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人不负我,我不负人
作者:迎风三丈   三国之匡扶天下最新章节     
    太守府上,王匡坐在首位。
    蔡邕、邹正等文臣坐在左侧,高顺、罗信等武将坐在右侧。
    按照王匡的意思,按照文官、武官分开坐。
    没有把王匡带来的嫡系和河内本土的文武官员刻意分开。
    这样倒是让双方的减少了几分对立感。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众人渐渐熟络起来。
    各自结对饮酒。
    “太守大人,下官敬您一杯。”邹正举杯来到王匡面前,恭声道。
    “邹县令,畅饮。”王匡自然很给面子,两人仰头将杯中之酒饮尽。
    “刚好,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邹县令,还请随我找个安静的地方。”王匡拉住邹正的手臂,低声道。
    “好,下官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两人来到一处凉亭,分别坐下后,王匡问道:
    “此地是太守府,我这个太守坐在这里,却不见郡丞、长史来见,邹县令可有见教?”
    邹正叹了口气,道:“河内郡已经有三年多没有郡守就任,一直是郡丞在掌权。
    而且从并州大局来看,前有丁原又代已故刺史张懿成为并州刺史,后有董卓为并州牧。
    然,自三月以来,董卓没有正式主政并州,而是屯兵河东郡。
    同时,丁原也没有再像之前那样监理九郡,选择握紧兵权,屯兵此地。
    因为种种原因,此二人都没有去碰并州的权力中心,太原。
    故而,如今的并州九郡几乎都是各自为政。
    在看河内郡,三年无郡守,只有郡丞各县几乎各自为政,业已成风。
    丁刺史在时,怀县上下皆听从其调遣,河内郡也有了一点凝聚之势,郡丞心中忌惮丁刺史的权力,转移到了野王县为政。
    因此,各县有政事几乎都去野王县相商,不再来怀县。”
    听闻邹正讲明原委,王匡点点头,这些基本上和他得到的消息一致。
    “你来说说这个郡丞吧。”
    “好。”邹正沉思了一番,开口道:“郡丞名为卫临,河东卫氏人。”
    “卫氏乃是商贾大族,卫临是这一代卫氏中的顶梁柱,是卫氏中鲜有从政之人。
    本来卫临为郡丞和故太守就有些矛盾,但是太守三年前却被朝中调走,在进京述职的路上遇到山匪被杀死。
    早有传言,说是卫氏暗中下手。
    如此一来,卫临在河内的势力逐渐膨胀。
    奈何丁刺史五万大军屯驻怀县,卫临政治上的手段在军权面前施展不了,只好无奈去了野王县。
    上月传来丁刺史被贼子吕布刺杀,怀县百姓皆悲痛。
    有传言示意,那卫临想趁机运作一番,回到河内,暂代太守之职位。
    没想到,朝廷传来消息说是您为新任河内太守,绝了他的盘算,至今也没有回到怀县。”
    邹正几乎把所有的事情都讲出来了,甚至一些捕风捉影的传闻也没有遗漏。
    “呵呵,看来这位郡丞不是善与之人啊。”王匡笑呵呵道。
    “卫临绝不是大人的对手,也不敢对太守使阴招。
    如今太守大人领兵马上任河内,天下谁人不知?虽然没有当初丁刺史那般多人马,但是镇压一郡足矣。”邹正道。
    “最后一个问题,怀县人口几何?耕地几何?”王匡问出最后一个问题。
    “怀县乃是河内之郡治,有民两万户,六万八千余人。
    每年能收口钱和算赋约600万钱。
    沁水两岸耕地加上一些零散耕地,有近十三万亩,若无天灾年产粮约三十五万石,每年可收入一万石粮食外加一百三十万钱的田地税。
    因每年土地有绝收,百姓有生死,这些都会有些变动,但每年能收入七百万钱,一万石粮食。”
    王匡闻言,有些诧异于怀县的税收,在此时有这个体量的税收,已经算是不错了。
    也不枉费沁水和黄河在此交流。
    只是十三万亩地还是太少了,至少要三十万亩地才好。
    九万八千人也不够,最好有十八九万人。
    王匡不打算问这河内郡有多少户人家,估计这邹正大概率不知道,但是王匡猜测不会超过二十万户,不到五十万人。
    但是想到世家、豪门望族家中私藏隐瞒的土地、佃户、家仆,说不定这个数字还能往上窜一窜。
    “多谢邹县令指点,王匡心中已有打算。”
    “能为大人尽些绵薄之力,是下官的荣幸。”邹正连忙道,恭敬却不谄媚。
    “邹兄,以后太守府还有许多事情需要邹兄援手,还望到时不要推脱才好。”王匡起身走在前面道。
    听得王匡抛来橄榄枝,邹正知道这是机会,深吸一口气,郑重道:“邹正愿为太守大人效劳。”
    “哈哈哈,好!人不负我,我不负人。邹县令请放心。”王匡闻言很高兴,拍了拍邹正的肩膀说道。
    “多谢太守提点。”邹正闻言也露出来笑容。
    王匡和邹正回到了前厅,宴会将近结束。
    “今天感谢诸位招待,王匡十分感谢。
    不过今天就先到这里,大家回去后好好休息,明日一早来太守府议事,切勿迟到。”
    “是!”众人均起身称是。
    众人离去之后,王匡招来曹性。
    “叔廉,我有一事要你立刻去办。”
    “请大人吩咐。”曹性闻言,顿时酒醒三分。
    “你亲自去野王,持我手书,告知卫临回怀县述职。
    派人持我书信,去迎接张辽、孙观大军。”
    “末将遵命!”曹性此时意识到责任重大,酒气顿消。
    “你且去找好人选,稍后过来。”王匡说着说着想到书信都没写好,连忙打发曹性离开。
    王匡招来侍者,让其带路找到书房。
    摆齐笔墨纸砚,正准备磨着墨,才想到妻子范氏不在身边。
    “夫人……”王匡出神地望着窗外,黑漆漆一片,明月不见。
    还有那刚刚诞生的小生命……
    “来人,去请文姬小姐。”王匡忽然想到老友蔡邕的女儿虽年仅十六,但是琴棋书画无一不通。
    有她代笔就毫无问题了。
    不行啊,这狗爬的字还是要好好练练。
    不然老是找人代笔还真不是个事儿。
    不多时,蔡琰来到。
    “文姬拜见太守大人。”蔡琰盈盈一拜,绰约多姿,美人资质已见一斑。
    “文姬,我与伯喈兄是至交好友,你称呼我叔父便可。”王匡看着身高五尺左右的小文姬道。
    “叔父。”文姬乖巧一拜。
    “文姬,我请你来是想请你代笔,帮我书写一些信件。”王匡点点头道。
    “是。”文姬没有多问,走到书案前,挑选合适毛笔。
    王匡见状,自觉走到一边卖力磨墨。
    “第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