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南回来的速度很快,来回还不到两个小时,就换好了二十块钱的全国粮票,也没有往家拿,直接去了知青院给了林德忠。
有意思的是晚饭以后,大队长杨保国带着杨新和他母亲找了过来。
也是为了换粮票。
大队长杨保国:“咱们大队上有全国粮票的不多,我们也去找过了,换到的也不多。刚才我们去找了林知青,想问问他需不需要,没想到林知青说已经跟你们换好了,这才厚脸皮找过来了。
杨新是我本家的亲侄子,这孩子不容易,我们就想着过来问问,你们还有没有多的全国粮票,再跟我们换一些行不?”
这话说的杨保国其实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刚才林知青已经说了,宋颂他们有的都已经换给他了,林知青没说后来刘正南又想办法给他多换了不少粮票的事情。
杨新母亲也在旁边搭腔说:“是的 是的,我们家杨新就是从小身体不好,去医院查了肠胃弱,所以我们想着多换些粮票给他带过去,到时候好换一些精细粮食来吃,他也能舒服一些。”
杨新则是站在旁边,低着头不说话。
宋颂有些奇怪,这可不像是金花婶子跟她们八卦的时候,说的杨新的形象。
在金花婶子嘴里,杨新除了孝顺脑子好以外,还很能说会道,跟现在这个锯了嘴的葫芦十分不符。
对于大队长和杨新母亲的请求,刘正南也能理解,当即就说:“我们手上是没有了,您要是不急这几天的话,我明天打个电话回去,请家里人那边帮忙弄一些过来,要是时间着急,我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刘正南当然不会傻乎乎的说自己在公社有路子,用家里做借口最合适不过了,他也相信林知青不会明说他后来给他换票的事情。
听到前半句话的时候,杨新母亲心里还有些失落,本来这次过来就是碰运气的,没有也没办法。
但是没想到峰回路转,刘正南后面的话当即就让她高兴起来了,都不用大队长搭腔,直接说:“不急不急,他们也没这么快出发。”
大队长:“是不着急,他们还有大概十天左右才出发,这会儿车票都还没下来呢。这件事情,就麻烦刘知青你上上心了,等回头我叫杨新给你把钱送过来。”
他们这次出来带的钱不多,又因为在村里换了一部分了,所以手上已经没剩几块钱了。
刘正南摆摆手,笑着说:“不着急,我明天先去公社给我家里打个电话问问什么时候能弄来,钱到时候在说。不过你们预计换多少?我好跟家里说一声。”
刘正南跟杨新家不熟,所以对于杨新家能出多少钱买粮票心里没有底,还是先问一问好。
大队长和杨新母亲对视了一眼,杨新母亲才说:“我们家还有点东西,你看看能换多就换多少。”杨新母亲伸出手,比了一个五的手势,意思是五十块。
这个数额倒是超出了大家的意料,刘正南愣了一下,就回过神来,点头说:“好,那我明天打电话跟家里说一声,尽量给你们弄够数量。”
他一边这么说着,一边打量了了一下杨新和他母亲。
杨新从进门以后,就一直保持着低头不说话的模样,而杨新母亲,则是满脸喜色。
又跟他们客气了几句,大队长就带着杨新和杨新母亲离开了,临走的时候还留下了六个鸡蛋,算是跑腿费。
刘正南没拒绝,收下鸡蛋就把人送出了院子。
第二天就装模作样去了一趟公社邮局打了通电话。
只是在去公社的路上,意外碰到了杨新。是在村口没几步路的一个小林子旁边。
杨新是专门过来等刘正南的。
他也是直接开门见山说了自己找来的原因。
杨新:“刘知青,我能不能麻烦你件事情。”
刘正南:“什么事情?”
杨新沉默了一下,才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看着刘正南的眼睛,说:“一会儿你能跟我妈说,全国粮票换不来行吗?”
