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曹军硬生生地闯过了陈军的三道防线,冲杀到陈军跟前,双方开始短兵相接。然而,此时曹军骑兵所剩无几。陈军以阵形防守,仍以弓弩反击。
曹军后面的张合看到骑兵冲杀了过去,便不再犹豫,下令进攻。曹军的步兵也跟在骑兵的后面,向陈军发起了冲锋。
曹纯的骑兵虽然厉害,但被陈军这一阵狙击,剩下的不足冲破陈军的阵形。果然,曹纯冲击了一阵,看到陈军阵形不可破,慢慢地士气泄了下来。他想了一下,便引军撤了回去。
周瑜看出敌军骑兵气泄,便下令开始反击,正好张合率军杀到,双方冲杀了起来。
在广袤的战场上,步兵们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眼神坚定而坚毅,杀向敌军。战场上鲜血四溅,尸体横陈,士兵们继续奋勇向前,为了荣誉和胜利而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逐渐进入了白热化,战况胶着。到了傍晚,双方都下令收兵。
初次交战,算是不分胜负,但周瑜认为自己胜了。一方面,他的目的是拦截曹军,只要拦住曹军,等到陈飚率军北上,他就胜了。
另一方面,此战他看穿了敌军的战术,即利用骑兵优势冲杀,并做了相应的应对。敌军骑兵数量有限,一旦冲杀受阻,便会撤退。
因为这是曹操最后的骑兵,是用来掩护曹操撤退的。若是骑兵打完了,没有骑兵掩护,曹操逃跑就成问题了。所以,曹操想利用骑兵来创造优势,但又不允许有太大的损失。如此缚手缚脚,自然对战事不利。
周瑜巧妙地利用几轮弓弩,尽可能地杀伤敌军骑兵,让曹操觉得疼。对他而言,这就是最大的收获。以后的战事中,曹操必会小心谨慎,不敢再出骑兵。
战后,曹军营寨中,曹操也在召集手下商议对策。
“今日对敌,子和、儁乂,你们认为如何?能击破敌军吗?”曹操先问曹纯和张合的看法,因为两人在前线冲杀。
张合并没有马上回答,想来他自知自己没有曹纯在曹操面前说得上话。
“丞相,今天对战,周瑜似乎早有准备,我骑兵一上去,他便以弓弩建成防线,意在重创我军骑兵,可惜骑兵数量太少,不敢硬冲,只能退回来。”
曹操亲临战场,看得明白,点了点头。
“从今日步兵交战可以看出,我大军北撤以来,士气并没有明显下挫,此乃好事,与陈军交战,亦是丝毫不逊色。我相信,我军并不会输给陈军,但想在短时间内击溃敌军,恐怕千难万难。”
“我大军若不能尽快击溃敌军,又恐有敌军追击上来,恐怕会被困于密县,还请丞相早做打算。”
张合的话暗含让曹操先行撤退,曹操仍是摇了摇头:“诸位,还有何破敌之法?”
众人一阵沉默,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好吧!今日大战,诸位也累了,回去休息吧?”
对面的周瑜和程普也在商议今日的战况。
“德谋,你以为咱们还能抓住曹操吗?”
程普摇了摇头:“恐怕不易,这曹操果然非一般人,原本我以为曹军北撤,必会士气下挫,但今日与曹军一战,发现并非如此。我军与曹军实力相当,若想击败曹军,恐非三五天时间能做到。”
“嗯!原本我亦以为能一举击溃曹军,想不到仍是不胜胜负,如此一来,我军就不能急躁了,当以守为主,阻止曹军通过即可,耐心等待主公大军前来。”
“可是,主公占据许都,多半会休整一段时间,如此会不会延误战机?”
“德谋放心,主公久经沙场,占据许都后,自然会派大军追击曹操。唯一的缺陷是,主公没有骑兵,只以步兵追击,恐怕要费些时日了。所以,我军必须挡住曹军至少五天以上。”
“只怕曹操私下逃跑?”
周瑜沉默了一下:“我们只能尽力而为了,如果曹操提前跑了,必不会走密县东面,而走西面的中牟。”
“为何?”
“密县东面已靠近陈留,曹军不知情况,必不敢草率,且曹军没有准备,未必能找到合适的渡口,走中牟方向,曹军可联系上渡口的军队,从容过河。而且,邺城出兵占据渡口,曹操至今未知。”
“但他很快就能知道这个消息,届时曹操也必会往中牟方向,与邺城方向的军队会合,我军便无能为力了。”
“所以,我军要派斥候密切关注曹军动向,若其悄然出逃,你率大军追击,务必在其与渡口军队会合前抓住他。如若不能,就尽快撤回来,不能与渡口的骑兵交战。”
程普点了点头,他明白周瑜的意思,尽量避免与渡口的曹军骑兵交战。
……
次日,曹军主动索战,周瑜心里不愿意交战,但又怕曹军跑了,他只好仍让大军戒备。
张合和曹纯各做准备,却不敢轻易发动进攻,结果双方对峙了一天时间,没有动手。
又过了两天,曹军再次列阵,想寻求机会,一举击破陈军。周瑜防守严密,曹军没有机会,双方仍是在战场上瞪眼相视,没有大战。
各自收兵之后,曹营中诸将不能镇定了。荀攸、贾诩、张合、曹纯、乐进、许褚等诸臣诸将,纷纷来劝谏曹操,请求曹操撤离。
“丞相,周瑜已打定主意,阻止我军,延误我军撤退,若我军急躁,发动进攻,恐不能胜,若不攻,就这么耗着。陈飚大军很快就会追击过来,届时我军就会被包围,情况更糟,丞相需早做决断呀。”
荀攸把周瑜的目的说出来,曹操也心知如此,却仍难下决定。
乐进也说:“丞相先撤,我等没有牵挂,才能大战,以破周瑜大军。”
贾诩也发言:“丞相率骑兵撤退,周瑜的军队追不上,中牟方向又无兵力阻拦,丞相无忧!陈飚大军必会迅速北上,先去抢占渡口,或渡口丢失,丞相渡过汴水有困难,就会被困于黄河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