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正文卷第700章:互坑:卫王言之有理,诸公言之有理百福殿偏殿,君臣继续谈话,议题仍旧与府兵有关。其实早在开皇十年,杨坚就对大隋军队和府兵进行了一次大改革。杨坚之所以在这时候改革军事制度,是有周到考虑的,因为在此之前要加强军事力量,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不便匆忙改革军制,以免影响统一大业的顺利进行,南陈现在亡国了、国家统一了,杨坚认为很有必要裁减军队、休养生息。
杨坚于是下诏说
这道诏书回顾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以来的历史背景,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府兵进行改革,令府兵士兵,使府兵与农民同属州县,并从法律上将兵民分治改为军民结合,最终完成了兵农合一,使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起来,成为均田制度下的军事制度。而在府兵的统帅方面,杨坚又沿用西魏、北周的十二大将军遗制,以十二卫为中枢掌管军事的管理机构。
十二卫分掌天下府兵、十二卫大将军为府兵最高将领,皆直接隶属于皇帝。十二卫大将军虽然是从西魏、北周的十二大将军之制演变而来,但是在杨坚手上又有重大改革:一是将禁兵、常备军纳入十二卫系统,通称,从而与西魏和北周时期府兵、禁军各自成为一体有所不同。二是把西魏和北周时掌握军队实权的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大都督、都督等等职务变成有名无实、高高上在的勋官,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的军权,从而使天下军队直接由皇帝掌握;虽然这是表面上的军权归中枢、实际并没有将军权全部收回,可却形成了一套完善而高效的军事管理政策,从而使大隋军队体系得到了规范。
这项重大的改革,在当时虽然表面大于实际,但是杨坚对府兵的改革、新体制的建立,却使府兵制和均田制紧密地结合起来,落实了兵农合一,而大隋王朝的武装力量也得到加强;在制度上,也实现了军事统率权集中于皇帝一人的目的,为日后的步步为营打下了基础。而杨坚所打下的政策基础,又被杨广继承和进一步创新。
杨广平定杨谅之乱、坐稳皇帝宝座以后,许多与杨谅眉来眼去的关陇贵族子弟都遭到了清算,而他们的家族生恐杨广对他们算总账,尽皆人心惶惶、惊惶失措,甚至有些人暗中联手,企图用暴力手段与杨广抗衡;然而占据主动的杨广在这个时候,却忽然戛然而止。把清算转成军事上的改革。
他不再刺激那些在威压下即将暴力的关陇贵族,而是在大业元年对官制进行轰轰烈烈的大改革,军事上的十二卫上将军、大将军如同三省主官一样,尽皆被他给虚化了,实权分别落到各卫的左右将军手上。当然了,杨广也不是全部虚化干净,比如说兼任左候卫大将军的兵部尚书段文振、李景、来护儿、吐万绪等心腹大将,仍旧是名符其实、大权在握的大将军;便是杨集的右卫上将军之职也是一个实职,只不过杨集长期在凉州任职,自己又不想管中枢军队,故而被他自己给虚化了。
关陇贵族各个门阀整体实力虽然强大,但是他们没有一个有能力驾驭一切的领袖,便处于一盘散沙的局面,当三大派各大门阀眼见杨广没有进一步的清算意思,便默认了杨广的改革。而杨广当年受限于紧张时局、同时又要迁都,便没有进一步刺激关陇贵族,所以他正式确立的十二卫四府制和杨坚的军改一样,同样是流于表面、并没有落实到位,甚至就连具体的职责和职权范围也没有明确起来。
但是大业元年借势创立的这项制度,却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早已被人们授受,
朝堂上的重臣、地方上的将领对些,也早已习以为常了。
鉴于原十二卫府的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品级高得不正常,杨广便又采用了的办法,把左右卫改为左右翊卫、左右备身府改为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府改为左右武卫、左右领军府改为左右屯卫、左右武侯府改为左右侯卫,加上新增的左右御卫,合称十二卫;而四府则为左右监门府、左右备身府。
而在更名契机,成立的十二卫四府的上将军品级从从一品调为从二品、正二品大将军调为正三品、从二品将军调为从三品,下面的中郎将、郎将品级也各降一级。与此同时,十二卫四府的职权范围也被他借机明确了,此后的十二卫分领天下府兵,而且十二卫还肩负着宿卫京城的使命,至此以后,十二卫和皇帝掌控的骁果军正式进入居中御外、卫戍京师的阶段。
至于四府则不统府兵,他们主要是环绕在皇宫四周、保护皇帝和皇宫的安全,其中的左右备身府负责侍卫皇帝、左右监门府分掌宫殿门禁,加上兼领的左右翊卫,日后的构成皇帝嫡系中的嫡系。
与十六卫府职能相类似的是负责东宫宿卫、听命于太子的十率,东宫十率分别是左右卫率、左右宗卫率、左右虞侯率、左右内率、左右监门率,每一率的常备兵力定额是三千人。前面的六率和十二卫一起,分掌天下六百五十七个军府的府兵。
而东宫十率经过杨广这么一安排,杨昭这个太子的军权比起前太子杨勇和杨广都要重。这其实也是杨广鉴于自身成长所给予太子的锻炼的机会,要是太子连兵都不会带,日后如何继承大隋江山?又如何制约得那种桀骜不驯的将军?