刘正南好奇,问:“为什么?虽然你妈妈要的不少,但是我家那边还是弄的出来的。”
刘正南看杨新这副模样,心里才想应该是有什么隐情。只是他不知道原因,也不好决定帮还是不帮杨新。
杨新听了刘正南的话,脸色有些不好,又犹豫了一会儿,才说:“我家不富裕,我妈昨天说的那笔钱,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我姐要嫁人收来的彩礼钱。要是都换给我了,我家就不剩什么了。”
剩下的话,杨新没有继续说。
杨新:“我去了学校,也是有补贴的,吃的差一点没关系,但是我姐结婚要是没有钱可不行,而且都给了我,家里就没钱了。”
这话倒是刘正南没想到的,就算杨新没有细说,他也能想到杨新家现在的情况了。
估计就是为了想让杨新在学校过的好一点,家里就想尽办法凑钱,哪怕是用了女儿的彩礼钱也在所不惜了。
刘正南没办法评价这件事情是好还是不好。
但是刘正南还是比较欣赏杨新的态度的,他没有理所应当的觉得这些都是应该的,也没有在昨天杨新母亲找过来的时候闹着说不要。
这私下过来找他,让他说换不来票,那就是现实问题强求不来的,到时候就换不票了,就不用散尽家财就为了让杨新吃好了。
刘正南只能说,杨新还是太年轻了。
全国粮票又不是只有自己能换,自己这边换不了,杨新母亲和大队长肯定还会找其他途径换的。
刘正南回视杨新,直接告诉了他,这件事情求自己没用,只能他自己跟家里沟通好,不然谁都帮不了他。
他拍了拍杨新的肩膀,说:“公社我还是要去的,全国粮票是肯定要换的,但是换多换少,就要看你们自己商量了,你好好跟你妈说一说,总会说通的。”
说完,他就继续往公社的方向走过去了。
刘正南觉得,就按照杨新妈妈昨天那个样子,估计全国粮票还是要换的,哪怕不多换,自己也是要备一些在身上的。
三天后,也不知道杨家人内部怎么沟通的,最后还是找刘正南换了二十五块钱的粮票。
来换粮票的时候,大队长和杨新母亲都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原先是他们先提出来换五十块钱的,这一下子砍了对半,他们还是怕刘正南不高兴的。
来的时候,杨新母亲直接背了一背篓的菜,一进门就直接把菜卸在了院子里。
白月华:“婶子你这是做什么,快拿回去吧,这也太多了。”
白月华一边说一边就要把菜给人装回去。
杨新母亲挡住了白月华的手,说:“这些不值什么钱,粮票的事儿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呢,我们家也没什么值钱的好感谢你们,这些菜都是自家种的,给你们拿些来尝尝。”
说完这些,她又从口袋里拿出来一沓钱,五块一块几毛的都有。
这些钱都被叠放的整整齐齐,边角也压的平平整整的,不难看出它们平时都是被怎样仔细对待的。
杨新妈妈把钱递给了刘正南,说:“这是二十五块钱,我家那小子非说五十太多了,死活不要。”
刘正南接过钱,认真数了一遍,确定数目没错,也让白月华拿出了它们事先准备好的粮票。
把足够数目的粮票递给了杨新母亲,她也是方面点清楚了,才松了一口气,放心地把票贴身收好。
宋颂是在杨新母亲离开以后才回来的,她一大早跟着村里两个小姐妹去了山上摘菌子。
昨天晚上看剧,突然馋了菌子火锅,刚好这段时间下了点雨,山上出了不少菌子菇子的。(是的,没错,就是有风的地方的菌子火锅,人去不了,馋还是很馋的。)
白月华简单跟宋颂说了刚才 家里的发生的事情,宋颂也没想这么多。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在当下社会是非常贴切的。
