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襄阳崩(二)
作者:故宋壮武将军   千秋花:我有前世记忆,战至崖山最新章节     
    作为贾似道武门最重要盟友,吕氏一族,他吕文德不过是一个打柴的暴发户,阴坑算计喝尽兵血,将门世家?他知道什么是将门世家吗?将门世家,战至最后为国捐躯,满门战死者已不计其数!满门投降?哈哈哈哈!
    没有这样的将门,你还想抵抗蒙古大军五十二年?做梦去吧!
    樊城陷落,襄城危在旦夕,元军主将阿里海牙移攻襄阳,以伊利汗国不远万里送来的回回炮手,组建而起的回回重炮,所中无不摧陷,城中一片大乱,不少宋军将士逾城降元。随后阿里海牙亲至城下劝降,折箭为誓,元至元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吕文焕及吕氏一门献城投降,归顺元朝。
    远去的炮声里,隆隆的火炮砸向城头,声震天际的炮声,南宋最终走向尽头。
    天下汹汹,亡国在即,士大夫集体逼宫,要求贾似道去前线!
    临安将门,文臣同时发力,把贾似道顶出去督师!组织抵抗!
    当然是不同意的,你让我去我就去?当然是磨拖耗赖,打成这样瞎子都知道玩完了,贾似道当然知道这是个什么情形。于是,想尽办法拖着不出,能耗一天是一天,四下里找能背黑锅上阵替死的文臣,只不过满朝文臣在他打算法的整治下,已经没有可以顶督军出师的人了,你想找?去问问被你害死的文臣吧!
    就在蟋蟀宰相玩弄心计的时候,将门家族已经聚集一起,庞大的舆图下,家主们指着城池山河,意图组织抵抗!
    已经靠不上你贾似道了,那我们来。
    自发抵抗,不胜悲哀。
    图盘上山川连绵,城池相望,大宋的军州赫然屹立,守城军力分布,诸军集结驻扎,一处处的兵力详尽提供。明白战局已艰危至极的将门家族拿出战策,集结全国精锐,举国重兵,决一死战!
    史书没有记载,但是,我记得,因为我是亲历者,亲历的奋战者
    最后的战死者
    时光穿越,跨过山河,远去的时光散去云暮,沿江而立,自西川,京湖,江淮,长江防线固守着家国的命脉。
    我们沿着长江,沿着大河,已经和蒙古人打了快五十年了。在宋人奋战至死的激烈抵抗下,蒙古帝国全境动员,四处调兵,哪怕远处万里,各大汗国,悉数出军。
    1265年,伊利汗国旭烈兀死,其子奉命调回回炮手征宋,回回炮技术传入中原。
    持续的岁月太过长久,已老去数代的蒙古人在长久的死亡下一度灰心丧气,留给蒙古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必须尽全力,尽快解决宋朝,决不能拖。
    这是蒙古人最后一代努力,最后一搏,倾尽全力的最后一击如果再不行,只能南北分立。
    所以,蒙古人不惜一切代价砸光老本,直接使用逼迫战略,以势为战,大势所迫之下我们只能迎战。
    何为大势?征灭诸国,远渡重洋,到处都是蒙军,边境之上军举目望去,尽是蒙元旌旗。
    这就是势,我不抄你西川,我不抄你后背,但我却时时刻刻都在抄你,只要我的军旗立在这里,那你就不得不防。只要我在这里布下军队,奴兵,仆军,少量蒙古人带领,我拿出一万人在这呆着,那你至少要在这留四千守城顶正面,不然你敢放心?
    作为守备方,承担周边乡村城镇全部守卫的宋军将领,在这种情形下仅留四千人已是极限。如果蒙古人只在西川那还能承受,可在广南,在江淮,在京湖,全是!甚至我们在浙东,在浙西,在福建,也要留军戍海,因为高丽已经完了,拿下高丽船业的蒙古人可是有海舟的。
    尽管质量不行
    四面八方同时这般,蒙古人有的是兵,奴隶军,北地军,色目军,蒙古人有的是兵源,不够了抓,不够了征发!你和我比谁兵多?谁给你的胆量!
    这一下,南宋扛不住了,国势比拼南宋和蒙古根本不是一个级别,所以南宋只能选择战略决战,知道你希望这个也得选,不然南宋自己就先亡了。
    由于周边诸国已尽数被蒙古吞掉,先前吐蕃灭亡,我们还能沿西川一线拉长防御,依托钓鱼山城,重庆山城几处关键支点继续抵抗。可是当大理烬灭,安南垮去,自杞永眠之后,一切就都变了。
    我们整个背后被完全暴露,我们已经不存在依靠的后方,全是前线,我们整个西南边境全是敌人!连茫茫大海都有可能随时冲出一大群蒙古军!
    日本,高丽,或残或亡!海国同灭!
