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想浑水摸鱼
作者:空心泪   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最新章节     
    刘禅看着耍猴戏一样的朝会现场。
    当即忍不住紧紧蹙起了自己的眉头。
    朕不就是想推广下“科举制”嘛,这些大臣至于如此应激吗?
    想到这里,刘禅找了个借口悻悻结束了朝会。
    但回去之后,刘禅将丞相诸葛亮、太保刘琰、侍中蒋琬、中书令费祎、兵部尚书董允、户部尚书来敏、礼部尚书尹默悄悄叫到了养心殿。
    这几人除了皇叔刘琰和丞相诸葛之外,其他人皆是刘禅原太子府的老班底成员。
    刘禅将这些人叫过来,是完全出于对他们的信任。
    换一句话来说,这些人都是刘禅的绝对心腹之臣。
    养心殿内,刘禅背着双手看向众人冷声问道。
    “说说吧,刚才究竟是怎么回事?”
    “众卿为何反对朕的‘科举之法’?”
    刘琰听到这话当即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
    其他人见状当即侧目相望,但却没有一人敢出声斥责。
    原因无他,只因他是唯一一个,比诸葛亮资历还老的大臣。
    这刘琰乃是鲁国人,为刘备早期班底成员之一。
    因与刘备同姓,又善谈吐,故深得厚遇,随从周旋,常为乘客。
    刘备称王后拜中军师后将军,称帝后拜车骑将军,封都乡侯。
    但他不理国政,奢华奢靡,侍婢君主,声色犬马。
    刘禅继承帝位后,将其改封为太保,赐爵卫国公。
    “皇叔何故发笑?”
    刘禅一本正经的转头看向刘琰问道。
    刘琰见皇上龙颜不悦,当即收起了嬉皮笑脸,而后绷起脸缓缓行礼回道。
    “启禀陛下,老臣是笑这些后辈不厚道!”
    “如此浅显之理,竟无一人告知。”
    “别人也就罢了,没想到孔明竟也……”
    说到这里,刘琰转头瞥了一眼诸葛亮。
    诸葛亮见状当即微微蹙眉起来,但最终张了张嘴却没有接话。
    刘琰看后立刻又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
    但笑后没多久,他就察觉到了刘禅异样目光。
    于是他立刻假装咳嗽掩饰尴尬,随后清了清嗓子慢慢解说起来。
    “其实……这也算不得什么秘密!”
    “与其说是秘密,不如说是一种共识。”
    “是天下各大氏族之间的一种默契!”
    “那便是……便是学识垄断!”
    此言一出口,刘琰彻底扯下了士族们的遮羞布。
    现场诸人,无论是诸葛亮,还是蒋琬、费祎等人,脸上呈现出一丝拘谨。
    他们不是为遮羞布被扯下来而拘谨,而是为了猜不透皇上的心思而忐忑!
    要知道,皇上的态度可直接影响各大家族的未来。
    如果他真是铁了心推举科举之法,那知识将不会在垄断在士族手中。
    知识的大范围普及,意味着百姓眼界将得到提升。
    届时,他们这些士人就很难再糊弄那帮布衣了。
    刘禅听完刘琰言论后,当即忍不住打了个激灵。
    这个时候他才终于想起来,现在不是他的大唐时代,而是更为愚昧的汉代时期。
    这个时期统治阶级还没开创出科举制度,还使用着较为封建、落后的举荐和征辟制度。
    想到这里,刘禅当即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随即,他看向刘琰挤出一丝微笑说道。
    “多谢皇叔提点,朕当真是受教了。”
    为了不把戏演穿帮,李世民只能再装一次。
    毕竟没谁会和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一般见识。
    刘琰闻言连忙抱拳行礼,而后乐呵呵站到一边去了。
    诸葛亮见状刚想上来打圆场,却不想刘禅缓缓起身再次开口说道。
    “看来是朕思量有所不周,但科举之制势在必行。”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当即集体蹙眉起来。
    难道皇上真要跟动全天下士族们的糕点吗?
    要知道,上一个敢这么干的人可是王莽!
    他的结果如何,皇上不该不知才对。
    想到这里,众人赶紧开动大脑组织语言。
    他们可不愿看到刘禅重蹈王莽的覆辙。
    可众人还没想到这么劝,刘禅那边却再一次开口说话。
    “遥想往昔,早有秦孝公嬴渠梁,图强改革,广纳天下英才,才后有之强秦,终促成始皇天下一统!”
    “今夕,贼魏初建,曹孟德亦不拘一格用人才,才有了当今的雄魏力鼎汉、吴!”
    “这足以说明,人才乃为强国之本!”
    刘禅这话说完,众人当即若有所思起来。
    道理是这个道理,大家也都懂的。
    但是你不能站在所有士族对立面!
    士族除了拥有金钱、土地外,最为珍视的便是独享知识。
    知识即权利,权利即所有!
    科举制于国可能是好事,能网罗更多的人才为皇上所用。
    但这也意味着,朝廷要将更多的官职分给寒门与庶民。
    这不就等于让他们把权利分出去了吗?
    这和要士族的老命有什么区别?
    众人越想越为刘禅忧心,于是纷纷抬手抱拳准备劝言。
    但就在这个时候,刘禅再一次开了口。
    “科举之制,乃是寻捡遗落民间之才,此举于国大利!”
    “但士家之才,亦要倾力培养,那才是强汉的根本之基!”
    话听到这,众人刚张开的嘴当即同时闭上了。
    皇上这想通了?
    等等,不对呀!
    他还是要搞科举啊!
    这矛盾不还是存在吗?
    众人还在疑惑时,刘禅便开始讲解起了新式教育。
    刘禅口中的新式教育,其实就是之前提过的唐朝人才培养机制,即中央官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专学的选拔机制。
    当众人听说,进入中央官学只能通过父辈的官职大小所决定;知道国子学的学生为国公或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听说太学的学生要为武官五品以上及郡县公(爵位)的子孙;晓得四门学的门槛是文武七品以上低级官员的子孙;以及八品以下低级官的儿子和擅长某一专科的庶人(平民)学者只能进律学、医学、算学等专科学校时,瞬间所有人脸上都洋溢出了惊喜神色。
    原来皇上思虑得如此周全呀!
    如此一番盘算下来,那些高等知识,不还是依旧掌握在士族手中!
    如果当真是这样的话,那科举制与察举制也没太大区别嘛!
    想到这里,众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去。
    不,不是所有人都放了心,只有诸葛亮一人还在蹙眉。
    因为他已经看破了刘禅的语言陷阱!
    皇上这是在偷梁换柱,欲想浑水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