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魏正醇立木取信
作者:言语十年   竹马他闷声C我1V1严笔趣阁最新章节     
    大奉永熙元年七月,在经历了历时一个多月的永熙之论后,由吏部起草,丞相,天子双重盖印的永熙新政正式在大奉颁布。
    新政各项条款律令加起来共计两千三百字,共分三项,第一项吏治革新,大体内容不过就是朝堂上的那些措施,不过为了权衡这些老臣,还是做了不少的让步;第二项革新经济,这一项革新是宁枫提出的,削减中央财政支出,增强地方财政,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干涉,减少赋税,增强百姓收入,削减农业税收,增强商业税收,重农抑商是大奉千百年来不变的宗旨,农业是立国之本,而这项措施的颁布将矛头直指江南一带的富商,为此,还在经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第三项便是由魏正醇亲自起草并且负责实施的民生百计,关于惠民利民的政策列举了足足一百零三条,因此被称民生百计;从百姓衣食住行到未来婚丧嫁娶,事无巨细,全部列举其上,包括春耕减税,宵禁限时,耕种补贴,婚丧补助,家中有军户者按参军时限按照三比一减税,参军三年者,可免一年赋税;同时奖励耕织,由地方官府通缉,凡地方耕织名列前茅者,可在当地官府领取一定奖励,这个奖励从数额上来看,还不是少数。
    新政刚刚施行,就在大奉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质疑的,有支持的,有不理解的,甚至还有直言反对的;因为永熙新政的颁布,魏正醇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被加封为大奉少师,这个少师虽说只是一个虚名,并无实权,但对于魏正醇来说,二十多岁就能担任少师之名,对他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的认可呢。
    初夏风起,魏正醇和一众护卫走在殷都街头,新政颁布一个月了,魏正醇也很想看看下面百姓对新政的看法,政治改革的根本是为了稳定大奉的统治,而只要百姓稳了大奉才能稳。
    不过来到城门口视察的魏正醇发现新政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自己新政规定的清清楚楚商户摆摊之时早晚各延长一个时辰,可是当他来视察的时候发现这些商户还是和之前一样,在午时过后就动身离去,而新政上规定商人离市的时间明明是白天未时,夜间戌时;这一个时辰看似不多,可是对这些商户来说能多摆一会就能多一会的收入,如此好的政策摆在这里,为何还要按旧制来呢?
    一时间不得其解的魏正醇来到殷都都护府,见到了殷都府衙张心侃,张心侃看着面前这位身着红冠鹤袍的少师大人,是赶紧低头行礼,恭敬的不能再恭敬。
    魏正醇走进府衙,坐在这个昔日里殷都府衙才有资格坐的光明正大牌匾下的宝座上,沉声道,“张大人,本官今日前来不为他事,就是想问问你关于新政的情况,新政颁布最先受益的自然是皇城根的百姓,你作为天子圣城的父母官对于新政实施一个月来的表现作何评价?当然了,你不需要特意迎合与我,本官只是想知道最真实的情况。”
    张心侃咽了一口唾沫,尴尬的抬手道,“承蒙少师大人关心,新政实施后,下官就带着府中衙役四处宣传,张贴告示,派人走街串巷的朗诵,就是希望百姓能明白朝堂的一片苦心;新政实施一个月来,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
    “取得了成效?具体的呢?”魏正醇沉声说道。
    张心侃稍稍一愣,想了半天开口道,“放款宵禁,奖励耕织的同时为商人谋得一定利益,这些商人虽然交的税对了,但经营时间变长了,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够了。”魏正醇听不下去张心侃这一套官方说辞了,这也从侧面反应了目前大奉底层官员的办事方法,那便是,彬彬有礼,谦逊有度,一问三不知,对上客客气气,对下一无所知;张心侃起初也不是如此,可是在经历了永平末年的官员大洗牌后,越来越多的官员不敢再多管闲事了,也不敢再多问;对上面的命令不是机械的执行便是像个木偶一样原封不动的公布于天下;百姓不明所以,变得浑浑噩噩;上面官员不作为,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整个底层官场就像一潭死水一般,毫无波澜。
    而竭力想改变目前大奉局面的魏正醇等人就像是在这潭死水中扔进了一块巨石,但这块巨石能否搅动波澜,关键还得看这些底层官员能否推波助澜,如若还是和之前一样毫无作为,不管不顾的话,即便是上面跑断了腿,下面也还是一无所获,时间一长,巨石沉底,这又是一潭死水。
    为此魏正醇在听了张心侃的话后,虽然生气,但也无奈,连皇城根的府衙都是这样,那天下十八州的就更不用说了,官府不作为,深受其害的还是百姓,魏正醇起身呵斥道,“张大人,还记得您刚上任时也不是如此,那个时候您还曾上书朝廷为百姓减税,如今怎么会变成如此模样,新政颁布,这不正是您所期望的那样?您呢?不管不顾,不闻不问,这难道就是您的坐在这个位置最后的结果吗?啊?”
