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师娘只有两个儿子,孙儿辈也没个姑娘,师娘的心思贾琮一下便猜到了。
素雪一惊,心想:我只想跟哥哥在一起的。
素雪不知所措,担忧的看向贾琮。不待贾琮说话,师娘笑道:
“担心什么,又不是见不着你哥哥了,以后你跟着你哥哥来家里,他去找老头子,你就跟着我,咱娘俩好生亲近些,我教你诗书、音律。”
贾琮笑道:“雪儿,还不快拜见义母,这可是你的福气,师娘诗书、音律双绝。师娘有你这个女儿以后就不疼我了。”
贾琮心想,素雪能得师娘看中,那是她福分。且不说师娘教导她读书习音律,师娘本是出身诗书簪缨之家,能得师娘调教,素雪定然受益匪浅。
素雪听闻,知道不用和哥哥分开,以后还可以和哥哥一起来府里,当即行大礼,认了义母。
师娘欢喜地喊素雪起身,把素雪搂在怀里摩挲道:
“你们三个爷们去外面说吧,让我们娘俩好生亲近些。”
李宾之讪讪地笑了笑,打发博远回屋去念书,然后领着贾琮来到了花园一处凉亭。师徒二人边品茗边闲谈这月余见闻。
此亭名为翠竹亭,周围一片翠绿的竹林,可感受到竹子的清新和宁静,师娘常在此处抚琴。
贾琮从老师口中得知,老师路过扬州时,曾与林如海等人见过面。
林如海听闻贾琮将参加今年院试,特地将其多年来参加科举考试的笔记、心得手札赠与贾琮,并派人跟随老师的官船到了金陵,来人如今就住在附近的客栈。
贾琮心想,探花郎的科举考试心得、笔记对自己日后科考用处很大,估计随行而来的还有姑母所说的银票,否则不会派人送来金陵,直接放到老师船上就是。也好,现在自己正是需要用银子的时候。
李宾之饮了一口味甘芳香的罗芥茶道:“日前,听闻凤阳府爆发旱灾,你吕师兄来信言及你去了 那里,情形如何?”
贾琮想了想只说了四个字:
“人间炼狱!”
李宾之双目一睁说道:“竟然到了这般情形?”
贾琮点点头,凤阳府之行所见所闻一一详细道来,只隐去了自己招募人手一事。
讲到那丈夫寻找妻子,却在集市肉铺寻到妻子的手臂悬挂于肉勾上,妻子的胸前肉被做成包子,人们争相而食,贾琮叹道:
“菜人哀
岁大饥,人自卖身为肉于市曰菜人。
有赘某家者,其妇忽持钱三千与夫,使速归。
已含泪而去,夫迹之,已断手臂,悬市中矣。
夫妇年饥同饿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可以行一里。
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馄饨人争尝。
……”
听闻此,李宾之老泪纵横道:“青史寥寥数言,背后却是多少百姓辛酸血泪,家破人亡、生灵涂炭。‘人食人’三个字背后竟是如此人间惨剧啊!”
贾琮心想,老师不愧是心系百姓的大儒,叹道:“时代的一粒尘土,落到百姓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李宾之老眼发红怒道:“凤阳知府王玖单贪婪、昏聩,小七,你把凤阳府之行整理出来,老师要参奏这匹夫。”
贾琮想了想道:“老师,学生听闻此人是太上皇一系的人,且不说参奏后能不能达到效果,就算上皇怜悯凤阳府百姓,换一个人来,就能保证如吕有为师兄那般有效救助百姓吗。
对凤阳府百姓而言,王玖单这样的贪官如同一头猪,此番赈灾钱粮已经把他养肥了,剩下的或许还能漏点给百姓,如果此时换一头瘦猪来,又不知要搜刮多少民脂民膏才能把它喂肥。”
李宾之叹了口气,心想道,如今二日相争,吏治败坏,民不聊生。
虽然自己弟子众多,不乏有吕有为这般既心系百姓又有能为的,但若参奏王玖单而举荐自己弟子,恐怕非但不能救助凤阳府百姓,反而落下个结党营私之名,连累所有弟子。
但王玖单其罪当诛,自己不能不出手,那等凤阳府灾情平稳后在出手吧,到时候换谁来做这个位置,让他们两皇去争。
李宾之道:“哎,小七你说的也在理,不过王玖单依然当除,只是待为师回京后再做定计吧。如今吏治败坏,民不聊生,为师亦是有心救民,无力回天。”
贾琮想了想说道:“学生读遍青史,即使在大治之盛世,依然会因为天灾而出现饿死人情况。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粮食总量有限;另一方面是分配到百姓手中的粮食太少。”
李宾之眼睛一亮道:“说下去。”
贾琮接着道:“就粮食总量而言,学生听海外归来的客商讲过,海外有几种作物,名唤土豆、玉米、红薯,其产量远远高于水稻、小麦,而且极耐干旱。
若能找到,并在大楚推广,那粮食总量会大幅提高。”
“至于如何让百姓能分配到更多的粮食,涉及朝政,学生不敢妄言。”
李宾之说道:“海外之说虽然虚无缥缈,但有迹可循,若真能找到,乃利国利民、天大的好事。只是如今你年幼,不可把精力都用在这方面,万一一无所获就荒废半生。
涉及朝政方面,今日只你我师生二人,无需顾虑,即使不中听,为师也不会怪罪于你,小七不妨直言。”
贾琮心想,那就一步一步试着说说看,老师这个封建时代的大儒,对后世的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到底能接受到什么程度。贾琮道:
“那就请老师恕学生年幼,不知天高地厚。学生以为,千百年来这世间都是:取天下而供养一家(皇家),故而分配给百姓的极少。
遇到贤明的君主,尚能爱惜百姓,能缔造盛世。可有史以来又出过几位贤明的君主?
天子的儿子就那么几个人,或者几十人,要是里面出不了明君,或者能出明君的没被选上呢。遇上昏君、暴君,为官员尚且‘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百姓又该怎么办?”