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触发周期律的必要条件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最新章节     
    听完萧盼盼的这一段阐述,孔子心中的失落情绪也累积到了最高点。
    他并没有试图去反驳萧盼盼的说法,因为他已经知道了未来的历史,同时他也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了周礼在社会组织和管理方面的缺失。
    孔子能产生这样的领悟,是因为他真正意义上经历过了这个时代的洗礼,哪怕他个人情感上依然对周礼十分向往,但他渴望周礼的本质,还是希望社会回归到一个稳定安然的局面当中去,只是过去的他坚定的认为要达成这一目的的唯一道路只有周礼而已。
    已经历尽沧桑的孔子可以摆脱心中的内耗,继续自己的思辨。但其余时代的部分文人们却陷入到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当中。
    毕竟滤镜破碎了,肃穆,庄严,平和的周王朝,被萧盼盼毫不留情地扒下了裤衩子,光着屁股赤条条的站在了无数人的面前,所有渴望被掩盖的东西都被展现了出来。
    而且萧盼盼的扒裤衩的举动并没有结束。
    “之前说的一堆什么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话,就是在阐述社会层面的变革对周礼的抛弃。”萧盼盼停顿了片刻后,继续说道,“这里统一的解释一次什么是生产力,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资料就是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其中铁农具就是生产资料的一种。”
    孔子和各时代的文人们纷纷记下了这一段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定义。
    “铁农具的推广意味着生产工具得到了升级,生产力也相应的提高,其表现形式就是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这些无主的土地是自然不归周王室管辖的,所以他们变成了私田。”
    萧盼盼摊手,“谁掌握的私田多,谁就能获得更多的粮食,从而养活更多的人,组建更多的军队,然后去抢更多的土地,种更多的粮食,周而复始,于是战国开始了。这么多诸侯王,必须有一个国家抢到所有的土地,才有可能结束战乱。”
    嬴政挺起了腰背。
    “也就是说,整个社会层面的变革在这一刻彻底的抛弃了周王朝,而在下一段文明竞争中,谁先将自己的执政模式调教到符合这一社会变革的基础要求,谁就能脱颖而出,成为下一个真正的天下共主。”
    “在这一轮调整中,国家必须考虑到如何去激发自己治下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必须考虑到怎样去加强整个国家的组织能力,更必须知道怎么去聚合自己能用到的所有力量。”
    萧盼盼顿了顿,“这一次的调整比起黄帝,比起大禹,比起渴望改变的周天子们经历过的所有调整都要难。它需要对权力运作的模式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这牵扯到权力和资源的重组与分配,没有大魄力,大智慧,大勇气的人是做不到的。”
    听到这的孔子先是一叹,接着又不免觉得好笑。
    因为萧盼盼的直播,让他第一次清晰的看见了社会运作背后的逻辑,所以他几乎一瞬间就想到了这次的变革该从哪里入手,就是那些不被纳入国家管理体系的庶人。
    这些人能迸发出多大的能量,此刻的他已经完全明白了。按照萧盼盼讲述的国家治理逻辑,接下来谁能将这些人更高效的组织起来,谁就能成为下一任的天下共主。
    但这么清晰明白的道理,最后却只有秦国实践成功了,这无疑让他感到了一种荒诞的幽默。
    这时朱元璋发来了问题,“周朝实际控制国政的时间只有275年,算不算周期律?”
    萧盼盼思考了一下后,先公布了朱元璋的问题,然后回答道,“周王朝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不是周期律造成的,是其自身的政策的先天缺陷和管理失能带来的,和周期律爆发的原因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周期律和商鞅变法有关系吗?”孔子继续追问。
    “这个问题有些复杂,我们先从比较传统的观点说起。”
    无数的古人开始洗耳恭听。
    “大家应该都知道了,人口增长的速度是几何级的,就是翻番式的增长。而生存资源的增长是算数级的,就是累加形式的。”光幕里出现了两者的增长对比图,看着那快速增长的人口数量和平缓的粮食产量,无数人的心里本能的感到了发慌。
    “在这样的增长对比面前,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比如战争,瘟疫,饥荒。人口的数量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社会总是要让人口数量和农业生产率达到一个平衡的状况。”
    冷血到极致的说明,但又是如此直接明晰,这样的理论阐述着实惊到了无数的古人,特别是平民老百姓。
    “为什么一个王朝的初期发展大部分时候都很平稳,这是因为在客观上,上一次的乱世让新王朝的人地矛盾并不尖锐,甚至没有。”
    “到了王朝中期,这些问题开始凸显,而且是双向的。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腐化,执政能力的衰减导致其无法应对人地矛盾,最后整个王朝一起爆炸。”
    “所谓的中兴改革只有三种,第一是通过开疆拓土一边给失业人口找生存空间,一边消耗失业人口,即汉武帝的做法。”
    刘彻有些无语,有必要说的这么明白吗?
    “第二是实现了土地的再分配,让失业人口变成有产小地主,即秦国的做法。当然,它还将此跟军功绑定了,所以秦国迸发出了巨大的战斗力。”
    萧盼盼思考了一会儿补充道,“但秦国能成功变法是有时代原因加成的,这个国家本质上并不是在应对人地矛盾和周期律。这也是后世想效仿她的改革者无疑都会暴毙的根源。”
    萧盼盼完全没意识到,自己这一句话击碎了多少政治家的心。
    “第三种,通过改革财税缴纳方式,增加皇权的税收能力和行政能力,从而起到加强国家统治能力,压制社会矛盾的效果,这种做法的典型代表就是张居正和雍正。”
    万历朝的张居正听到这,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他原本以为自己的改革应该会更宏大一些。
    孔子思考着萧盼盼的话,总觉得哪里不对,于是他提问道,“难道周朝后续爆发的混乱之中,就没有人地矛盾的影子吗?”
    萧盼盼由衷赞叹的鼓掌,“不愧是一代大师,这么快就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我刚刚说过了,秦国重新分配土地的原因并不是在应对人地矛盾,并不是在应对周期律。因为把周期律带到华夏文明中的,正是商鞅变法本身。”
    萧盼盼没有等孔子追问,直接公布了答案,“周期律能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土地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