    魏正醇气呼呼的拍着屁股下面的椅子,张心侃是没有想到自己一把年纪居然要被一个后生呵斥,一时间那份自尊打败了心中对鹤服的恐惧,缓缓起身,不慌不忙的卸下头顶的官帽,随后长叹一声,说道,“少师大人,新政的条例我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过了,确实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不过您还是太年轻了,像您这样一入朝堂就像出人头地,名留青史的官员我张心侃见得多了,他们那个不是上任的时候,洋洋洒洒一大篇的长篇大论,治国之策一个接着一个,然而成效呢?那就是千百年来,大奉的制度依旧还是延续旧制,屈闵,王海晏,一代雄才,最后呢,纷纷落的人头落地的下场;大奉这潭水太深了,不是我张心侃不作为,而是我不敢作为。”
    魏正醇双拳紧握,这一刻他才知道在朝堂上和那些老一辈官员吵得不可开交所换来的这个新政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压力这么大。
    魏正醇说到气愤之处,从旁边的木架上拿出一大捆文书,指着这些落满灰尘的文书说道,“少师大人,这是从开国以来殷都府衙所接到的各种改革策论,不夸张的说,这里的足有一百份有余,平均十年就有一篇;然而每次我们这些府衙以为百姓终于能过上好日子的时候,这些革新政策就没有了后续;新行政策一纸令下就被废除,朝令夕改的事情数不胜数,面对百姓的不理解,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我们上要应对上面的不管不问,下还要安抚被欺骗的百姓,出了差错就是我们的错;我们这些底层官员拿着这微不足道的俸禄却干着最苦最累的活,说真的,不仅百姓不信任官府,就连我们自己都不信任自己了。”
    魏正醇一时间被说的有些无地自容,官府失信于民,这是大忌;在张心侃看来,这次的新政条令是成功的,是可取的,但这次新政能坚持多久,能否真正坚持下来确实未知,奖励耕织,鼓励商市,奖励是很诱人,但大奉百姓已经不相信官府了,他们虽然心有期待,但却对此并不抱信心。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新官上任三把火,万一这新政也是三把火的功夫呢?与其这么折腾,倒不如按照以往的落得清静。
    魏正醇走到张心侃面前,张心侃本以为自己这个府衙要做到头了,却不曾想魏正醇恭敬的扶起他,退后两步,躬身拱手道,“张大人,刚刚是本官失言了,是我想的太过简单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简单的归咎于官府的不作为,不察民情,在来之前我看到商人未到未时纷纷离市本以为是官府宣传不利;现在看来,不是你们的问题,而是我们这些平日里在太和殿高谈阔论的所谓高官的问题。”
    “少师大人。。”张心侃看着魏正醇,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总觉得这个少师大人和以往的都不太一样。
    魏正醇起身说道,“张大人,你且放心,我魏正醇在太和殿前许下诺言,此生当仿效屈闵海晏之流,革新政治,重整大奉,为君分忧,为民请愿,赢得生前身后名;新政绝不只是做做样子,而是货真价实的利民之疏,以后的新政就是大奉的治国之策,处事之本,流传千年百年,绝不断息。”
    张心侃虎躯一震,微微惊愕,“当真如此?”