宋颂自己过的不差,但是也没有那么大能力让大家都过的好,所以她看的很开,不会因为自己穿越了,就觉得自己应该是救世主的存在。
晚上大家开开心心吃了顿菌子锅。
虽然不是云省那边正宗的,但味道也不差。
半只鸡切块儿焯水,空锅煎出鸡皮里的油脂。用调料简单炒制一下,然后加凉水加去腥三件套焖煮,等鸡肉味道焖出来,再加洗干净撕成小朵的菌子。
六七种新鲜的菌子香菇,配着鸡肉肉汤的汤底,还有杨新母亲送来的新鲜蔬菜,一顿吃的大家差点扶墙出去。
菌子火锅跟宋颂穿越前吃的那些辣锅番茄锅不一样,吃的就是菌子的鲜美味道,没有牛肉羊肉也非常好吃。
除了菌子火锅,他们还蒸了两条腊好的猪尾巴切来吃,再配了道拍黄瓜。
几天后,村里敲锣打鼓送走了两个大学生,然后热闹了几天的村里就又恢复 了往日的平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过的很快,一下子就入夏了。
今年的夏天比往年热了点,有的时候宋颂半夜都会被热醒,然后屁颠屁颠的进空间睡觉,毕竟空间里四季如春,温度常年不变。
自从入夏开始,基本就没下过雨,天气十分闷热。再加上村里不通电,宋颂连电风扇都用不了。
现在的温度,每天上工都固定成了只要上半天就行,下午都不用去,太晒了,就连村里人都吃不消下地,就更别说他们这些半路出家过来的知青了。
今年村里也有了些变化,在不知道谁的建议下,村里牵头办起了养猪场,规模不大,除了公社每年固定的份额以外,他们另外又养了15头猪。
虽然比不上隔壁公社的那个养猪场,但也是算他们红旗公社独一份的。
大队长提起要办养猪场的时候,不少人都持反对态度,宋颂倒是投了赞成票,不为别的,她是单纯觉得这件事情是可以做的,反正猪不需要她养,赞成一下也没什么。
是的,不需要她养。
在最开始大队长想要办这个养猪场的时候,就私底下来问过宋颂,问她要不要进养猪场上班,大队长觉得养猪比上工轻松多了,每天还都是满公分,不过被宋颂当场就给拒绝了。
宋颂觉得自己虽然很爱吃肉,但是她不爱养猪,甚至是闻到猪身上的那股子骚味,她都会远远的避开。
最后这份工作,被村里一户死了男人,一家子寡母带着四个女儿的人家接下了。
那家人过的比较苦,四个女儿有两个年龄都不小了,就因为家里穷自己长的一般,所以婚嫁比较困难。寡母身体也因为早年连续生产生坏了,平时还要一直吃药,所以嫁女儿就更难了。
毕竟谁家也不希望娶个媳妇还要拉扯媳妇的娘家。
大队长和支书一遍遍得跟村里人解释办厂的好处,还承诺要是成了年底多杀一头年猪还能多分几斤肉,村民们有了实际好处的承诺,才同意了办厂。
养猪场也不是也不是这么好弄的,选址、批手续、建造猪场,所有东西都是大队长和支书一点点跑下来的。
等手续证件都明白了,猪场都建好了,也快入夏了,又着急忙慌去隔壁公社买来了小猪仔,一些才慢慢走上了正轨。
猪场离宋颂他们家远,平时上下工也不会路过,所以宋颂还真的没去看过,不是她不好奇,是好奇抵不过生理反应。
她在小猪仔进场以后,曾经试图去看过,但是还没靠养猪场大门,,就被小猪仔们的 屎臭味和猪骚味熏了个不行,然后毫不犹豫的转头离开了,心里还发誓打死也不会靠近这里。
日子就这么一下到了7月份。
天气是越来越热了,宋颂下地干活甚至都要更远的避开养猪场的方向,她总感觉走到哪里都能隐约闻见猪身上的骚味。
这件事情被李桃他们知道以后笑了很久,他们是去养猪场看过的,人家四姐妹把养猪场打理的不要太干净,每天每个猪圈都要打扫两遍,隔几天还要用水洗地,就为了能让猪猪们住上干净的猪圈。
哪里就有宋颂说的味道这么严重,反正其他人都是没闻到的,最后只能归结于宋颂嗅觉太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