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三国棋坛调查报告
作者:布英俊   重生80棋圣最新章节     
    处理完潘棋王的事情汪羽并没回国,反而是留在神奈川县温泉酒店,参加秀行先生主持的合宿研究会。
    期间潘棋王也给汪羽打了两个电话,不过汪羽并没有接,他厌倦了虚假的客套和感谢,除此之外安慰人的话汪羽也不想多说,这事让他这样过去就算了。
    日本的神奈川县经常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对中国观众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灌篮高手里边所提到的次数了。很多人纳闷,一个县能有多大,为什么经常出现在各类作品中。
    其实这纯属中日文化的一个误区,神奈川县是位于日本关东地方西南部的一级行政区,范围包括了旧相模国全境和武藏国的部分地区。光面积就有2,416.17平方公里,包含了横滨市、川崎市、相模原市等三个大都市。
    而藤泽秀行引退后的第一次合宿研究会,累计有50多名棋手参加,其中很多九段棋手汪羽别说见,连听都没听过,属于都是大手合制度下熬出来的婆。
    比如今天对弈的佐藤昌晴九段,只下了二十多手汪羽就要吐了。
    执白的佐藤昌晴满盘都是老掉牙的招数,被汪羽欺负也不反击,就端坐在棋盘前,抄着手凝视着棋盘,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看着对面这种沉浸在昭和时代余晖中的老棋手,汪羽真的无力吐槽,偏偏别人在日本棋界辈分还更高,属于和大竹英雄、武宫正树同辈的木谷门下九段高手。
    由于研究会是分头对弈,上午加下午时间只下一盘棋,晚上再由秀行先生当中选一盘精彩的对局拿出来讲解。至中方封盘,汪羽已经把对手吃花了。
    这种棋,放后世估计随便来个网8都有一战之力,所以中午用餐的时候,汪羽隐晦的向自己义兄小林觉提到了自己的困惑。
    没成想小林觉反向汪羽提了个问题,问他知不知道东亚三国里,哪一国的棋战收益最高。
    汪羽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这还用问,当然是日本。”
    “不,是中国。”见汪羽要反驳,小林觉笑着跟汪羽解释了起来。
    搞了半天日本棋院最近在做一个统计,根据三国人均年收入来横向对比棋战奖金,同时也对比了棋手的社会地位,得出一个很奇妙的现象。
    日本大三冠棋赛,棋圣战、名人战、本因坊战,冠军奖金分别达到4000万日元、3500万日元、3200万日元,其它小四冠的冠军奖金在1000万日元左右。大三冠奖金,是一般职员的8-10年左右的年薪,而小四冠是2-3年年薪,
    而现在中国的三大棋战是云速杯、棋圣战、nec杯,冠军奖金分别为30万人民币、30万人民币、20万人民币,其他小比赛3-10万不等,根据地域收入排名,是北京人均年收入的18-20倍左右。
    再说回韩国,韩国本土棋战虽然多,但奖金就很搞笑了。国手战、霸王战、名人战的奖金分别是1500万韩元、1200万韩元、1000万韩元,对比韩国国内年收入只有3-5个月左右,最典型的是李昌镐曾经在1996年狂揽国内15冠,收入也才1亿韩元出头。
    就算是把韩国搞的几个国际比赛都算上,1亿韩元的冠军奖金,也不过是三星公司中级职员的一年年薪而已。
    “你这个算法不准确。”汪羽听小林觉讲完立马驳回了他论调,如果拿三星集团这样的庞然大物做参照的话,中国这方应该是参照云泰集团内部员工的年薪,当前的集团中级人员差不多有4万左右年薪。
    其实汪羽的论调也有问题,毕竟云泰集团的样本太少,取大公司打工的中间值,北京应该是在2万出头年收入,不过那样的话对比棋战奖金,也是15倍以上年薪收入。
    只不过小林觉接下来的话就很让人深思了,那就是棋手的地位和中间层棋手保障。
    东亚三国里边,日本是把围棋当做“艺术”和“道”来呈现,三国棋士里边日本的棋士社会地位排第一,中国抛开聂伟平和汪羽这两个非典型例子后计算排第二,韩国里边棋手社会地位最低。
    最典型的是曹薰铉曾被一个小连长叫去陪着下棋,这个小连长还狂妄地叫嚣“你他妈的是国手吗?让你知道你是面条还是米饭!”(韩国发音国手和面条一样),而中国从吴清源开始,陈筑德、聂伟平都曾是高层的座上宾。日本的棋手社会地位则普遍还高于中国。
    而且如果说冠军奖金的受惠者只能是极少数的顶级棋手,那么本赛奖金,面对广大中坚棋手,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大三冠的循环圈赛被称为“黄金椅”联赛,一旦进入循环赛,也能达到二年左右职员的年薪,各种本赛收入也可以达到年薪水平,这样受惠棋手可以扩大到接近100人左右,常年进入本赛的中坚棋手也可以达到五六十人,他们的生活可以保证在中产阶层以上水平。
    而在中国,经过日本棋院调查取样,能受惠达到中产阶层以上水平的棋手不足三十人,这还是经过汪羽大力扶持后的结果,韩国靠下棋能达到中产阶层的棋手更少,统计下来不足二十人。
    正因如此,日本才会出现很多诸如佐藤昌晴、户泽昭宣、中村秀仁等这些汪羽听都没听过的九段棋手,他们靠着日本棋坛安逸的环境还能活得很滋润。
    而对比国内,别说五十名开外了,汪羽记得就算明年围甲开了,很多下围甲棋手都有这样那样的经济问题。记忆最深的是曹达元某弟子因为几年的社保问题和他对簿公堂。
    连社保都不给交,这还是二十一世纪围甲的常驻选手啊。更别说那些连围甲都下不上,每年只能指望国内团体赛、个人赛、段位赛这“三大赛”下棋的职业棋手了。
    本来以为是发点小牢骚,不料却被小林觉一番话拐到了新的高度。
    下午续弈,汪羽望着对面以一种精神饱满状态下棋的小老头,不由得陷入了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