    魏正醇顿时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出现在自己身上,这或许就是当年屈闵,王海晏所肩负的压力,惟变所出,万变不从,改革变法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一条前无古人,满是荆棘的崎岖之路,所扛旗着,无一不是荆棘丛中过,遍伤体与魄;但也唯有如此,方显这些革新大家的意志坚定,百折不屈。
    屈闵有言,“力尽心终在,身亡势亦成。”
    放眼天下国之侠士,终其一生也不过如此。
    “当真如此,今日我便要让这世间百姓看看,何为新政。”说罢魏正醇便毅然决然的走出殷都护府,带着身后手下来到殷都城东门,挑了一个大空地,随后皱眉道,“去买一根木头,立在此处,不可赊账。”
    “是。”身后的手下不解这个年轻少师的意思,只得领命退去,片刻后便扛来一根两米长的木头,立在空地中央。
    这当朝少师莫名其妙在东门立柱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殷都街头,惹得百姓纷纷围观,就连张心侃也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来到了城东,看看这位年轻的少师,如何实现它的伟大抱负。
    在看到四周百姓将这块空地围的水泄不通的时候,魏正醇起身朗声喝到,“各位乡亲父老,本官姓魏名正醇,大奉吏部侍郎,领少师衔;这城门口的新政便是出自我手,诸位可有了解?”
    百姓纷纷露出惊讶的神情,一时间议论纷纷,不敢相信那个新政居然出自如此年轻的少师之手,甚至有百姓议论说魏正醇会不会是大奉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少师啊。
    看到百姓议论不绝,魏正醇再度开口道,“诸位,今日我来并非强推新政,而是再次想和各位做个交易,不知可否?”
    “少师大人,是什么交易啊?”
    下面的百姓迫不及待的说道,当朝少师和他们这些平民老百姓做交易,这还真是破天荒的头一次,大家都对此好奇不已。
    而魏正醇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见他从身上拿出一枚金锭,就这么明晃晃的放在手上,然后指着面前的柱子说道,“这个交易很简单,谁能把这柱子扛到城门口,我就把这锭金子给谁,怎么样,有人试试吗?”
    “啊?这么简单。。”这下,人群中一片哗然,这从空地到城门不过百步距离,这柱子也不是什么巨木,几乎是个成年男子就能不费吹灰之力的将这柱子搬到城门口,大胆一点,一些女子也未尝不可,这么简单的事,这个少师大人居然给一锭金子,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这开玩笑吧,这不是谁都行吗?这位少师大人不会再拿我们逗乐子吧。。”
    “我觉得也是,这官家人啊,就是信不得,我就不信了,这么简单的事,他真的会舍得那一锭金子?”
    “是啊,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
    。。。
    百姓议论声经久不绝,虽然没人愿意前来搬这根木头,但也没人退下,因为他们心里都在等,看有没有人做这个冤大头,在这世界上从来不乏看热闹的人;但却缺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百姓不走,魏正醇也不退,就这么一直僵持着,一个时辰后,一个铁匠裸着上半身走了进来大喊道,“我来。”
    人群骤然安静,定睛看去,是一个铁匠,魏正醇露出欣慰的表情,重金之下,必有勇夫,若是没有,只能说明你的筹码不够。
    铁匠冲着魏正醇行礼后,长舒一口气,来到木桩面前,卯足了力气往起一举,或许他觉得这其中可能是有猫腻,然而事实却是,这就是一根普普通通的木头,铁匠疑惑不已,这木头也没问题啊?
    在众人的注视下,铁匠一步,两步,五步,十步。。百步后便将木桩立在了城门口,木桩落地的瞬间,溅起一地尘土;而此时围观的百姓早已经将东门围的水泄不通,都在看这位少师大人接下来如何行事。
    当铁匠放下木头后,魏正醇冲着铁匠拱了拱手,随后拿起手中的金子,在四周百姓的注视下,走到铁匠面前,将金子放在了铁匠手里。
    这一刻,全场哗然,纷纷震惊;都在感慨,这位少师居然真的将金子给了铁匠。
    铁匠也是高兴不已,这金子足以让他这辈子都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而这一切居然只是因为自己扛了一根木头。
    但,机会总是留给勇敢的那个人,这金子便是对他勇敢的奖励,更是对他还对朝廷保持着最后相信的奖赏。
    魏正醇起身大喝道,“君子立世,言必信,行必果;君子行诺,重于千金;今日我魏正醇在此可以毫无顾忌的告诉大家,新政之策,皆是吾言,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皆在尔等一息之间。”
    “好。。”这一刻,四周百姓纷纷鼓掌,掌声雷动,震得旁边的张心侃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