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陆甫阁看来,这种传说自然是无稽之谈。
大几百年前的事情原本就已不可考,而那个什么蛊圣的统治维持了不到百年。
一个人活到上百岁虽然稀奇,但并非全无可能,一群上百岁的老人在短时间内接连去世也是自然之事。
编出这么个故事无非是统治阶级想要借此巩固自己地位的合法性——自己之所以能当人上人,那是因为信蛊圣信得早。
这种骗三岁小孩的谎话,也就在南疆这样尚未开化之地玩得转,若是到了中原,必定无人相信。
毕竟连流传甚广的六仙之事在现如今在平民百姓心中也多半被当做了传说故事。
可诸葛幽为什么会对此事如此关心呢?
自己都知道这是哄小孩的传说,诸葛幽能不知?
这里面肯定还有猫腻!
陆甫阁这般想着,自己得设法套出这里面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他也曾找过机会向诸葛幽稍作试探:“大人,属下以为这蛊圣只是南疆街头巷尾的传言,化外之人的愚昧信仰,咱们是不是不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这件事上? ”
谁知诸葛幽却提点道:“小陆啊,你还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所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数百年来,南疆屡次动乱,名义上虽是中原王朝的领土,实际上无异于国中之国。”
“南疆之人只知有巫主,不知有圣上。”
“咱们用武力平定南疆的动乱分子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其归化才是真正的难题。为此,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信仰。”
“将咱们自己的东西化入其信仰体系之中,才能潜移默化地使其转变,与我们同化,这也才是真正的治乱之道。”
陆甫阁做恍然大悟状:“原来如此,属下明白了。”
他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不大相信诸葛幽这番冠冕堂皇的话。
历朝历代的文臣武将谁不知道这个道理?可谁又真正解决了南疆之患呢?
这蛊圣背后必定还有其他的秘密,陆甫阁不愿亲言放弃,他打算从其他途径再打探一下这件事。
机会很快来了,由于在军中做事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细心的陆甫阁发现一个秘密。
诸葛幽率军出征在外,自是要定期向兵部发送塘报。为免军情遭人拦截,他想了一个办法。
他将塘报分为九路发往定安,而这九路塘报内容几乎一致,全都是半真半假的军情。
所谓真,是指当下的扎营位置,一些无关紧要的探查布置和官场上的套话。
所谓假,则是诸葛幽的实际战略和下一步的行动部署。
而真正的塘报,他则是派遣自己的亲信,地榜三十二朱河亲自运送。
现今行军的位置距离沱阳城有一个多月的路程,朱河骑快马外加运使轻功可以做到大约十五日往返,以这个频率发送塘报自是能够满足兵部的要求。
南疆众部虽然骁勇,但毕竟也是一盘散沙,缺乏统一指挥,万万想不到诸葛幽会以单人往返的方式传递军情。
而且朱河轻装简行,他武功又高。南疆诸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和动向,自然也无从拦截。
不止如此,诸葛幽行军的过程也十分谨慎。他每过一处,必留军布防,避免补给线被切断,首尾不能呼应。
因为这个原因,即使是撒出去的九路假情报,也从未有过被拦截的情况。
由于送出去的假情报有一路要过陆甫阁的手,最开始他还精心规划路线,可到了后来,却发现全无必要。
可即便如此,诸葛幽还是锲而不舍地让他持续地向兵部呈送,不厌其烦地去做无用功。
陆甫阁有个好习惯,任何情报每过一次他的手,他都会暗中誊抄一遍,并藏在自己衣物的夹层中。
在收集了三个月的假情报后,他发现其中部分语句的措辞有些奇怪。
精明如他很快想到这是诸葛幽故意为之,信里隐藏着其他的信息!
经过不懈努力,陆甫阁终于从里面找到了一些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破译了信件的部分内容。
原来这些所谓的假情报,最终也会被顺利地送达京师呈给兵部。
而兵部还会把这些情报再往上送——一直交给当今圣上。
陆甫阁知道,光凭自己手里这几封信是无法拼凑出完整的信息的,他必须把九路的情报全部弄到手。
这件事对他而言实在太过困难,虽然所有的信都是从军营中发出,可陆甫阁实在没有信心从诸葛幽眼皮子底下弄到另外的八路假情报。
于是他只能求助于自己背后的势力。
陆甫阁传一封秘信给尤望津,说明了蛊圣一事以及自己关于假情报的推论。
于是,捷王那边很快想办法买通了兵部的一些官员,获得了九路情报的全部信息。
果然发现九路情报虽然内容大致相同,可其中部分段落遣词造句的方式略有区别。
尤望津将其破解后发现了一个惊天之秘。
原来,前几年太子在南方巡行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
紫扉寨趁这机会将一种叫作蛊圣的东西下在了御酒之中,这蛊圣可以操纵人的心智。
只要混入人血给人服用,服下之人便会对血液的主人言听计从。
虽然阴差阳错之下,太子李钦并未中招。
但李呈却龙颜震怒,命令诸葛幽彻查此事。
于是,诸葛幽借着出兵南疆的借口趁机调查此事。至于那些所谓的假情报,实际上是隐藏起来献给皇帝的真情报,专门汇报蛊圣的调查进度。
尤望津觉得这等事情实在太过匪夷所思,于是回信让陆甫阁继续追踪。
收到回信的陆甫阁不觉心潮澎湃,原来一切竟是这么回事:
难怪诸葛幽对那个所谓的蛊圣追着不放,难怪他几次三番地放过那个紫扉寨的小姑娘,闹了半天都是冲着这个蛊圣而来。
而且若这蛊圣真的有那般神奇的功效,那南疆流传已久的这个传说便说得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