙走上杨素子弟道路的高颎率先开口道:“圣人,卫王真知灼见、目光长远,臣无异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杨广闻言,点了点头,向高颎吩咐道:“高公品行高洁,又是主管礼仪的太常寺卿,进驻‘大隋英烈祠’功臣名将,便由你们太常寺收集,他们的平生事迹,务必罗列详实,以便群臣斟酌、考量。”

    这个老家伙为了家族传承,今早一大早就递了辞呈,铁了心要告老还乡。但杨广不想让他走,却又没有反驳的理由。

    这个任务,绝对是挽留他的最佳之法,因为这里头不仅与他身后名有关,还与他以往的同僚、部属的身后名息息相关。就算他不为自己着想,也得替昔日袍泽、部属考虑。

    高颎愣了一下,苦涩的拱手道:“老臣遵旨,老臣定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列出功臣名将名单。”

    杨广心下得意,脸上却一本正经的神情,大气一的挥手:“高公办事,我放心!”

    “谢圣人信重!”高颎明白自己走不了了,而且干的,又是一件得罪人的大事。

    选人过程中,那些不能入选的人,不满;列出名单以后,排位低的人感到不满;功绩大的人,要是觉得某个功绩的人与自己相提并论,也不满。

    所以,不管他怎么选、怎么安排,都会得罪人。

    不行,这口大黑锅,不能由他一个人来背、他也背不了,于是他向杨广拱手道:“圣人,大隋英烈祠乃卫王倡议,心中必有成熟的议桉、方案,老臣恳请圣人,让卫王参与进来,对太常寺进行监督。”

    杨集脸色一黑,冷笑道:“高公,我是凉州牧。”

    “卫王言之极是!”高颎认同了杨集的说法,接着肃然道:“可是除了凉州州,卫王还是检校兵部侍郎、右卫上将军、镇军大将军,选擢名将、大将,是应尽之责。”

    “我的实职是凉州牧。”杨集说道:“你说的那些,都是吃干饭的虚职,半点实权都没有。”

    高颎正色道:“正因为吃干饭的职务多,所以卫王你更应该多办实事,这样就能堵住悠悠众口。”

    “老子不干!”杨集冷然一笑,转而向杨广拱手一礼,道:“圣人,我不差钱、更怕麻烦。那些吃干饭的虚职,以及凉州牧之职都给我撤了,不管朝廷说什么理由都行,反正我不要脸。”

    众人:“……”

    杨广也回过神来了,心知这个任务不是什么“美差”,他啼笑皆非的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向高颎说道:“高公,只管列出单,以及相关人等事迹,至于能否入选,由群臣决断。”

    “喏!老臣遵命!”杨广这个‘承诺’,高颎喜欢,也就不再盯着杨集了。

    ————————

    【注:说李世民喜浮华、奢靡,不是诬告,而是有史可遁:一是李世民战败王世充,火烧洛阳皇宫端门、则天门、三大殿,登基不久,他令窦琎重修自洛阳皇宫,窦琎便修了更为奢华的。当时,李世民处处崇尚节俭,因此,惨遭魏征等人打脸,于是又毁洛阳皇宫一次,并让窦琎背黑锅。过了不几年,李世民又修了一次,规模更大、装饰更华美,西苑那个板块,就是在这时期扩充成宫殿的。而魏征主编的《隋书》,说杨广在修建洛阳皇宫的时候,穷奢极欲,但诸多素材实际是源自于李世民重建、摧毁、重建的洛阳皇宫。

    二是以孝敬李渊的名义修了大明宫,当时的李渊实际上病得快死了,但他修大明宫是出于“孝敬父亲”,别人怎么反对?不过他也享受不了大明宫,中途因为种种原因停工了。】

    2k

    【着重说明:这不是我在给杨广辩解,而是隋朝时期的洛阳城概况有史可查,对比一下唐洛阳城的概况,前后差别就出来。】

    【被封在小区里很多天了,连菜都买不到,请兄弟们投张月票、推荐票安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