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历十一年已经到了尾声,十二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
大周如今坐拥西凉、关中、冀州、青州、幽州、辽东和东北共计七州之地,独霸天下,风头一时无两。
北方平原大雪纷飞,陈飞下令召集坐镇在各州的军事和行政长官进京述职,为新的一年进行战略谋划。
这种述职一年一度,进京之后要听从丞相府的安排,依次单独向陈飞进行汇报,然后由陈飞进行指导和安排任务。
等到新年除夕之后,陈飞则会召开百官大会,集思广益现场商谈,在一次次的会议中酝酿出正确的战略方针。
陈飞建立的大周国是皇权专制,但是他也借鉴了许多现代社会的优秀制度,给了这些文臣武将很大的参政议政的权利,不过最终拍板决定的还是陈飞自己。
时间进入年底,神都城中开始出现无数豪华的马车,有的马车上挂着红绸和花簇,这代表着文官;有的马车上挂着刀枪剑戈,这代表着武将。
这些坐镇一方的军政大佬不管在本地是多么嚣张,但是在神都城内却都非常低调,仅仅一辆马车,连仆人都没有跟随。
因为这里是天子脚下,高官云集,也许路上随便遇到一个,就是丞相府中的文书参事。
丞相府中,外地赶来的官员络绎不绝,抱着案卷急促奔跑的官员更是摩肩擦踵,人声鼎沸,简直比神都城最大的集市还要热闹。
这是那些进京述职的官员在上交各种述职材料,由丞相府对他们一年来的政绩进行审核打分,分出个优良劣三等,优等酌情提拔,良者继续任职,劣等者则会扣除薪资绩效,甚至会贬官罢黜。
此外,丞相府还要负责将全国各地的大小事情梳理出来,装订成册写成年报,以供陈飞阅读。
总之每年的这个时候,堪称是丞相府还有军部最忙的时候,也是各位官员最为紧张的时候。
……
御书房中,陈飞召集了几位肱骨重臣,商讨国家大事。
军部的大元帅兵仙韩信、丞相府的丞相诸葛亮、副丞相萧何,还有大学士谋圣张良,以及骠骑将军霍去病。
寥寥几人,却是大周国的核心,也相当于明代的内阁。
大周不缺名臣,比如李斯、王安石、张居正等,都是一代名相,可宰一国。
大周也不缺名将,比如李元霸、吕布、狄青等,都是闪耀一个时代的超级猛将。
但是最最核心的,却只有这么五人。
吕布虽然是老资历,但却太过鲁莽;李斯虽然老谋深算,但却是半路出家,没有足够的资历;包拯虽然心系百姓秉公执法,但却不够奸滑……
所以陈飞综合各方面考虑,便选择了现在的这五个人。
陈飞抿了一口热茶,然后双手握住茶杯取暖驱寒,然后看着众人说道:“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开始了,诸位说说,我们这一年应该怎么做?”
韩信首先说道:“陛下,天下各国实力已经大损,国力衰微,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候,微臣建议兵分两路,一路袭取汉中,灭汉国;一路南下攻克徐州,灭灭宋国。
然后我等便可挟无敌之势逼迫蜀国投降。”
陈飞微微点头,不置可否,又看向霍去病:“去病,你说呢?”
纵观大周现在的无数名将,陈飞最喜爱的就是霍去病,霍去病如今不过二十多岁,正是一往无前的年纪,他又是一位军事天才,对骑兵的认知远超其他将军,而且具有极强的战略观,性格也是胆大心细,简直就是一位完美的骑兵统领。
此外,陈飞让霍去病进入核心高层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抑制韩信的一家独大。
随着大周的国土面积越来越大,文臣武将的权力也越来越大,自然也会形成一个个小圈子和派别,尤其是韩信身为大元帅,能指挥天下兵马,在军队当中威望甚高,所以陈飞有意让霍去病上台,不说和韩信敌对,但也要韩信行事有所顾忌。
帝王之术,无外乎平衡两字,现在陈飞是越来越理解了。
霍去病听到自己的名字,抱拳行礼,说道:“陛下,元帅所说有理,宋国和汉国已经无力抵挡我军,我军理应火速出击,一举攻克这两国。江南和中原都是富庶之地,只要能占据此处,我国国力便可迅速壮大,其他各地便如秋风扫落叶,甚至可以不战而下。
不过,我们也应考虑到,剩下的几国已经拧成了一条绳,若是我们逼迫太急,他们也许还会再进行一次联盟,若是狗急了跳墙,我们的损失必会很大。”
陈飞问道:“那你有何见解?”
“陛下,臣以为我们可以拉拢一国,诱惑一国,威慑一国,如此他们才不会联合,我们才可以顺利征伐。”
陈飞问道:“可是,其他五国都已经认清了形势,怎么会被我们拉拢和诱惑呢?”
这时,诸葛亮说道:“不然,宋、汉、蜀等国的国情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想法自然也不会相同。
就比如蜀国,他们位居西南,不远千里来中原支援友军,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落了个一场空,国内必定民怨沸腾,我们可以借此大做文章,买通一些蜀国的官员和大商人,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造势,让蜀国无法全力出兵。
至于吐蕃,地处青藏苦寒之地,资源匮乏,且极难攻克,不如与他们约定,承认他们的合法地位,两国永结秦晋之好。
此外还有北方的草原部落,陛下只需派遣守备军在北方边境虚张声势,多设据点和番号,让敌人以为我们大军压境,他们吃过了这么多次苦头,必不敢强行进攻。
如此一来,五国便去了三国,陛下可集中精力两路南下,则大局可定!”
陈飞眼神发亮,感慨道:“听闻丞相一席话,使我豁然开朗啊。
丞相所言句句在理,诸位可有异议?”
韩信和张良等人全都摇头,只有萧何突然出声:“陛下,臣有一言,必须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