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去海那边
作者:一只绿耳   朕大意了,科举状元是条咸鱼最新章节     
    酒足饭饱,三人喜笑颜开的,显然对于此次的合作谈得十分满意。
    陆杨并未对合作分成上的事发表言论,但在关于如何建设作坊的事上,他倒是提了几个建议。
    他虽然没有进过工厂,但因为家里酒厂的原因,对于现代工厂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还是有些了解的。
    靖朝民营手工业难以起来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市场需求量低,没人买,第一步都迈不出去,自然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
    而能发展起来的,大多数都是有底子的人,像是周正卿这种,本身就有实力的。
    市场需求被这些人占据,财富也就更加分配不均。
    这是市场需求的原因。
    再来便是技术层面的原因。
    能有一门好手艺的,自然都是藏着掖着的,谁乐意把自己的拿手好活教给别人。
    周正卿的棉花作坊,是把棉花弄成棉线的方法教给下面的人。
    然后再把棉花给她们带回家去弄棉线和棉布,最后再统一收回来,进行染色之类的步骤。
    与现代工厂有很大的区别。
    不过这里很大一方面,还是因为古代对于女子的束缚问题。
    能做这些手工细活的,大多都是家中的女人,出门外出工作,怎么想,对于她们也是不现实。
    思想上的解放,不是一时半会的事。
    陆杨的灵魂不是这边的,自然对于女子在外工作不觉什么。
    但他这么一提,周正卿几人便不理解了。
    不说她们家里人允不允许她们去作坊里统一进行工作,就说她们自己,说不准也是不乐意在外抛头露面的。
    婢女们端来消食的花茶,陆杨几人端坐在厅里,针对此事进行一番讨论。
    陆杨的意思,是把作坊按照工厂的流水线模式来运行,极大地去提高生产效率。
    比如脱籽分离为一条线,去杂质清理为一条线,洗涤清理最后杂质为一条线。
    开松梳理为一条线,纺纱成线再为一条线,最后则是织布。
    这一步步,配合得当,效率可是肉眼可见的。
    周正卿的棉花作坊运行模式,是棉花从地里摘回来之后,再由这些人拿回家进行脱籽处理,然后一步一步地弄成棉线或者棉布。
    这样一来,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弄出来的数量也不够多。
    并且因为时间不可控,还要顾及家里的各种琐事,做出来的数量肯定不够稳定。
    陆杨说的,周正卿也是理解,但理解归理解,源头的事未得到解决,就算他们想跟着陆杨说的流水线去做,那也是没法往下做的。
    陆杨自然也是明白,不慌不忙道:“你们把工钱开高点,会有人来的。”
    周正卿一愣,可仔细想想,陆杨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
    就如《钱神论》中所说,有钱可使鬼,而况人乎?
    一旁的陆松却是有别的担心。
    工钱开高点,这没问题。
    可问题是,要是工钱开高了,还是没人来,或者是来的人少,那对于作坊而言,其实得不偿失。
    他这么一说,陆杨却只是淡淡一笑,没把这些事放在心上。
    “你们把作坊的待遇提高,譬如包吃,譬如每逢佳节给点贺礼红封等,她们自己会判断好坏,其余的,都不用你们说,她们自己会解决的。”
    她们只是思想上没放开,但脑子是没问题的。
    自是会判断是非好坏。
    厅里无人说话,大家都在想着陆杨先前说的事情。
    随着越想越深入,他们心里也更是认同陆杨说的模式。
    只是货量是提升了,市场需求得不到提升,生产出来的货物也就没了销路。
    周正卿家里三间布庄,自是明白这个事情。
    他道:“为方兄,可是我们弄了这么多货,卖不出去的话,囤着会坏的。”
    陆杨没有立刻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道:“你们弄作坊,一直到开工需要多久?”
    现在棉花还未收获,作坊要开的话,首先第一个是要解决棉花的货源问题,再来便是工人。
    至于作坊建造的地点和大小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
    周正卿家里有几十亩棉花地,自是可以自产自销。
    但他们这边,可是没有这么多棉花地,庄子上种的,也只是供家里人用而已,可是做不到成为货源的地步。
    几人也不傻,陆杨一问,脑海里便快速把建作坊的流程过了一遍。
    三人对视一眼,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最快的话,也得一个月。
    这一个月,他们得找好地方弄作坊,得去找棉花的最近货源,得去招工,得提前让人教这些人如何上工。
    这都是前期工作。
    若是就近便能收到棉花,那作坊很快就能开工,若是不能,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弄好。
    陆杨听着三人的分析,手指敲了敲茶碗,过了会,道:“你们先弄,销路的话,先往各地运,之后的话,往外面弄。”
    “外面?”
    陆松三人皆是有些懵。
    “哪算是外面?”周正卿有些没理解陆杨的话,明明往各地弄,便已经是外面了。
    还有哪个外面的?
    陆杨掀起眼皮,露出带着精光的眼神。
    “去海那边卖。”
    ......
    几人从日暮聊到月光洒满庭院,陆杨这才被三人放了出来。
    对于陆杨说的,几人心里有些复杂,若真是那样,那他们的棉花作坊,可就不只是开一间这么简单了。
    不过饭一口一口吃,路还得一步一步走,急不得。
    陆杨并未回房,而是在书房里待了一炷香左右,把今日聊的事记录下来,又把后面的展望写上,才提灯回了房。
    第二日天未亮,他便起来了。
    因为今日有考核,他都不用催,外面一有声音,他自己就爬起来了。
    白芊芊也是知道陆杨今日有事忙,特地让伙房那边把早饭弄得丰盛些。
    陆杨洗漱完,一看桌上的早食就笑了。
    肉糜粥,面条,包子,肉干,还有一些点心类吃食,摆了一大半的桌子。
    盘多,但是里面装的量不多,两人吃饱点,还是可以吃完的。
    昨晚陆杨回房,白芊芊已经睡着,自是不知他是几时回来,也不知道他们在厅里聊了些什么。
    白芊芊虽然好奇,但陆杨不主动说的话,她也不会问。
    这会见陆杨吃得差不多,便道:“夫君,我今日还得去看看姐姐。”
    说起这个,陆杨倒是恍然大悟,记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