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玄云翼梅园结义,小门墩初说三国。
作者:胖大马   开局养个娃,浪翻异世全靠他最新章节     
    这是门墩儿今天第二次以这首【临江仙】作为定场诗。
    之前听过一次这首词的茶客,无不动容。
    只因虽是同一首词,二者前后意境却绝不相同。
    第一次,众人听出了词中的慷慨悲壮。
    第二次,众人在感受到苍凉悲壮的同时,又听出了豁达淡然。
    既有历史兴衰之感,又有人生浮沉之慨。
    这绝不是一个十几岁的娃娃所能拥有的人生感悟。
    门墩儿在第二次吟诵之时,表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和豁达的胸怀。
    “是张英杰张先生,真正的净街王。”
    “净街王”李德广再次听到门墩儿的这首【临江仙】,想起了许久之前,在南征镇评书门的一位传奇人物。
    那就是“神拳无敌”张英杰张先生。
    只不过那个时候,他在评书门的诨号正是“净街王”。
    彼时,上自官府乡绅,下自贩夫走卒,没有人不知道他老人家的。
    只要是张先生说书,整条大街上空空荡荡,空无一人。
    都去听张先生说书了。
    这也是张先生“净街王”称号的由来。
    张先生长枪袍带讲《列国演义》,短打公案说《小五义》,
    他是唯一一个长枪、短打,无不擅长的说书先生,一直是评书门的传奇。
    自张先生离开后,许多年,南征镇再没有出过一个“净街王”。
    李德广当初有幸看过张先生的表演,曾向张先生多有请教。
    多年以后,这才技艺大成,获得这个“净街王”的称号。
    张先生在表演的时候,有时候就会用到这首【临江仙】作为定场诗。
    之前门墩儿第一次讲,他还没品味出其中味道。
    第二次听,仿佛看到了张先生的风采。
    门墩儿也正是受到李德广的启发,想起师父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
    又想起他对自己的言传身教,这才跨越了年龄经历,真正品味出这首【临江仙】的内涵,得到师父的真髓。
    “叮,领悟说书技能,技能升至宗师,”
    “叮,悟性,见微知着,醍醐灌顶,技能发动,领悟技能神龙八音。”
    “神龙八音:音律类技能,具体功效,自行发掘。”
    门墩儿听到提示后,在识海中,一句“挖槽”,脱口而出。
    “说书怎么会和音律搭上边的?我特么天生的五音不全,不然这个技能也不会一直无法入门。”
    门墩儿自己都被这毫无逻辑的提示给惊呆了。
    评书与音律不能说毫无关联吧,只能说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关系。
    “这特么的什么跟什么,也太魔幻了吧!”
    门墩儿百思不得其解,刀哥却是嘿嘿一笑,“基操,勿六。否极泰来,你以为闹呢?”
    门墩儿懒得搭理他,醒木落下,本是清脆明亮的声音忽然变得低沉沙哑了起来。
    “第一回:鞭督邮玄德走冀州。”
    “话说大夏高祖刘季,斩蛇起义,建基立业,一统了天下。”
    “传位到了东夏后期桓帝刘超继位。刘超很年轻,当时是外戚专权。”
    “外戚是干什么的啊?就是皇上的亲戚啊。皇亲国戚嘛。也就是皇后皇太后的娘家人。”
    “这些人相当厉害,谁也惹不起。”
    “后来皇帝长大了,他就想依靠身边的那些宦官……”
    门墩儿嘶哑的嗓音,让整个评书充满了历史感。
    使得茶馆众人,立刻沉浸在那三国故事情境之中。
    小石头、范长青二人,见高高胖胖的门墩儿站在方桌之后,说起故事来,口若悬河,眉飞色舞。
    他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莫名的光彩,引人注目。
    二人异口同声地说道:“我也要这样……”
    说完二人互相看了一眼,小石头【哼】地一声,扭过头去。
    范长青却是笑脸相迎,待小石头扭过头去后,重新把目光集中在门墩儿的身上,一脸崇拜。
    “这几个太监,无恶不作,肆无忌惮,横行无忌。”
    “当时,让他们给闹得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这可真是,官逼民反,各地农民纷纷起义。”
    “那起义军都用白巾包头,用四句话作为起义的纲领,”
    “列位若问,哪四句话啊?”
    “苍天已死,白巾当立。大夏赴死,天下大吉。”
    “徐州,青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大夏九州,有八个州,起义了。”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巾起义。”
    门墩儿用白话般的语言,将故事讲的深入浅出,高潮迭起。
    众茶客听得大呼过瘾。
    直至最后,门墩儿祭出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大法。
    众茶客依然还沉浸在门墩儿的故事之中。
    “那玄德去了冀州,到底有没有被朝廷赦免鞭笞督邮之罪?”
    “嘿,我就喜欢他们哥仨于梅园结义,遍地花开的故事。”
    “报国杀敌,大丈夫当如是也!”
    “到底是云长武艺厉害,还是翼德手段高明?”
    “我觉得玄德也是很能打的!”
    众人议论纷纷,直至门墩儿坐回方桌才若有所觉。
    雷鸣般的掌声,如潮水般响起。
    “好!”
    “今日可来着了,这位小满先生厉害。”
    “满先生就满先生,为何要加个‘小’字?”
    “有道是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满先生当得起先生二字。”
    待得门墩儿坐下,李德广先冲他竖起了大拇指,又低声问道,“不知老弟可识得张英杰张先生?”
    门墩儿一拱手,“不敢欺瞒老哥,那是先师。”
    李德广得知张英杰已经仙逝,一脸扼腕,摇头叹息,直道天妒英才。
    门墩儿见李德广深情不似作伪,细问之下,才知道师父早年在南征镇说书的时候,曾指点过李德广。
    这也解开了门墩儿为何在李德广身上,见到有师父影子的疑惑。
    就在几人交谈之时,伙计领来一位茶客,是督军府上的管家,此次专程来找李德广李先生。
    原来后日郑督军的五姨太回乡省亲,准备在南征镇太白居大宴宾客,特来邀请李先生登台献艺。
    门墩儿听闻此言,眉头一皱,看向刘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