    腹背受敌,血战几十年仅有的南宋精锐在广袤的防御线上入不敷出,唯一办法,就是进行一场大规模决战,一举决掉蒙古人主力兵团,最不济也要耗掉他,起码让他在十年内没有大规模进攻的勇气。
    保我大宋十年太平,喘息之机。
    逮到蒙古人主力,注意,必须是一支以纯蒙古人为主力的兵团,蒙古人没多少纯兵,一旦打掉主力,剩下庞大的奴隶军忠诚蒙古人一定要再次重新考虑。
    蒙古人也知道宋军想法,所以,蒙古人也认为要想快速解决战争,只有发动一次大规模战役,将宋军全部精锐集结于此,一举全部吃掉,大事底定。
    双方在试探,碰撞之后一直在寻找机会,蒙古人很清楚,打再多的城下再多的地,没用,没杀到宋军主力一切白瞎。宋军也很清楚,顶住再多次蒙古人进攻杀再多的奴隶军也没用,不把蒙古人主力给宰了,迟早有一天还得要亡。
    结果,双方等待的机会来了。
    襄阳大战,宋军败没,打下襄阳等于打到我们腹心,刀尖逼到了家门口,必须出去解决。就算解决不了,也得集结重兵在正面获得一场决定性胜利,至少让蒙古人把血流干,让他暂时失去进攻能力,稳住大局,以图后计,不然后面没法打。
    所以,宋蒙决定一战爆发!
    襄樊之战后,大宋将门诸府家主聚在一起,决断统一,必须要朝廷打一场大仗,各武将家族将族中最精锐的族人全部拿出来,任何一族!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再奋战一次!
    最终,南宋最精锐的族人们全部出现在了名列上,也包括我。
    此次会战,总计调军十三万,尽是南宋精锐。
    大规模会战已迫在眉睫,必须要打了,江淮防线已经崩溃!必须稳住阵线,因为失去了襄樊,也就意味着蒙古人可以随意选择从正面(襄樊)或是从背后(大理)抑或两面同时夹击,本来蒙古人在战火中锻炼出来的部队战斗力就高,蒙古人,色目人,北地汉人,哪个都不是好对付的,大宋依靠不多的精锐根本不可能同时两线开战!必须要一头决定,打一场决定性胜利,不然接下来首尾难顾必败无疑!
    我们很清楚,奴隶军依托于蒙古人生存,只要蒙古主力一被打掉,本就不高的士气将会彻底崩溃。他们当中有很多可能接下来连上阵的勇气都没有,我们将会重现大宋岳家军气吞天下的虎气,横扫江南所有蒙古军!
    结果,我们撞在了丁家洲,大宋最后决战,举国精锐最后绝唱,最后绝望。
    此次大战,爆发的还有一个后世不为人知的因素,那就是,财力尽绝。
    国库告急!
    这是我生前今世记忆一生的词,已经不可能再支撑大规模战事了,务必尽全力,一击解决,因为家国已经拿不出钱了。
    这是府库能拿出的,最后一次支撑大规模军队作战的金元。换句话说,打败了,彻底崩溃,从府库到军队,全部完蛋。
    因为贾似道为政十年间,他一心是怎么算计别人,怎么保住自己的位置,他和赵昀相互利用,却又相互依托,牺牲对象,南宋天下。
    很遗憾,我们经历了整个南宋最无耻的世代,我们亲眼看到了这是一个什么世道
    黎民百姓,万脂民膏
    阎马丁当,国势将亡
    群奸祸乱,家国想恢复元气实属做梦。
    国家已经无法再支撑战争了,连年消耗,数十年征战,国库已空,粮草不继,仅水师夏贵军就已多日无饷。好多南宋军队都是这样,欠饷,钱发不下来。
    作为南宋水师最后依仗,夏贵军备受看重,这是银饷发的最及时的军队,仅次殿前司。这是对贪污军饷并不热衷的夏贵,曾屡次激犒备御,重金赏赐的军队,南宋水师。
    结果,连他们都什么也没了。
    咸淳十年,襄阳大战空前消耗,前线一系列战败,南宋国库空尽,民间困竭,财力已尽。用后世话讲,举国经济已至崩溃边缘,无钱可用,激犒无踪,诸军军饷一度断绝。
    已经血战四十七年了,家国力尽了。
    “这身行头不错”
    将门会面,各军之中家族最优秀将领纷纷聚面,拿定战策,领军受命,将府大堂的舆图前将军们纷纷离去。临行前我的长辈,将府家主缓缓走来,严肃的脸上少见的浮现了笑容;
    “有把握吗?”
    人影散去的堂门前,临走前我一身将甲
    我惨然一笑,没有任何回答,转身离去
    能有什么把握?我怎么回答?还不如不讲,不让长辈伤心了。
    军心已散,早就散了,我们早就心灰意冷了。
    现在再想提振士气,已经晚了。
    咸淳十年冬,众军征发,身披风雪的南宋将士,消失在漫天飞雪里。
    德佑元年,大军出征
    十三万大军水陆出击,贾似道出督,被逼无奈拖无可拖,出门听说刘整死了,还挺高兴,以为老天保佑。
    啊呸
    大军压境,两军交战在即,贾似道派出使节。
    不明内情,赴军杀阵,看到宋使那一刻伯颜是懵的,这时候怎么来了个这?你这一手人家确实没搞懂,实在不明白,于是伯颜在帅帐里,接见了宋朝使节。
    以手握重兵为要挟,胁迫蒙古征南主帅伯颜议和,当然,这是贾似道的想法。
    再一听你开的条件,要元朝把吞掉的宋朝土地还回来,撤兵,然后宋朝称臣。
    伯颜都气笑了,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愚蠢的人!
    昏暗的灯火下,伯颜在帅位上哈哈大笑;蠢货!
    你难道不知到我是来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