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贞百里得了县试案首,徐闻也亦中了第三名,二人俱都进了甲等前十,按县试惯例,甲等不必参加复试,只需参加最后第四场的面试即可且不用担心落第。纵是最后一场面试考的不好,亦不会被刷下,仔细一想便能明了,县令自己选的甲等考生,若是再被刷下来,县尊大人的面子往哪里放呢?岂不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脸?故而虽面试是县里教谕来主持,二人也并不担心落榜,既然稳稳的过了县试,便可放手准备接下来的府试了。当然现在两人亦不敢怠慢,还需备了礼物赶紧去县衙谢恩才行。
命人拿出早就采购的礼物,又带了此次县衙发的名次红贴,到了县衙,见着周县令,郑重行过谢恩之礼,又依着惯例拿出四色礼物并一封五两银子的谢银。周县令也不矫情,让人收了礼物,留着两人喝茶聊天。随后此次中了县试甲等和乙等的考生们陆续都来谢恩并送上了礼物,甲等考生俱是四色礼物并五两银子的谢银,乙等考生则是两色礼物并三两银子的谢银,这些都是县令的合法收入,旁人也说不得什么!周县令又摆了酒席,与众人祝贺!直到下午方散!却单单留下了苏贞百里。
县衙旁的签押房里,只苏贞百里和周县令二人,苏贞百里坐在下首,周县令坐在上首,两人闲聊了一阵,周县令问道:汝可有表字?苏贞百里心中知道他的意思,却老实回答道:小子进学晚一些,日常又是在家自己温习,都是些野路子,上不得台面,虽已十六岁,尚未有表字,惭愧惭愧!周县令微微颔首,以手捻须道:如今你得了案首,依例府试是必过的,称一声学生倒也无妨!不用惶恐!苏贞百里忙称是,自称已从“小子”变成“学生”,孔子云:名正则言顺。既然是“学生”了,那么周县尊给苏贞百里取个表字顺理成章了,傍晚时分,客栈中的苏贞百里看着周县令手书的“九如”二字,脑袋一阵阵懵逼,《诗·小雅·天保》有云: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字如其人,这得多大的期望啊!自己貌似和周县令不熟吧?加起来一共才见了两面而已,给自己起了这么个表字,实在是有点骇人呐!有道是长者赐不敢辞,既然已经这般了,自己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不过自己也不算吃亏,周县令好歹是二甲进士,正经的翰林出身,虽现在被贬黜了,但仕林中的名头还是挺响亮的,以后自己入了仕途想来儒家子弟也不会排挤自己!
匆匆又过了三日便到了县试面试的日子,初来时有近千人参加县试,现在只剩下百十人,竟有九成被淘汰了,可见科举竞争的激烈!面试本就是走走过场,是故考生们都很放松。虽县令,县承和本县的教谕都会参加面试,气氛反而热闹多一些,少了些严肃性!考试地点也改成县学后面的花园中,就着地势,摆了十二桌简单的酒席,每桌不过上了四果碟四冷盘并六个热菜外加两壶保定的烧酒,十人一座,正好坐得下!题目也简单之极,每人做咏竹诗一首,这次不限韵脚,全靠自由发挥了!有几个八股考的差但自认为才情极好的考生心中欢呼雀跃,誓要拿了这面试的第一,好好在县令面前露露脸!作为案首的苏贞百里自然成了大家心中公敌!至于第二名的王家子弟,自动被大家忽略了,众人清楚,第二名不过是个草包,靠了县令大人的照顾才得了甲等第二名,纵是赢了他也不光彩,反会被县令大人看轻,所以将不满皆对准了苏贞百里,席间很是有几人上来言语挑衅的,都被徐闻给挡了回去。此番情形让苏贞百里心中一阵火大,心道不过得了个县案首,却成了众矢之的,今若如不能压服在场众考生,只怕日后少不得要生出事非来。他却忘了自古文人相轻,又云武无第一,文无第二,兼之周县令私下也夸苏贞百里诗才惊艳,乃世间少有的才子,凡此种种早叫众人不服了!借此机会自然要打压一番了!周县令神目如电,自然看出了其中端倪,却不插手。有意要看看苏贞百里如何应对!县承虽是举人出身,但人老成精,况且只是个陪考的,眼见县令不出声,自然也乐得做壁上观!教谕却是与考生一样的心思,对这个半路冒出来的案首甚为不满,本来已答应了王家做案首的,半路却被此人夺了去,连带着自己也落了面子,眼见众人为难苏贞百里,心里甚至妥帖,又暗中推波助澜一番,务要让苏贞百里出个丑不可!以泄心中之气!
众人磨刀霍霍,各个苦思冥想咏竹诗,又因着人数众多,若每人一篇,仅评阅时间就不知几何?故限时一炷香做完!以节省时间!倒是苏贞百里神色平静,待到县承大人说道开始,拿起纸笔一蹴而就,不过十数个呼吸便已经完成交卷,惊得众人下巴掉了一地,有些考生手中的笔不过刚沾了墨汁,还未落笔呢,眼见案首已经交卷了,更是心中大急,反而思路堵塞,刚刚构思的词句就更加无头绪了。县承大人笑呵呵接过苏贞百里的诗,看了一眼后,便是一怔,收敛了笑容,整了整衣冠,郑重行了一礼,口称:受教了!苏贞百里赶紧回了一礼,连称不敢!待到周县令接过诗稿,便见纸上写着:《咏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待到旁边的教谕凑了过来,见了诗稿的字,先是一惊,暗自赞了声好字!又见了诗句,心中便熄了挑衅的念头,默然不语退回席中!过了约莫半盏茶的功夫,周县令方才回过神来,叹息一声,说道:却是我高攀了!向着苏贞百里行了半礼!慌得苏贞百里赶忙侧身一旁,不肯接受!
随后诗稿在众考生中一一传阅,众人见了无不敬佩,歌以咏情,诗以言志,咏竹诗乃是清代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原题《竹石》,是郑板桥晚年隐居扬州时题自己画的竹石图的提诗,借竹咏志,表现了其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有人曾评价《咏竹》之志,可与前朝于少保《石灰吟》媲美,虽词句平平无奇,然立意高远,得意境之妙,中吾心矣!苏贞百里见了众人反应心中暗呼惭愧,心说对不起了板桥先生,今日借您老诗一首,日后定当加倍奉还!好在现在的郑板桥只是十五岁的孩童,正在老家随其父读书,还没有参加科考,更没有成为后世诗书画三绝的扬州八怪之一,明年,也就是他十六岁的时候,才从先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与作诗,所以苏贞百里借用一下他的诗倒也不怕穿帮!众人赏玩了一阵,周县令又命人将县试的咏梅诗并这次做的咏竹诗各自挑了好的,总计四十首结成一本诗集印刷成册以为纪念,少不等众人又请县尊大人提了前序,竟是皆大欢喜的结局!直至傍晚方散。苏贞百里的咏梅与咏竹都入了诗集,众人无异议,苏贞百里的诗文才情一时间传遍了保定府,便连保定知府甚至直隶总督都有耳闻!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