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现在也没场地,也没工夫让厨子做顿饭来试试了。
于是便跟厨子交代了多种炒饭、盖浇饭等做法,至于面食,自然不用说。
炒饭、盖浇饭、黄焖鸡饭这些简单的饭食,贾琮在那一方世界作为一只单身狗,自己也会做。
尤其是三年疫情期间,被困在家的独居人士,做这些简单的饭食既是方便也是无奈的选择。
到底是专业人士,厨子听完贾琮叙述便懂了。
贾琮又和大家商定了价格,以后中午、晚上都可以给留在茶坊的客人提供简餐。
接下来确认了修灶台等事宜一天便可以完成,贾琮又指出以后店里的伙计、说书人等都可以由店里为大家提供午餐、晚餐作为福利。
安排完这些,贾琮便回往荣国府。
贾琮的小屋,继续写了一个时辰的笑傲江湖,有些疲惫,贾琮伸伸胳膊,春芽也合时宜递来茶。
贾琮看着春芽那端着茶的芊芊玉手、青葱玉指说道:
“春芽,你还不会识字吧?”
春芽一下子就红了脸,低着头说:
“娘亲走的早,奴婢都还没来得及学识字。”
贾琮拉过春芽的手,说道:
“我来教你吧。”
“奴婢只是个丫鬟,伺候好爷就行了,学那个干什么,再说爷也很忙,不用在奴婢身上耽误时间。”春芽支支吾吾的说道。
“傻丫头,谁说丫鬟就不用识字了,你娘亲不就会。
你当知腹有诗书气自华。再说了,不是说红袖添香夜读书嘛,可你不识字,我让你帮我取一本书来,你怎么办?”
自古以来,对于读书人而言,红袖添香极具诱惑力。
因为除了能找到一个陪读的伴儿,而且这个伴儿是一位可人的红袖——以消除漫长读书生涯的寂寞与疲劳之外。
更重要的还是红袖添香所营造的那种温馨的情调和氛围。
“那我识字了,就能给爷那个什么红袖添香了?还有那什么自华?”春芽疑惑的看着贾琮道。
“嗯,那叫腹有诗书气自华。”贾琮重重的点了点头。
“所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意思就是即使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自然才华横溢,气质光彩夺人。”
春芽似懂非懂,既然贾琮喜欢的,那就学,认真的看着贾琮说:“那我学。”
那般神情像是心里下了某种决定。
贾琮有心用自己记忆中的小学语文课本来给春芽启蒙,这是效率最高的。
但考虑到传出去会因为出处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还是考虑这个时代的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贾琮拿出一张纸,在上面用“柳体”写了“春芽”二字。说道:
“这就是你的名字,春芽。春天的春,芽,萌芽也。”
春芽看着这两个字喃喃的说:“这就是我的名字啊!”
接着贾琮手把手的教春芽握笔,然后,握着她的手,写出了春芽二字。
……
贾琮从书架上取来《三字经》递给春芽,说道:
“我们就从三字经开始学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每天学一段,不超过十二个字。要认得每个字,并学会写法,知道意思。先跟着我大声朗读一遍。”
说完,用手指着书上的字,一个字一个字读了一遍,春芽也跟着朗读起来。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接下来,贾琮一个字一个字的教春芽认识,并讲解其意。
“从今天开始,每天要会背诵所学的字,知道意思,每个字写十遍,把字记下来。”贾琮说道。
“写十遍,那要浪费多少纸、墨,奴婢就用树枝在地上写就行了。”春芽心痛道。
贾琮拍拍春芽的肩膀,说道:“咱们家往后可不穷了,笔、墨、纸、砚管够,在地上划,那字往后丑得跟鸡爪刨出来似的。”
春芽听了呵呵的笑了起来。又听说每天要检查,心想:家里都没几个银子了,还不穷,那我把字写小些,就少用些纸墨。
次日下午,荣国府离贾琮小屋不远,就是校场,这里曾是两代国公训练亲兵的地方,如今早已荒废,校场上已经长满野草。
贾琮先前只修炼太玄经的内功部分,其总纲: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
其第十三句“三杯吐言诺”,第十八句“意气素霓生”,第二十句“烜赫大梁城”,就是贾琮修炼吐纳呼吸的内功。
第五句“十步杀一人”,第十句“脱剑膝前横”和第十七句“救赵挥金锤”,每一句都是一套剑法。
第六句“千里不留行”和第七句“事了拂衣去”,第八句“深藏身与名”,每一句都是一套轻功;
第九句 “闲过信陵饮”,第十四句“五岳倒为轻”,第十六句“纵死侠骨香”,则各是一套拳法。
贾琮拔出手中的剑,用手指在剑脊弹了一下,发出嗡嗡的响声,看似一柄不错的剑。
这是贾琮中午从卿相书斋返回时,顺道在一家铁匠铺花了十五两银子买的。
大楚同大多数朝代一样,对民间并不禁止朴刀、剑、弓、箭、短矛等武器,但禁止弩、甲胄、槊、长矛等。
当然元朝除外,元朝对汉人制造和持有武器甚是严苛,甚至连打鸟的弹弓都不能持有。
贾琮按照太玄经口诀“十步杀一人”开始修练剑法。
接下来的日子,贾琮依旧上午去卿相书斋看书,下午和晚上,则教春芽识字,写笑傲江湖,太玄经内功、剑法、拳法、轻功等。
这日晚上,柱子匆匆赶来,把手里一个大包裹放在桌子上,气喘吁吁的说道:
“爷,这是这些天茶坊赚的银两,共三百五十两,按爷的吩咐,其中一部分去钱庄换成了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