听完杨广提出的整改方案,包括杨昭在内的所有人,全都不约而同把目光看向了杨集,认为又是他所折腾出来的方案。
迎着一双双看过来的眼睛,杨集心说关我卵事啊!不过他也知道自己臭名远扬,哪怕出声否认,想必也是没有人相信。
然后他也索性和大家一样,摆出一副惊讶表情。
事实上,杨集也蛮惊讶的,从今天早朝以及刚才的表现来看,杨广这些改革分明就是临时起意的手笔,然而就在这个短短的时间之内,他竟然立刻拿出一个十分完善的方案,他这份心智和急智,着实是让人佩服之极。当然了,杨广也许早就有了这个打算,只不过缺乏的是一个宣布的契机,而现在,显然是正当其时。
正如杨集所料,杨广觉得单靠十二卫府遥指天下府兵是不够的,而且职权不太明确、各自掌控的军府过多,这很不利皇权的稳定,于是决定正式把增改为。而经过他这么一改、一明确,那么四府就正式从十二卫剖离出来了。
事实上的八卫管天下府兵的实情,也因此暴露于大众之下。在这时候,他再增设左右御卫、拆分原左右领左右府、扩大东宫六率的权力,那么府兵的顶级机构就等于多出十个。
裴矩暗呼一声,杨集仅仅只是提出府兵的优劣之处,皇帝便立刻窥准时机,以成立的、来分的军权,掌管府兵的军权也从之前的八份分成十八份。日后的东宫六率所掌管的骠骑将军府或许不如十二卫多,然而即便是各掌三五个,那也是夺了权的。而太子一旦正式接手那些统辖下的骠骑将军府,他又怎么可能不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换成自己人?
只要太子和他的幕僚深谙皇帝之意,提议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换成非关陇贵族将领,那么对于关陇贵族而言,就是巨大的损失。
杨广见到大家都在默默的思索
着,便出声问道。
这里并不是正式的朝堂,更没有什么品级高先发言的讲究,眼看着高颎有说话的打算,裴矩便站了起来,他先是认同了杨广的设想,接着又说道:
众将官闻言,尽皆无语:
你裴矩把这些泛泛而谈的内容都说了,是不是表示接下来的得罪人的实事,你就不用说了?
对于裴矩这番话,杨广却是十分满意:经裴矩这么一说、一附和,他的改革方案就变得充分正当、合情合理、让人心服了,更重要的是,裴矩十分及时的给他递来了一把刀,便于他狠狠地砍向臃肿不堪的府兵。
他看了苏威、高颎一眼,便直接问了起来,尚书令杨集、黄门侍郎裴矩已经先后发言了,你俩作为尚书省事实上的主官,是正宗的百官之道,你们总不能没有一点表示吧?
左仆射苏威能力强,也很擅长和稀泥,再加上他管的是吏、民、礼三部,凡是与军事有关的事情,都与他关系不大,于是起身拱手道:
听了这话,杨广眉头不禁皱了一下;虽然他知道苏威是什么德性,但是苏威这番话还是让他感到很是不满,不过对的理由也很充分,此时也放过他了。目光看向了主管兵、刑、工三部的高颎,直接就问道:
高颎虽然也是一个老女干巨滑的人,不过军事乃是他的职权,而且他也不如苏威圆滑,闻言便起身道。
杨广神色稍缓,点了点头道:
高颎应了一声,一本正经的说道:。」
一听到高颎此番话,杨集顿时脸都黑了。
裴矩先时仅仅只是说;你高颎倒是好,竟然当复读机,直接把府兵的缺点背诵出来了,而经过你这么一说,那么你接下来说的改革理由和必要性,就是因为我杨集了,最后得罪人的人,还他ning的是老子。
信不信,老子把你女儿给睡了?
你信是不信?
杨广的脸色也有些不太好看了,这些人在开场之前,都要加上一句,这不是打算将我家金刚奴架上火上烤吗?
一个二人都这样,朕要你们何用?
说到这里,
高颎向杨广拱了拱手,又肃然道:
杨广冷峻的神色稍微缓了一缓,高颎能说这话,这还差不多。
杨集窥准时机,立刻起身道:
说着,杨集冷冷的睨着众人,心说好处你们捞,责任却让老子一个人来扛,凭什么?不就是坑人吗?老子也会。你们坑老子,老子就把所有人都拖下来。既然得罪人,大家一起得罪人好了。
如果要死,那就一起死好了。
高颎听得面如锅底:
麻辣隔壁的,你小子这么坑老子,信不信老子把女儿送到你府上?
裴矩:
众人:
杨广差点笑死,就应该这样。
他就喜欢这样的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